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启平
摘 要:在社会文明的发展下,国家对教育事业愈加重视。幼儿园是幼儿们成长与学习的关键时期,该阶段幼儿们所接触到的事物和学习的知识,对他们的智力发育都有很重要的影响。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教育部门也提出将游戏引入到幼儿的教学中,活跃幼儿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意识。因此在本文,笔者对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其指导策略展开研究,以此帮助幼儿们创造健康良好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化建设;引导策略
引言:
幼儿阶段学生们所接触到的学习项目,会给他们的未来成长打好基础。基于这一点,教育部门认识到游戏建设教学对幼儿们智力发育和成长的重要性。根据幼儿们的发育特征,制定合理的游戏化课程,创建趣味性的课堂环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为他们的智力发育和综合能力的提升作好全面的准备,可见游戏化建设对于幼儿园课程的教学质量尤为重要。
一、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的原则分析
(一)明确幼儿阶段的教育理念
将幼儿园的课程进行游戏化建设,要保证游戏化的教学效果和幼儿们的接受程度,同时还要契合新课程改革下的教育理念。只有具备一定的原则,才能够充分地发挥游戏化建设的教学价值。那么,幼儿教师作为幼儿们的引导者,在该过程中,必须要及时紧跟教育的发展步伐,正确地认识幼儿阶段的教育理念,并将教育理念与游戏课程的建设进行融合,以此为基础创设游戏环节。融合了现代化教育理念的游戏课程,将能够帮助学生们形成更好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培养幼儿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通过参与游戏实现幼儿们对相关课程的有效学习,继而完成教学目标。
(二)保证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要充分发挥游戏课程建设的价值,保证教学策略的有效性,是教学的重要基础,也是教师们展开教育的基本原则。游戏有着较强的互动性,而幼儿们之间学习能力的差异性不大,只有在老师们的引导下,才会获得更为理想的参与效果。那么,教师要为制定高效的游戏化课程准备好科学合理的计划,同时还应当考虑幼儿游戏参与环节可能会遇到的一些突发状况,在对幼儿们的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全面地促进游戏课程建设的教学效果。
(三)创建合理化的游戏环境
由于幼儿的年纪太小,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不够强,外界事物对他们的影响比较大,这就使得教师务必要根据幼儿的特点和年龄结构,在保证理想化教学效果的基础上,为幼儿们创建合理化的游戏环境,以此来更好地使幼儿们融入游戏环节当中,提高他们的參与度,为游戏教学价值的提升奠定基础。
二、强化区域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的引导策略研究
(一)幼儿教师要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思想
幼儿教师在该阶段对幼儿们学习各类知识有着较大的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得教育部门的教学理念始终处于变动之中,教师应当及时地转变自身的教学思想,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过程中,要明确游戏建设的目的,并且以基本教学原则为基础,为培养幼儿们综合素养创建针对性和创新性的游戏项目。
比如,新课改中注重幼儿们在学习环节里的合作性,老师便可以以此为依据,在课堂教学中将幼儿们划分为不同的小组,培养幼儿们的小组合作意识,使幼儿在合作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关系,为幼儿共同学习和进步创造有利的环境。
(二)制定更为丰富的游戏导入形式,活跃课堂氛围
根据调查发现,在部分幼儿园教学环节里,教师们采用游戏教学的大有人在,但所选择的游戏导入形式却比较单一,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了幼儿们吸收知识的效果。众所周知,游戏大都有一定的趣味性,将游戏建设与课堂环节融合在一起,也应当选择更为丰富的游戏导入形式,为学生创建活跃的课堂氛围,尽可能地使所有的幼儿们都参与其中。
比如,幼儿园当中幼儿们的年龄结构也有着一定的差异性,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都有所不同,老师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多样化的游戏导入形式,包括讲一些生动的童话故事,以及引导幼儿们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不同的游戏道具,如此一来也提高了幼儿的参与性,使他们逐渐形成主人翁意识,课堂的学习环境也会变得更为活跃。
(三)构建奖励机制,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荣誉感
处于成长时期的幼儿们,他们在学习中的小进步其实就是未来的一大步。要从小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使他们对自己做一件事情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动力。那么在区域推进幼儿课程游戏化建设中,老师要给幼儿们制定合理的奖励机制。对课堂上表现较好,及时回答问题,和回答正确的幼儿们给予不同程度的鼓励和表扬,将他们的名字列在教室前方,帮助幼儿们塑造更为健全的心理素质,促进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幼儿学习过程中制定适当的游戏,不仅可以丰富学习环境,也能够为高效的教学效率带来帮助。作为幼儿教师,要充分地考虑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给幼儿们创建多样化的学习氛围,以此来不断促进幼儿的智力发育,使教学与游戏的有效结合发挥巨大的教学价值。
参考文献:
[1]张荣霞. 区域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的引导策略[J]. 学周刊,2018(19):180-181.
[2]陈爱萍. 区域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 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J]. 基础教育参考,2019(1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