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和补充,是巩固和深化课堂的重要手段,所以作业的布置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是训练的重点之一,而科学地设计英语作业又是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现行初中英语教学的特点,迫切需要我们教师在改进作业这项重要的教学环节中发挥力量,来保证作业的有效性。在这种情况之下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作业模式。将学生传统的作业模式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在线作业相结合,构建一种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是符合教学规律的。本文在理论的基础上以甘肃省临泽县第二中学为例,把这种新的混合式作业理念融入到具体的实践之中,分别对实验班和非实验班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课后作业的布置,一学期后就实践班级的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1. 具体的实施过程
具体的实践是在甘肃省临泽县第二中学里展开的,在学校的初一年级里选择初一九班、十班与十一班、十二班四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九、十班为非实验班,十一、十二班为实验班。在日常的课后作业布置过程中,在十一班与十二班内实施混合式作业模式,不仅给学生布置写、抄、背这样传统的作业形式,而且给作业注入新的活力与形式,比如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利用互联网,甚至利于各种软件,保证在作业完成过程中的多样性与探究性,强调学生作为个性主体的参加和体验。而在九班与十班内仍然采用传统的作业模式,没有创新。经过整个学期的实践,在期中和期末考试中,实验班和非实验班的成绩有了明显的变化。
从学生的试卷情况来看,无论是选择题部分还是非选择题部分,实验班十一和十二班的平均成绩高于非实验班九班和十班,平均比非实验班高出3.37分,这是一个特别明显的进步。其中以十二班为例,在期中考试中全班英语的平均成绩为76.3分,而到了期末考试时全班英语平均分提高到了83.45分,平均分提高了7.15分,较于之前是有了显著的提高,而且无论是从合格率、优生数量还是班级内的最高分最低分来看,实验班的进步都是非常明显的。除此之外调查还显示出,在实验的班级内,学生参与学习的动力和学习兴趣有了明显的提高,主动提出问题或是回答问题的频率相比较于之前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2. 产生成绩差异的原因分析
在实验后几个班级的成绩出现了明显的差异,实验班的成绩相较于非实验班有了明显的进步。而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2.1 作业的布置缺乏科学性与选择性
当前初中英语作业在布置过程中忽视学生个性差异,缺乏针对性,作业的内容和形式已经不能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好的作业能够与课堂知识形成一种呼应,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但是在现在的很多学校内,英语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出现了许多弊端,教师習惯性布置一些没有针对性,没有训练目标的作业,缺乏选择性。初中英语教师不应该拘泥于机械重复的作业形式或搞题海战术,而应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布置充分体现时代性的、深受学生喜爱的高质量的作业,从而有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英语学习水平。 在甘肃省临泽县第二中学的实验结果表明这一新的混合式作业模式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以及学习成绩的提高。
2.2 作业形式单一,缺乏新颖性
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课本每个单元的单词量都很大,简单的重复抄写只会降低记忆的效率,增加学生的逆反心理。而且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每天完成相同的作业也不是在真正意义上做到了“因材施教”,所以初中英语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建立多层次的作业结构,把作业的选择权交给学生,同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在网络上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选择合适自己的习题或是作业,不局限于教师布置的单一的作业,这样的作业既体现了人文精神,又符合新课标的理念。而且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可以建立多层次的作业结构,不会造成“后进生”跟不上,优秀学生“吃不饱”的情况,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水平。
3. 调查的结论及改进方法
3.1 结论
在对甘肃省临泽县第二中学的实验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班进行作业改革后实验班的考试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通过对作业模式的改变可以影响或是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而且实验班与非实验班的对比过程中发现,实验班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积极性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这对以后的学习来说也是至关重要。改革作业方式,把传统的作业布置方式和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在线作业相结合,构建出的新的混合式作业模式,符合学生的成长需要,也符合教育的发展趋势。
3.2 改进方法
在现代的英语课堂上,信息技术的运用给英语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因此教师上课时往往内容丰富,手段多样,但是往往却不能把这种现代化的教学运用到作业布置的过程当中,造成课上与课下出现了断层,学习质量和学习水平难以达到提升。所以,在作业布置的过程中应该有效融入信息技术,让作业能真正有效地发挥作用与价值。
(作者单位:甘肃省临泽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