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晓莉
摘 要:世赛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是世界技能组织举办的世界级技能赛事,它是世界技能组织成员之间展示和交流职业技能的重要平台。该赛事每两年举办一届,我国已参与4届技能大赛,成绩斐然!而获奖选手70%来自技工院校,结合我校学生参与世赛全国选拔赛竞赛情况,对我校数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探讨。
关键词:世赛;技工院校;数控专业;人才培养
1 湖南省技工院校数控项目在世赛全国选拔赛竞赛情况
自我国2010年加入世赛组织并组团参赛以来,我省数控项目已参加4届人社部组织的世赛全国选拔赛。在全国选拔赛中我省选手成绩一直属于中等偏上,偶尔进入国家集训队,也是“一轮游”,很难与广东、江苏等技能强省抗衡。为何有这么大的差距?通过调研及实地考察,目前,我省数控专业的发展还处于“二梯队”发展阶段,技能人才培养的方案过于陈旧,尤其是在政府对技工院校的顶层设计及扶持力度、校企融合的深度、学生职业素养的广度、职业竞赛的集训方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及制约瓶颈,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共同探索。
2 在世赛背景下我校数控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启示
2.1 政府部门加大对技工院校的扶持力度
现阶段,在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实施方案(2018-2020)》,出台《关于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及《技工教育“十三五”规划》等政策后。湖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建设技工大省的意见》,文件明确指出:鼓励各级政府建立高技能人才奖励制度、加大职业教育培训师资建设力度、健全技能人才的保障措施、大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等十一个方面;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文件中明确指出,要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育支持力度。从政府部门出台的各项政策中发现,技工院校作为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摇篮,在现代产业发展中,是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育出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是一个关键。对于优质、品牌技师学院,政府部门要点对点扶持,比如说院校占地面积小问题、重点专业设备投入、师资队伍的长远发展、技能竞赛特殊项目扶持资金等,只有把学校的实际困难解决了,才能释放学院的手脚,才能激发学院的潜能,才能保证生源出口的质量,学院才有机会为社会、企业贴心服务,从长远来看,技工院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才会展现,技工院校“双一流”的建设行动才能落实到实处。
2.2 强化学生质量意识及操作规范
世届技能大赛评价标准客观、科学,注重于零件的加工精度及质量。对于零件的尺寸精度、表面光洁度、位置公差都有专门的高精度检测仪器进行客观检测,人工检测的加工要素都要由三名裁判共同检测,并按照相应的评分标准进行公平、客观打分,通过这种方式极大的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公信度,保证了竞赛结果的公平公正。相比较而言,我省技能竞赛在尺寸精度、便面质量、形位公差等方面评判中,还是以人工测量居多。因零件尺寸多、形状复杂、测量量具有限、人工测量量具受限、检测强度大等原因,测量结果相较于高精度仪器测量有误差。学生在培训过程中,对于高精度测量仪器的测量方法了解不够,总是以“差不多”的思想去进行实训操作,导致在以世赛为标准的测量条件下,尺寸达不到图纸要求,竞赛结果不敬人意。
世界技能大赛整个竞赛过程注重选手操作过程、操作规范及安全生产意识,严格按照企业要求执行,产品质量以严格的操作规范、操作过程为保证,在工量具摆放、工作服着装标准、防护眼镜佩戴、生产安全常识等方面都有相应的要求。在我们的实训过程中,常常会看到某些学生在加工过程中,工具与量具交叉、摞叠摆放在工作台上,工装穿戴不规范,实习操作存在安全隐患,这种现状在很多学校的实训中比较常见。规范化的操作需要一个养成过程,我们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怎样的方式,才能培养出一个严格遵守安全要求,规范化操作,对产品质量高度重视的技能人才,这其中既包括教学标准、教程等内容性要素,也包括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学基础条件和教学管理制度等保障性要素。技能人才规范化意识、质量意识的养成,是这些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正是我们在技能人才培养方式上有待改进与完善的重要内容。也是今后学生培养重点关注的问题。
2.3 加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度,促进校企良性发展
世赛项目中竞赛项目的设计、竞赛标准的制定、竞赛评判的标准,竞赛培训及宣传以及加工设备、测量设备、竞赛材料的准备等,都有国际知名企业的广泛合作,保证了职教的发展与企业的岗位需求相对接,也为我们技工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了依据和标准。结合我省技工院校实地调研情况,大部分技工院校与企业的合作还处于浅层次、低水平的合作,学校需要发展,主动寻求合作伙伴,保证了毕业生的去处;企业为了租用学校设备、降低加工成本,保证最大利益,双方的目的存在差异。校企合作企业规模小、技术偏低、设备陈旧、管理散乱、学生的个人培养得不到重视,导致企业留不住学生,学校学生就业不稳定等一系列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学校大力开发省内技术实力雄厚、管理规范、乐于合作的优质企业,便于为省内区域制造业服务。校企合作双方秉承“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原则,共同培养符合现代企业岗位要求的高技能人才。校企双方就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师资培训、企业专业来校授课、实训任务的开发、专业设备的购置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保证了学校专业学生在职业素养、岗位职责、操作技能、企业文化能与企业同步。并且希望有条件的企业举办或者参与举办职业学校,设置学生实习、学徒培养、教师实践岗位。
2.4 加强省外交流合作,全面参与竞赛
通过参加近几届国家级别的技能大赛得知,现在国家组织所开展国家级“一类”“二类”职业技能大赛都引入以世界技能大赛竞赛体制、评判标准、项目设计思路、竞赛环境标准。技能竞赛作为技工院校改革与发展的助推器,是提升技工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手段,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的重要途径,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大举措,是校企深度合作的重要平台。结合我省竞赛现状,应该积极向广东、江苏、浙江等技能强省的技工学校取经,学习他们学生梯队培养的思路(3+2+1)、教练团队的组成(专职+一专多能+年龄层次多元化)、先进加工方法(细节的处理)、刀量夹具的合理使用(高低搭配)、竞赛的组织形式(全开放)、学生训练的方法(集中训练、走训、分散训练、模拟考核等)。通过“做出去、引进来”的方式,相互之间以友谊赛、对抗赛、拉练赛、选拔赛的模式进行全方位参与,形成一种培训+竞赛有效融合的机制,既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技能技术水平、沟通表达能力等,又提高了我省技工院校教师的整体技能水平、拓展师生思路、扬长避短,保证了在先进加工技术、先进加工理念、先进测量技术、先进评判标准等方面的同步。
2.5 加大技能学习宣传力度,扭转传统观念
“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尤其在中部欠发达城市尤为显著。现阶段,“重学历、轻技能”,上普高、大学仍为很多家长、学生的第一选择。每年5月份的招生宣传就可以发现,很多学生选择读高中还是学技能时,家长还是倾向于前者。尤其有少数家长,在学生读高中无望且有想学技能的情况下,不征求学生的想法,托人搭关系也送到高中读书,导致学生学业无成,毕业后无一技之长,境况十分尴尬,导致技工院校“招生难、招优质生源更难”的情况屡屡发生。近几年,各级政府大力宣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弘扬工匠精神”的理念在我们周围蔚然成风,一大批“技能新星”、“技能新秀”正风起泉涌,但思想的转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宣传先行,政策保护、奖励同步”多方位执行,保证了技能人才的实际利益、贯通技能人才的培训通道、提升技能人才的岗位成就感,才能实实在在的吸引更多的群体去参与到技能的培训中。
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深入推进,世界技能大赛的相关竞赛标准深入到技工院校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作为“大国工匠”的培养基地,我们应该设身处地、与时俱进的贴合先进制造企业,与企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在新型专业设置、复合岗位需求标准、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发展,保证了校企双方互惠共赢。
参考文献:
[1]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中国还要做些什么——关于第41届世界技能大赛暨英、德职业教育考察报告[J].职业技术教育,2011(30):66-71.
[2]刘杰,席东梅.启示与借鉴:世界技能竞赛考察报告[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4):10-17.
[3]宋建.世界技能大赛:我们的收获与差距[J].职业,2012(5):9.
[4]黎德良.世界技能大赛对我国技能人才培养的启示[J].职业,2012(20):14-17.
[5]王波.世界技能大赛对国内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建设的启示与改進思考[J].职业,2012(32):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