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滔
[摘 要]数控铣床操作实训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系统性,学生学习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转变理念,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维护,从而使其教与学更高效、更科学。现对数控铣床操作实训课程进行了重点探究,希望为中职数控铣床操作实训课程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新思路。
[关键词]数控铣床;操作实训;教学改革
一、合理设置训练项目
中职教师想要提高数控铣床操作实训课程教学效果,应科学合理设置训练项目,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所要达到的实训目标,让学生对数控铣床操作有一个科学、全面的认识。首先,让学生喜欢操作加工;其次,循序渐进地增加实训项目难度;最后,完成专业综合技能训练。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选择训练项目时,可按照数控铣床操作工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要求来进行设置,项目内容则要选择有实际用途的加工零件,通过选取学生熟悉的机床或与他们日常生活相关联的零件,如数控车床、数控铣床上的零部件等,让他们感受到所学知识的实际用途,增强其对本专业学习的自信心。与此同时,也可以增加一些加工的零件,以增强工件的使用效果。
在项目训练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在实训课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各工作训练项目,教师可将其分解为若干个学习活动,让学生进行训练。训练的内容包括对零件图的识读和分析、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零件的材料、选择毛坯类型、使用计算机仿真软件对加工零件进行模拟、使用数控铣床能正确安全地加工零件等。每一个零件加工的训练项目按照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可分为多个阶段,如制定任务、确定学生的学习目标、确定学生应采用的学习方法、对所应用工艺进行分析、对工具进行科学的选择、对程序进行编制检验等。首先,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时,认真研究教材,了解其基本原理,掌握完成项目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其次,教师应安排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来进行资料搜集工作。这种教学方法的目标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其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等综合能力。
二、充分利用教学设备
每个学校拥有的设备资源情况不同,要想实现中职数控铣床操作实训课程一人一台设备是不现实的。对那些设备不足的学校,教师可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来开展实训教学,提高其实践能力。例如,在教学中,让一组学生先在多媒体数控铣床仿真实训室练习工件的加工过程,较为熟练后,可转移阵地,到数控铣床上加工工件,这样可有效避免设备的损坏,节约加工成本。另外一组学生则可先熟悉数控铣床的面板操作,操作熟练后,两组之间可进行互换。仿真实训室的教学往往采取了先进的信息技术,以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来展现其内部构造、运行原理等,往往更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更能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标。对各个小组的成员,教师可在练习结束后制定相应的实践操作训练测试,考核没通过者无法进入到下一个环节的训练中。在整个实训过程中,所有的学生都是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
实习期间,教师可将前幾届学生制作的优秀作品拿出来展览,让学生对其进行观察和评价,以此来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实训过程中,教师可鼓励学生多参与职业技能大赛,让他们通过比赛的方式来了解本行业的市场需求情况以及相关的前沿知识,以此来磨炼其心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改革评价体系
科学的评价考核体系,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专业学习中。中职数控铣床操作实训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不应忽视对现有学生成绩评价体系的改革,可将学生在项目中的综合表现作为考核内容。教师在采取综合评价时,可在注重对学生知识和能力考核的同时,注重其技能的考核,实行理论考核、实践操作和仿真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并将过程性考核和总结性考核结合在一起。在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考核时,可将其学习态度、操作规范程度、职业能力等作为评定的指标;总结性考核则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考核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在每一个训练项目结束后,教师可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分,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学习本专业的自信心。
数控铣床操作实训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会一帆风顺,需要教师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基础上,科学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从而使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等得到全面培养和提升。
参考文献:
[1]董斌,鄢威,张华.基于ANSYS的数控铣床立柱性能分析及结构优化[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7(6).
[2]伍伟敏.数控铣床主轴减小热误差的结构优化设计[J].山东工业技术,2017(12).
[作者单位]
广州市信息工程职业学校
(编辑:刘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