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
摘 要:新课改全面实施以来,小学教育对实践教学予以充分重视。近些年,基于“本土农耕文化”为主的教育位于教学教育教学获得广泛应用,尤其是位于小学综合实践教学活动得到积极开展,大部分小学与教师均重视对农耕文化的针对性渗透,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因此,小学语文教学阶段,教师务必重视对基于本土农耕文化课程资源加以充分开发与合理利用,以此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本土农耕文化;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引言:
中国历史文化悠久,农耕文化位于炎黄神农氏时期便已存在。农耕文化主要为农民位于农业生产阶段形成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存在地域性以及民俗学和人文性等鲜明特点,集合了儒家文化与不同宗教文化,形成独特鲜明的文化内涵。小学语文教学阶段,对基于本土农耕文化课程资源加以充分开发与合理利用,成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关键内容。因此,教师务必重视位于教学中开展本土农耕文化教育,对农耕文化思想做出有效渗透,以此教育培养出富有乡土情怀、健康人格,具备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合作能力的小学生。
一、开发利用本土农耕文化课程资源,开展思想道德教育
勤劳的人们在劳动中,会哼唱轻快的小调,表达出内心的情感,哼唱出劳动的过程。不过面对当今的小学生,虽然语文课本文章描写具体详细,教师教授十分清晰,学生也无法对本土农耕文化做出充分具体的感受和体会。与此同时,即便使农村小学生,同样较少对农耕有所了解。基于此,开展小学语文教学阶段,教师务必对本土农耕文化涵盖的课程资源做出充分开发与合理利用,使学生可以通过语文学习获得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1]。
比如,关于《悯农》的教授,尽管小学生认识到诗歌是告诫人们节约粮食,了解农民的辛勤劳作。不过没有多少小学生可以认识到诗歌所要表达出的真正意识与内涵,因此教师务必对本土农耕文化加以合理利用,通过本土农耕文化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农民辛勤劳作的不易,能够做到节约粮食,提高思想道德素养。如教师讲解此首诗歌时可通过民歌“二月里来龙抬头,我担上粪土到瓜地里走,担了一回又一回,熬的我老汉气呼气呼……”尽管民歌旋律较为明快,同样可以反映出农民以苦为乐的乐观精神。而教师运用民歌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对农民辛勤劳作的辛苦做出充分的体会与感受,使学生认识到粮食的珍贵与来之不易,使学生真正体会并感受到农民劳作的辛苦,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乡土情怀与艰苦奋斗的良好精神。因此,开展语文教学阶段,通过本土农耕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充分领悟到中华文化蕴涵的深刻道理,使学生认识到本土农耕文化积淀了淳朴深厚的文化底蕴,以此培养学生良好发展[1]。
二、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特点,构建特色课程教学
基于本土农耕文化的课程资源,属于小学综合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课程,教师务必多本文农耕文化加以关注和重视,以此对课程资源做出充分开发与合理利用,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教学活动。第一,开展农家乐活动。随着时代的快速变化发展,人们对乡村生活产生更加强烈的内心向往,随之产生的农家乐在农村地区遍地开花。因此,教师教师可利用农村地区的优势,引导学生体验农家主人翁的教学时间活动,使学生通过实践对农家生活做出充分的体验,将所需知识能够运用至实践,使其对农村文化做出更加深刻的认识理解。第二,乡村田园课程。主要是引导学生进行农田实践的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农民辛勤劳作的艰苦与不易。通过构建此类课程,使学生了解认识到尊重农民辛勤劳作的成果,培养学生良好的乡土情怀的同时,丰富其人文知识,提高人文素养,强化本土农耕文化的教学实践意义。第三,农活实践。主要为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农活,如秋收和春种等,使学生亲身经历真正的农活,使其了解到农民劳动的艰辛与收获的幸福和快乐。此种方法的教学效果较课堂教学更加明显,属于直接的教学方法。第四,组织开展本土农耕文化知识比赛。为使学生能够对本土农耕文化相关知识做出学习与了解,教师可通过组织开展相关的知识比赛,能够对本土农耕文化做出充分开发与合理利用,同样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乡土情怀,培养学生全面综合发展[3]。
结论: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阶段,教师务必对本土农耕文化所具备的优势特点加以关注和重视,对基于本土农耕文化的课程资源加以充分发挥与合理利用,使学生能够对语文知识做出充分的学习与深入理解,使本土农耕文化可以彰显出特色鲜明的人文特点,使学生学习了解到课堂知识之外的丰富知识内容,视野得到有效拓展,以此教育培养出富有乡土情怀、健康人格,具备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合作能力的小學生。
参考文献:
[1]冯隆平.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有效开发与利用本土文化[J].基础教育论坛,2017,12(15):258-258.
[2]谢景梅.浅谈农耕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下,2016,22(27):157-157.
[3]梁守霞.希望的田野——乡村生活在小学语文课程资源中的开发与利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8,112(23):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