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华
摘 要: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数学教学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如何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已经逐渐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问题。基于此,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逐渐突显出来。为此,笔者将结合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谈一谈应该怎样将启发式教学法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当中。
关键词:初中数学;启发式教学;教学策略
所谓启发式教学,主要就是指教师以基本的教学内容为依托,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等方面的实际的情况出发,通过生动活泼的方法,利用诱导和启发的方式激活学生的思维,以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的教学策略。不难发现,在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中,更加强调学生课堂主体作用的发挥。而这种理念和要求与当前的教育发展趋势是十分一致的。为此,教师应对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具体要求有更加准确的解读,并以此为基础实施恰当的教学策略,同时要不断对每一个教学环节进行完善和优化,从而循序渐进地促進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
一、预设启发情境,激发学习意愿
在启发式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所要教授的内容预先设置启发的环节。之所以要采取这种措施,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相关的知识内容产生学习的意愿。为此,教师可以尝试在预先启发环节中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借助教学情境,能够营造更加活跃的课堂氛围,并使教学内容以一种更为生动与直观的形式呈现,从而初步启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意愿。唯有如此,才能为启发式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
以《有理数的乘方》为例,在引导学生初步接触这一节的内容时,我利用一个有趣的故事创设了教学情境:古印度有一个国王,所有的官员都十分畏惧他,所以总是想尽办法讨他的欢心。有一次,宰相带着自己刚刚发现的一种棋类游戏(国际象棋)觐见国王。弄清楚规则之后,国王马上就喜欢上了这个游戏。于是,为了奖励宰相,国王让他随便提出要求。宰相想了想之后,对国王说:“国王陛下,请您给我一些小麦吧,就放入棋盘的格子当中,从第一个格子开始,小麦的数量依次是1、2、4、8、16……直到第六十四个格子为止。”国王想都没想就答应了这个看上去十分简单的要求。但是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一袋袋小麦被搬到宫殿上,却好像一直不够……故事讲到这儿,我对问学生:“同学们,每个格子中小麦的数量有怎样的排列规律呢?最后一个格子的小麦数量怎样表示?国王是否可以满足宰相的要求?”最终,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增加了教学过程的趣味性,而且启发了学生的思考。由此可见,在启发式教学中,利用恰当的方式创设教学情境是十分必要的。
二、捕捉启发环节,引导知识探索
在授课的过程当中,随着学生思维的不断开动,课堂的氛围也会不断活跃。这时,教师应该善于抓住恰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启发。教师应该明白,在这一过程中,应该以学生的自主性思考为主,而教师则应该根据学生的疑问进行恰当的点拨。这样一来,不但可以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且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活动有迹可循,从而帮助学生取得更加理想的学习效果。
以《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为例,在引导学生学习“边边边”的公理时,得出了“三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的结论。这时有学生提出了疑问:“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对应相等,那么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呢?”我首先对学生的积极思考进行了表扬,然后拿出教学用的一个大三角板,并让学生测量出了三个角的度数,再让学生从自己小三角板中找出是否有三个角与之对应相等的三角板。学生发现,这两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是对应相等的,形状也相同,但是大小是不同的。最终,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帮助学生解决了思考过程中的疑问,而且为学生今后学习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三、及时组织练习,促进知识内化
组织开展启发式教学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获得更加深刻的知识理解。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教师可以尝试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课后练习活动。同时,教师应该不断对练习组织方式进行创新,从而使学生在更加新颖的练习活动中实现知识的内化。
如:完成《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的教学之后,我组织学生进行了课后练习。在这次练习中,学生需要进行一个实践活动。活动的主要内容就是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求出学校旗杆的高度。结合所学知识,大部分学生都想到了构造相似三角形的方法。于是,我要求学生进行了实地的观察、测量和计算,并将活动的过程完整地记录了下来。最终,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深化了学生的知识理解,从而强化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内涵十分丰富、形式十分多样的教学方式。为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对启发式教学法有关更加灵活的掌握与应用,同时要及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从而不断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舒昆标.启发式教学方法应用于初中数学的价值体现[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33):120.
[2]白洪林.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启发式教学[J].读与写,2019,16(6):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