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沈辉 吴明艳
摘 要:对于语文教育而言,朗读的存在意义重大。朗读,让学生听见语言的声音;朗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情感;朗读,让学生看见语言的美丽。某种层面上说,朗读是学生与语言神交的媒介,失去朗读,语言就像被关上了特效,华彩瞬间消失。而失去华彩的语言,小学生是没有兴趣阅读的,故而语文课堂需要朗读。那么,如何让学生感受朗读魅力,学会朗读呢?本文就这一问题展开了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各种教育手段、方法的融入,语文教师渐渐失去了对朗读教学的关注,认为朗读对于儿童而言是一件水到渠成的非常自然的事情。实际上,朗读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作为一门口头语言艺术,发音、語速、重音以及语顿都是有技巧和学问的。如果忽视朗读教学,学生的朗读并不能称之为朗读,朗读不好,学生也失去了与语言亲密互动的机会。所以,教师要端正对于朗读教学的态度,做好朗读教学工作。可是,如何开展朗读教学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朗读的魅力并掌握朗读的技巧呢?对于小学生而言,朗读教学要带有游戏性质。只有在游戏的状态中,学生才能积极参与互动,有效地接触朗读、感受朗读、学会朗读。故而,朗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游戏性活动,寓教于乐。
一、接力朗读
何谓接力朗读?接力朗读如同接力赛跑,几个人为一个朗读小组,明确分配朗读内容,共同合作完成朗读。接力朗读是一种参与性很强的“听”读方式。具体来说,其一,学生会听到同学的朗读,或模仿精髓,或指摘问题,去粗取精,提高朗读能力;其二,学生会听进去朗读的内容,在跳动的语言音符中感受朗读的魅力。故而,朗读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接力朗读,让学生感受朗读的生命力,提高朗读能力。
例如,在朗读教学《荷花》时,面对描写、赞美荷花的散文,我组织了接力朗读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验荷花的美,感受作者的热爱之情。首先,三人一组,要求学生自由结组;其次,告诉学生:一、二自然段是第一部分的朗读内容,三自然段是第二部分的朗读内容,四、五自然段是第三部分的朗读内容,要求组内成员合理分配任务;之后,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各小组完成朗读练习,熟悉文本语言;最后,一个小组挨着一个小组地进行接力朗读。在接力朗读的过程中,学生抓住了荷花的细节——碧绿的大圆盘,饱胀的花骨朵儿,雪白的荷花……体验了荷花的美,感受了朗读的魅力。由此可见,接力朗读可以释放朗读的魅力。
二、表演朗读
何谓表演朗读?表演朗读与舞台戏剧表演有异曲同工之妙,是一种融入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的朗读形式。在表演朗读中,动作和表情都是声音的支撑力量,放大了声音的魅力。故而,表演朗读是让学生感受朗读魅力的重要手段。与此同时,表演朗读含有表演的成分,可以有效激活朗读者的游戏心理,调动朗读的积极性,提高朗读教学的效率。
例如,在朗读教学《我变成了一棵树》时,我组织了充满童趣的表演朗读。首先,分配朗读角色,即,妈妈、英英、小刺猬、小兔等;其次,布置舞台,准备道具,像树、小兔、小松鼠的服装,三角形鸟窝等;最后,展开表演朗读。朗读过程中,小朋友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卖力地表演,真诚地朗读,读出了情感,读出了意境。而台下观看的小朋友“看见”了朗读的美丽,他们听着表演者说:“我心里想着,就觉得身上痒痒的……”听着听着,仿佛自己也变成了树。整个过程中,学生快乐地朗读了《我变成了一棵树》,不仅理解了文本内容,而且培养了朗读热情。故而,表演朗读可以让朗读教学发光发亮。
三、竞赛朗读
竞赛朗读,顾名思义,存在竞争性的朗读。竞争性朗读可以激起好胜心,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朗读之中,学习朗读技巧,感受朗读魅力。故而,竞赛朗读也是朗读教学的重要手段。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发挥竞赛朗读的作用,让学生主动探求这种口头语言艺术,端正朗读态度,提高朗读能力。
例如,在朗读教学《童年的水墨画》时,面对充满生活情趣和诗情画意的诗歌,我组织了竞赛朗读,期望学生掌握朗读的技巧,品读语言的醉人和情感的迷人。具体如下:
师:同学们,关于《童年的水墨画》,我们要组织竞赛朗读,看看哪位同学朗读得好,老师会给优秀朗读者一份大奖。(激活学生的好胜心,激发朗读兴趣)
生:好!
师:那我们先来听一听朗读录音,学习一下朗读技巧。(播放朗读录音)
生: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模仿朗读)
师:“钓竿”发音不要太重,要轻轻地读;“扑腾”读的时候要重且快……(指点朗读技巧)
(朗读竞赛)
生1:像刚下水的鸭群……
生2:松树刚洗过澡一身清清爽爽……
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竞赛朗读,学生积极参与朗读,既感受了朗读魅力,又掌握了朗读技巧。故而,竞赛朗读是学生感受朗读魅力的重要手段。
总之,对于小学生而言,朗读教学应该是活泼的,充满生命力的,寓教于乐的。故而,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组织游戏性质的朗读活动,让学生感受朗读魅力,提高朗读水平。
参考文献:
[1]刘丽珍,谢雪芹.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策略[J].读与写,2017,14(34):87.
[2]陈珊妹. 朗读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魅力[J]. 学周刊,2017,(1):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