浅析提高《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教学效果的途径

2019-10-21 07:47张丹
写真地理 2019年17期
关键词:植物组织培养创新性教学效果

摘要:转变传统教育理念,改良教学方法,通过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等多途径提高《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教学效果,对促进学科发展与培养创新性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植物组织培养;创新性;教学效果

《植物组织培养》在现代生物技术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在高等院校农林类以及生物类专业开设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发展迅速,已广泛应用于现代农业生产和研究等领域。植物组培课程理论内容繁多,涉及知识面广,教学内容需要调整与合并,理论与实践课程相结合,才能较强的体现组培课程的技术性、应用性和实践性;与此同时,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及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提高精品课程利用率,用线下工作丰富线上教学理念,增强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创造科研竞技平台,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锻炼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多个途径相结合来真正的提高植物组织培养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转变教育理念,聚焦现代人才培养目标

植物组织培养是从20 世纪兴起和发展起来的,作为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分的一门新兴学科[1],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课程性质就决定了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开展理论教学的同时,更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随着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任务,教育教学的目标不再是单纯培养理论水平较高的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至关重要,教师必须及时的从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开始,聚焦现代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具备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并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人才[2]。

二、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陈裕坤等[3]不仅将PCR 技术结合应用于植物组织培养实验课程,提高了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能力,而且对研究较少的课程实习开展了教学探讨和改革,符合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陈裕坤等老师带领学生赴花卉创新基地、生物技术公司等地进行课程实习,优化教学内容,加大实践教学的学时数,给学生充分创造动手实践能力的机会,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结合校企合作、项目教学法等多元化教学方法,改进考核方式等措施提高了教学效果。植物组织培养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型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涉及面广,与多学科有一定的交叉,对教学效果的提高造成了一定的难度,简并理论教学内容[1],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不断优化和完善课程体系,突出实践教学的特色和优势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提高精品课程建设水平及利用率

精品课程建设旨在拉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类型多样,层次分明,在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进而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也提供了实力保障。

十几年的精品课程建设,形成了不同的特色,但也存在部分建设水平有限,精品课程利用率低等问题。李春莲等[4]指出《植物组织培养》精品课程建设中,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重视提高课程内涵建设,教材建设,开放平台建设及教学法的更新对提高师资队伍的业务素质及植物组培课程的教学效果是有效途径。

注重将科研成果融于教学过程,加强对精品课程的建设力度以及其作用的推广应用,提高利用率,使得建设精品课程成为提升植物组培课程教学质量,开展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四、结合基于工作过程化开展开放、互动的案例教学

部分植物组织培养课程的教学仍停留在谁授课谁备课的阶段,仍是承担教学任务的目的,参考资料不足,缺乏设计性、开放性教学环节的思考,缺乏对学生积极主动性及思维创新性的培养。同时,在教学中缺乏对植物组培课程应用性的认识,植物组织培养不仅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更是一项应用于實际生产的专业技术,在农业、林业种苗繁育及生物技术领域中都有广泛应用。因此,高校的《植物组织培养》课程的教学改革,欲提高教学效果,结合基于工作过程化开展开放、互动的案例教学也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郝树芹等[5]以及江生泉等[6]研究指出在混合式教学设计原则方法的指导下开发基于企业工作流程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丰富线上教学理念,还可以为创新混合式教学模式提供实践支持。毛娟等[7]指出高等教育中案例教学是一种没有既定答案、开放式、互动式的情景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创新性的关键教育技术。

因此,开展开放、互动的案例教学,可以结合基于工作过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来实施,案例主要侧重选择实用、成熟的组织培养项目,让学生充分掌握以适应生物技术发展为导向的组培基本技术,开展文献查阅、学习讨论、论证、展示等案例剖析并凝练观点的主动式教学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教学效果,突出植物组培课程教学培养专业性人才的针对性。

五、结合技能大赛导向创造植物组培专业技术竞技平台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迅速发展以来,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组培技术也成为了一种专业技能。与高等职业教育相比,高校的植物组织培养的教学效果相对较低,学生的能力技术水平有待提升,教师的教学过程也有待改革。

谢纯[8]指出技能大赛是展现专业技能的平台,也是检验职业教育质量水平和办学水平的一种方式。因此“强调应用、突出技能、注重融通”的教育方针,起到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良好效果。这种提高教学效果的技能大赛模式值得借鉴,为学生创造专业技术的培养平台,高等教育的学生同样需要必需、实用、够用的专业技能,同样需要面临就业与创业的选择。所以,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按照新的历史条件下创新性人才培养的目标,需要教师将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融入到植物组织培养的课程设计中,让学生掌握最新的核心技能和行业发展动向,不仅提高了植物组培课程的教学效果,也能真正的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余乐等[9]指出技能大赛能够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和加强团队合作的意识。

技术性较强的课程,应该突出课程的实用性,旨在培养学生的能力及专业素质,因此也应该向高等职业教育学习,开展技能竞赛,为学生创造植物组培专业技术竞技平台,技能大赛在不断的积极探索,为学生搭建的竞技平台在摸索中完善,能够促进不断完善课程团队建设,真正提升教学效果,体现这门课的价值。

《植物组织培养》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高校专业性课程,随着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在开展理论教学的同时,应明确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高效良好开展是学生掌握该课程的中心环节,因此必须在转变教育理念、完善课程体系建设等多途径上提高教学效果,努力培养创新性人才。

参考文献:

[1]陈纪鹏,于恩厂,李生强等. 高校植物组织培养课程理论教学改革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7(20):277-278

[2]宋虎卫.《植物组织培养》实验课程培养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改革探求[J].教育现代化,2015(13):100-102

[3]陈裕坤,李 雪,陈发兴等.《园艺植物组织培养课程实习》教学改革的探讨[J].园艺与种苗,2018,38(08):26-29,60

[4]李春莲,徐淑兔,任慧莉.农业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以《植物组织与细胞培养》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7,2(8):117-119

[5]郝树芹,束靖,田华英.基于工作过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植物组织培养》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71(33):98-100

[6]江生泉,姜自红,薛正帅.基于工作过程化的《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教学改革设计[J].天津农业科学,2017,23(6):107-109

[7]毛娟,王延秀,褚明宇等.案例教学在园艺植物组织培养课程中的应用[J].河西学院学报,2019,35(2):120-124

[8]谢纯.基于技能大賽导向下的《植物组织培养》课程的改革[J].生物技术世界,2013(9):117

[9]余乐,李成忠,姜宗庆.技能大赛对职业院校课程教学的导向作用——以“植物组织培养”技能大赛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7,18(14):49-52,71

作者简介:

张丹(1978-),女,汉族,黑龙江省伊春人,塔里木大学植物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作物遗传育种。

猜你喜欢
植物组织培养创新性教学效果
流动几何的创新性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类通识任选课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浅析罗汉果组织培养新技术的探索
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林木育种中的应用
开展生物学 “植物组织培养” 选修活动课
论媒介文化的混杂性与创新性
忠实性与创新性——当代莎士比亚演出和改编批评的转向
成公绥赋作的模式化与创新性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