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鸣
摘要:新时期的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因而积极心理学开始被运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之中,不仅能让教学从传统教学理念中走出来,还能够消除学生学习的无力感,以及老师教学的倦怠感,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本文先对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对积极心理学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积极心理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仅供相关教育研究参考。
关键词:大学英语;积极心理学;应用
想要让学生学好英语语言,就需要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及学习动力的关注,因而具体的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除了涉及到英语的语言和文学文化之外,还需要涉及到教育学、管理学和心理学等学科。因而将积极心理学运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势在必行,能够依据学生的心理因素及情绪变化来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既能够增添课堂教学的魅力,又能够培养学生积极的成功心理,使得大学英语教与学处于最优化状态。
一、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1、学生处于消极配合状态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老师总是将教学过程看成是一个不断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的教学关注的是学生们存在的问题,而不是关注的学生本身,所以课堂教学中必然会让学生有约束感和控制感,尤其是在输出型课堂之中,学生为了不犯错常会拒绝开口,学习处于消极状态,自然也不会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而在输入型课堂之中,老师扮演着绝对的权威者,学生只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所以无论输入型还是输出型课堂教学之中,老师都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学生只能“假性参与”到学习之中,这样的大学英语教学并无实质性的意义。
2、老师存在职业倦怠感
通过对社会各行各业的调查发现,老师是职业倦怠感高发的人群之一,而之所以会这样和老师丢失了课堂这块主要阵地有直接的关系,这样就会导致老师将教学看作是苦差事,不愿意去参与到备课、上课及对学生的引导中。要知道教学是一种情感活动,是由老师的教学情感、教材的创作情感及学生的学习情感构成。但通过对传统大学英语教学的调查发现,教学总是侧重于低学生智力、才智等方面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心灵及身体的关注,因而这样的教学会让老师沦为灌输知识的机器,消极教学体验会越来越强烈,久而久之当职业倦怠感越来越强之时,旷职、辞职的几率会越来越高。
二、积极心理学概述
积极心理学是 20 世纪末在美国心理学界兴起的一个心理学研究领域,其研究重心聚焦于普通人心理生活的积极因素,旨在强调每个人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在此基础上,一些积极心理学家开始把积极心理学所取得的一些成果应用到教育、教学的实际中去,推行一套有别于传统教学只注重灌输知识而忽略了学生心智的新型教育理念。
积极心理学在教育理念上强调个体的主动性,教育者的使命不仅是教授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闪光点,激发他们身上的潜能。真正有效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掌握单词、句子、语法等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利用其拥有的知识,把英语作为工具载体去思考、表达,进而用英语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必须积极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学生则应该重视作为主体性应有的话语权,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使英语课堂教学真正变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教学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增加其积极课堂学习体验,培养其主动、合作等积极心理品质。
相较于传统教学典型的非人性化特征造成的學生厌学情绪和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广泛融入课堂教学赋予了教学新的意义。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包括注意力、思维力、自信心、自制力、心理承受能力、环境适应能力、情绪调控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同情心、乐观、责任感等。它能有效打破传统教学“独白式”的思维方式,将教学归于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关系中,使得双方都作为参与者进行积极的互动。同时,它也能打破传统的由社会预设的“教师主导”的师生关系,强调了师生之间的平等。在这样的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它从一个传导知识的“绝对权威”变成了学生的“潜能激发者”和“学习辅助者”。另外,英语课堂上积极情感的渗透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说服、劝导,而是一种彼此互动的商谈,是对话的各方从各自的角度出发而达成的一种视域融合,是从复制到创造的积极拓展。
通过上述对积极心理学的分析以及积极心理学在教学中运用的分析,能够发现,积极心理学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已成为提高教与学效果的有效策略。
三、积极心理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优化之策
1、提升老师自身的积极情绪
英语这门语言性学科的教学之中,需要不断开展听、说、读、写、译等互动课堂教学活动,因而必须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而在营造良好课堂氛围过程中,老师存在的职业倦怠感就会成为最大的阻碍。为此,这就需要加强对提升老师自身积极情绪的关注与研究,可以为老师提供职业倦怠感相关的调查问卷,以此来让老师发现自身存在的职业倦怠感,逐渐提升教学积极情绪。具体而言,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情绪会随着老师的表情及肢体等动作而发生变化,老师需要基于实际教学内容来运用合理的表情、幽默的语言及恰当的肢体动作。尤其是针对那些人文性较强的教学内容而言,授课时需热情洋溢,并用幽默的语言来分解任务或者布置任务,以此来让学生全身心的参与到完成任务之中,既能够成功为学生构建良好而又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老师彻底从职业倦怠感中走出来,又能够将积极心理学的教学作用更好的发挥出来。
2、注重对与教学主题相关积极情感的渗透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无论是针对听、说、读、写、译哪种内容的教学而言,都会有较为明确的教学主题,而针对这些教学主题,都会存在可以深入挖掘的教学意义。比如在学习《Overcoming obstacles》主题之时,此主题就是对学生进行积极情感渗透的有效途径,具体教学之中可以先为学生展示尼克胡哲的短视频,让学生对演讲家尼克胡哲的身心情况进行了解,相信通过这样的直观引导方式,能让学生对感恩及积极生活态度有深刻的了解。其次,让学生阅读美国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文章,让学生在阅读中深受震撼,激发其积极情感。通过对相关主题情感的渗透,不仅契合积极心理学教学方向,而且能够让学生从原来单一的知识型学习向情感与知识合一的综合型学习过渡,提高课堂生命力的同时,更加有效的保持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情绪。
3、注重对学生的积极评价
真正有效的大学英语课堂,不再于老师讲解的多么精彩,而在于学生的表达是否精彩,但从实际的英语学习情况来看,较多大学生在开口表达观点方面都非常恐惧,总是会担心很多。这就需要老师在充分意识到此点的同时,为其营造自由表达的轻松心理环境和宽容的课堂氛围。具体而言,老师可以从对学生的积极评价着手,这就需要老师发自内心的尊重每位学生,深挖每位学生的闪光点及积极品质,对学生进行表扬与鼓励。对于那些容易产生消极情绪的学生,老师更需要加强对其关注,尤其是点滴的进步,对其进行激励与肯定性评价,让每位学生都获得成功学习的体验。
4、恰当运用传统及现代教学手段
现代化大学英语教学背景下,多媒体设备已成为有效的教学助力,多媒体课件承载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元素。精心设计的多媒体课件就像一本内容丰富、漂亮精美的书,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提升他们的审美意识和积极情感。例如,字体大小及颜色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对于知识点主次
一目了然;图片的展示可以让学生对于所学知识具有直观的印象,加深记忆力;切合主题的背景音乐和视频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在具有感染力的課堂上更易于吸收知识。教师亲自设计制作的课件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一种艺术,它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和人文感情。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不仅是一种带有审美情趣的愉快体验,它也是学生与教师的情感互动的过程。另外,黑板的运用也极为必要,可以利用其进行简笔画的书写等,既能够提高老师教学的亲和力,又可以让学生形成记笔记的习惯。
总结
积极心理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合理运用,除了能够优化传统教学模式之外,还能够优化师生间的关系,使得课堂教学更加有吸引力,能提高教学的人性化、情感化,更加充分的培养学生的人格特质,让学生保持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为此,作为现代化的大学英语老师,需要加强对其运用的深入研究,对之进行推广性应用,更好的提升大学英语教与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肖震. 积极心理学理论对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J]. 职业时空. 2014(12).
[2]武莹. 二语习得视域下提高大学生英语有效表达教学研究[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6(01):131-132.
[3]曹雪,姜玲. 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的和谐高职英语课堂的构建[J]. 职业. 2019(15):110-111.
[4]肖月. 积极心理学——高校英语教学新风潮[J]. 山西青年. 2013(18):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