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璐
音乐教学是艺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在小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学科。运用律动教学法进行音乐教学,则能够让学生的音乐学习达到更高的程度,能够让学生的音乐感知得以强化,对于学生音乐之路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影响。本文就律动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应用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探索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 律动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应用的重要性
在目前的小学音乐教学情况下,律动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一种存在因素。感受音乐的能力是每个人天生就具备的,但是系统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巧却需要通过后天的努力而完成。小学是巩固音乐基础的黄金期,律动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一,律动可以激发人们对音乐的潜在理解力,培养好音乐节奏感。第二,律动是一种相对轻松的艺术表现形式,律动可以营造活泼的音乐学习氛围,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三,律动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音乐,从而增加音乐学习效果。第四,律动可以使学生的身体更加协调,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总之,律动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一些缺点和不足,帮助学生更快更好的学习音乐。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应当重视音乐的独特性,充分帮助学生了解音乐,发挥音乐的功用。
2 小学音乐教学中律动教学开展策略
2.1 情感铺垫,激发兴趣
首先需要進行情感铺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的更高水准是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在进行小学音乐教学时也需要随风入夜的教育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热情和积极性,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优化小学音乐教学成果。比如在学习《农家乐》课程时,不能直接教授学生歌唱知识,应当首先让学生理解这首歌的心境。可以先提问学生能够感受到什么,深化他们对农家丰收、一片欢乐的理解。其次,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一些关于民族乐曲的知识。拓展课外知识,加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知识储备。另外,老师可以采用情景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更好的融入课堂。在教授学生唱“小麦丰收”的场景时可以模仿农民收割的动作,并且神情、动作要到位,引导孩子与教师共同“载歌载舞”,充分发挥学生的情感表现力,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2.2 结合律动,把控节奏
节奏感是音乐魅力的重要表现形式。节奏感虽然是无形的,但可以通过身体动作和音调表现出来,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拥有节奏感的人可以在生活处处感受到音乐的存在,也会将音乐感觉传递给其他人。但节奏感很难掌握,它有时欢快热烈、有时冗长缓慢,表现出不同的心情,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节奏感的教学方法。第一,从生活入手,帮助学生把控节奏。比如在学习《足迹》时需要设计一些动作,教师自己先跳起来,然后带动学生融入其中,慢慢协调学生动作,让其找到节奏感。第二,利用多媒体等科技方式让学生融入歌曲氛围中,增加其节奏感。比如在学习《歌唱祖国》时,播放关于祖国的纪录片片段,让学生热血澎湃,将节奏与情感融为一体,促进其音乐能力的提高。
2.3 体态律动,思维发展
音乐是由人来创造的。现在的众多经典音乐或大师音乐都是由当时的人们自发创作的,有的作品是灵感的乍现,是一时兴起的佳作,但有些作品则是经历了无数日日夜夜的深思熟虑得来的。音乐的良好发展需要独立创造和创新能力。即兴表演更能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乐趣,也有利于促进下一次的即兴创作。在学生进行即兴表演时,让其加入体态律动,增加其对音乐的需求,激发学习动力。比如在学生自己律动的时候,老师可以引导其他学生参与其中,两个人会激发更多的学习斗志。另外,要加大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打开学生的思路,促进学生多角度的思考问题。一方面,教师可以多提问问题。比如在学习《让我们荡起双桨》时,教师可以就荡桨的方式动作提问学生,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而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引导学习提问问题和相互讨论交流。依然是《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老师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画面意境,然后随着歌曲律动,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提问,比如提问这首歌别的学生的动作等等。音乐离不开原创和新奇,应该将律动融入新鲜想法之中,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创新能力,音乐感染力和综合能力。
3 结语
音乐教学的开展能够实现学生情操的陶冶,能够实现学生美育的发展,是培养学生美感不可或缺的重要艺术科目。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过程中,更加需要将律动教学模式应用到音乐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在律动节奏中感受音乐之美,结合律动教学模式实现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激发。相信在未来的音乐教学开展过程中,因为律动教学模式的应用,音乐教学质量也将会不断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中国矿业大学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