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燕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加大了对文化弘扬和发展的重视程度,要求在教育教学中借助于课堂这一载体来有效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本文主要是小学语文教学为例,探索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有效渗透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丰富语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文化素养,进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有效发展。同时,希望通过本文的总结给予广大教师教学上的科学合理的方法论指导。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教学是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和载体,小学是学生学习和接触语文知识的基础阶段,教师教学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更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使学生从小就能够充分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进而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但是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渗透传统文化的意识不强,对于传统文化的渗透仅仅停留在要求学生对古诗词的背诵上,这种强制性的学习和背诵,只会让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更加抵触。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充分挖掘教材以及身边的传统文化资源,并通过有效的方式渗透在课堂中,丰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以及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进而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挖掘课文内容,渗透传统文化
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中不仅仅是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进行了改革,对学生学习的教材也进行了改编。小学语文教材顺应了新课程改革的潮流和理念,在收录文章和课文的时候,增加了传统文化的内容。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并有效地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
例如,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会充分利用古诗词的教学来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因为古诗词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部编版的教材也加重了古诗词的比重。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该把握机会,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可以向学生介绍古诗的创作背景、情感主旨以及深刻道理等等,這些无一不体现着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内容。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的内容,并有效地渗透在课堂中,增加语文知识以及传统文化的说服力。
二、讲述历史故事,渗透传统文化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结合小学生的特性,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故事是小学生都比较感兴趣的内容,所以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挖掘知识背后的一些历史故事等,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
例如,在教学《长城》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古代长城建造过程中的事迹以及历史小故事讲给学生们听,比如,我在教学的时候就给学生们讲了“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秦始皇为了建长城,到处抓人做劳工,累死饿死了很多人。当时,孟姜女的丈夫也被抓去了,后来孟姜女就去长城找丈夫,到那之后发现丈夫已经死了,被埋在长城底下。悲愤交加,就开始大哭,哭了三天三夜,长城突然“哗”地一下倒了。露出了她丈夫的尸首。讲完这个故事之后,学生们更能体会到当时建造长城的不容易,虽然这个故事是一个传说,但也能过让学生很好地了解当时的情景,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不易以及中国伟大建筑的来之不易。对本节课的学习也会更加认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从历史故事中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
三、组织实践活动,渗透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仅只是局限于教室中,还应该体现在各种实践活动中。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以及学习生活,教师应该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同时,教师也可以开展各种实践活动来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例如,在我校,我们会有传统文化主题的社团活动,活动的形式主要有古诗词大会、汉服展示、剪纸活动等等。每次组织活动,教师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还能够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为学生营造一种传统文化的氛围,进而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传统文化的内涵,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进而激发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内容的兴趣,自觉地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者和继承者。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语文课堂发展以及学生自身素养提高的必然要求。教师要主动承担起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将传统文化的内容与语文知识有效地结合,给予学生一种新奇的学习体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姚永峰.小学语文课堂引入传统文化的价值与策略[J].学周刊,2020(03):93.
[2]周冬梅.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9,35(11):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