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烨狄
摘要:职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现状及问题不容忽视,本文提出应重视隐性课程,并对隐性课程在人文素质教育的运用提出了一些路径和方法。
关键词:职业院校;隐性课程;人文素质教育
受传统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影响,许多职业院校把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放在重中之重,特别重视技术性专业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但却忽略了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效。
一、职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现状
人文素质教育在职业院校的实施现状不容乐观,其现状令人堪忧。一方面,人文素质教育的地位边缘化。在职业院校里,大家对人文素质教育的意识淡薄,普遍追求功利而淡于修养,人文素质教育处于一个边缘化的地位。另一方面,学生的人文素质普遍较低。尽管一些职业院校开设了一些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但流于形式,学生实际上学无所获,人文素质普遍较低。
职业院校的原点是培养人,要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不仅需要高超、精湛的技术和技能,还需要良好的人文素质素养[1]。而事实上,人文素质教育在职业院校很难去挤占专业技能教育,最现实、最经济的方法是开发一些隐性课程资源来发挥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和影响力。
二、隐性课程的内涵
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相对,又可叫做隐蔽课程、潜在课程。杰克逊在他的《Life in Classroom》(1968)中最先使用了潜在课程一词。这个概念于20世纪 80 年代引入我国教育界[2]。关于隐性课程的内涵,笔者比较认同苏鑫学者的分类[3]。
Jennie等人认为非正式课程的隐性课程,通过吸引学生学习,增进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因而提升其可持续性素养[4]。隐性课程有助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它的感染力和渗透力巨大,置身其中的学生会被潜移默化地感染,除了显性课程外,职业院校要重视隐性课程的作用,切实加强隐性课程的建设,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促进学生更有效率地获得更多的人文知识[5]。
三、隐性课程在高职人文素质教育中的运用
1、制度设计:以规章制度为载体
学校里各项制度的设计,无不渗透、融入进了教育者思想、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通过各项规章制度对学生的管理和规范,以潜隐的方式让学生在规则的领悟、制度的遵守中获得相应的价值观和判断能力,形成优良品质,提升人文素养。
2、浓厚氛围:以校风建设为依托
良好的校风是学校精神风貌的形象呈现,是学校文化底蕴的传承积淀,是学校育人理念的深入贯彻。建设良好校风也就是开发优质的隐性课程。良好校风的建设能在良好的人文氛围中使学生得到“润物细无声”的沐浴和熏陶,通过引领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来提升人文素养,成为一个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3、五彩校园:以校园活动为内容
丰富的校园活动是隐性课程中最活跃的素材和内容,通过引导全体学生在参与实践和感悟体验中接受寓教于乐的人文素质教育,受众更广泛,积极性更高。在职业院校中,可以通过专业仪式教育(举办开学典礼、运动会)、主题教育活动(如“五心教育”:忠心献祖国、孝心献父母、关心献他人、爱心献社会、信心留自己)、专业能力训练(如职业技能大赛)、特色文化活动(如诵读经典文化)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等丰富的校园活动,让学生接受人文素质教育的洗礼和激励。
4、全员育人:以全体教師为教材
教职员工是隐性课程的最好的教材和最鲜活的例子,在职业院校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时要充分重视每一个教师的力量,教师的言行举止、穿着打扮、情感态度等对学生有着隐性教育的作用[6]。通过典型骨干教师的示范榜样作用带动全体教师爱岗敬业、以身作则,在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感染和同化中来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和个性,达到全员育人的人文素质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彬.在技工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J].大众文艺,2013(2):203-204.
[2]Altman, I.&Chemers, M.Culture and Environment[M]. BEIJING: The Eastern Publishing Co., Ltd. , 1991.
[3]苏鑫.试论中小学校隐性课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青年文学家,2013(23):203-204.
[4]Jennie,W.&Debby,C.Making the hidden curriculum visible:sustainability literacy in higher education[J].Environmental Education Research,2012,18(6):783-796.
[5]孙萃.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德育研究,2016(1):55-59.
[6]吴厚庭.隐性课程视域下护理本科生人文素质的提升路径——以福建中医药大学为例[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21):147-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