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飞
摘要:在当今中国新形势下的扶贫工程中,精准扶贫项目是重大的科学理论创新,并且与现阶段的实际紧密相连。以精准扶贫项目发展为背景,阐述精准扶贫工作所应遵循的基本方针与基本思路,指出精准扶贫工作中所遇到的主要困难,最后提出实行贫困村分类机制化;对贫困人口的数量进行调查确认;扶持资金用途方面要合理安排的市场化精准扶贫实践路径,为精准扶贫工作提出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精准扶贫 路径 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6-0235-02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从1994年提出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到基本解决区域性贫困与整体贫困的现象,并在2000年进入扶贫计划的新阶段。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概念后,许多理论学者就开始对精准扶贫理念进行研究,到2015年1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发表长篇讲话,深刻论述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标志着精准扶贫思想基本成型。2017年3月8日,在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发表重要讲话,提出脱贫攻坚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工夫,要求进一步创新和落实精准扶贫。至此,关于精准扶贫的思想形成了一个基本完整的体系。各级、各部门通过“五个一批”工程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而今我国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这对新形势下的扶贫工作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所以有必要针对农村的扶贫计划的实施目标、方针和思路,特别是需要就扶贫的形式和路径的选择作出更深层次的思考。
二、扶贫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基本思路
1.基本方针
新时期的新方针应该是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和市场推动,社会参与且多元并举,其中政府主导主要是政策的制定、资金的筹备、扶贫区域的把握和监管评价整个扶贫工作开展的过程;农民主体即是指农民在工作实施过程中是主动实施的角色,而非被动接受多方支持;市场推动则是在操作层面的工作开展过程中引入市场机制,利用市场的资源配置优势,而非依靠政府的行政手段;社会参与即是要推动社会团体和组织的共同参与建设实施。[1]最后的多元并举是指扶贫的工作不仅仅停留在经济方面,对文化教育、职业培训、福利工作的开展都要面面俱到。
2.基本思路
在中国当今的市场经济背景下,由于扶贫工作具体实施基础仍旧脱不开经济的援助,所以也必须符合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其主要思路还是离不开运用经济理论指导,按照市场机制运作。首先,要做到的是理清政府、市场、扶贫主体、扶贫客体这四者在工作开展中的主次地位,从而依照相关政策逐层实施,提高实施效率。此次,需要明确扶贫工作中每一个工作岗位的任务和责权,并且严格监管整个实施过程;监管不到位,就会出现扶貧工作的进度缓慢和效率低下,直至偏离工作的重心,严重的会出现更多的腐败行为。最后,判定扶贫的标准,依据贫困人群的自身不同原因和性质来界定,认真地研究与分析,确立具体的扶贫模式。[2]
三、“精准扶贫”政策实施的重难点
“精准扶贫”的主要任务有精准识别、精准帮扶与精准管理这三大部分。精准识别是把贫困户或者个人识别出来。在精准识别这个工作环境存在以下的几个难点:
1.扶贫对象的规模太小
扶贫对象的规模太小,满足不了实际贫困人口的需求。在实际的贫困对象规模的确定方面,因为每个市(州)、区、县、乡镇的实际贫困人口不同,分配的指标数量和实际的贫困人口不相符合,导致应该接受贫困扶持的没有接受到贫困扶持,依然贫困,不该接受贫困扶持的却接受了贫困扶持。[3]这导致精准扶贫政策存在不公平性。
2.对扶贫对象的需求排除
因为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贫困人口家庭、不同的贫困的根源对扶贫的要求也不同。在显示的精准帮扶阶段,基本没有考察贫困户的真实需求,负责扶贫的部门图工作简单,就给贫困户发一点钱或者物资什么的,根本起不到帮助贫困户提高经济收入脱贫致富的目的。贫困户希望能得到市场营销方面的帮扶,把生产的农产品和农副产品更好地卖出去,或者是农业技术方面的帮助,增加农业产量,提高经济收入。
3.扶贫入门难
目前很多的扶持项目不切合贫困户的经济条件实际,导致扶持项目门槛太高,很多贫困户不具备条件,造成很多扶贫项目对贫困户起不到任何作用。
4.资金用途不精准
依照国家提出的“两项制度衔接”政策要求把百分之七十的帮扶资金用在贫困人群中,而贫困人群中百分之七十的资金要用在扶持产业发展方面,但是这种资金分配方式不适合所有的贫困人群。乡镇、村的公共基础建设如公路、供电、自来水等还是很缺乏,这些项目是由政府规划的,但是通常都被忽视,这对扶贫政策的开展不利。
5.投入资金相对滞后
按照国家规定每个村投资的规模是100万元,近年来物价上涨,但是投(入)资的资金没变,导致每个村的投入资金满足不了贫困人群的需求。
6.扶贫团队不精准
在扶贫项目开展的过程中,在政府的牵头引导之下,还是会有大批当地农产大户、农村生产合作社、民营私营企业或者当地的龙头企业等给予贫困农户更大的经济支持,虽然他们都明确表示会参与扶贫项目,但是对贫困人群的盈利机制都未有给出肯定的答复。在实际调研过程中,很多部门工作人员对贫困人群的扶贫实施方案介绍都停留在宏观层面,对实施过程中的具体环节会给贫困户带来多少的收益,进而实现多长时间后才能脱贫的细节只字不提,这就造成了大公司扶持小贫农和生产大户带动小农户的扶贫模式只停在了表面,完全违背了精准扶贫的初衷,导致贫困人群沦落为单纯的原材料提供商,无法正真实现国家精准扶贫的基本要求。
7.扶贫资源配置利用效率较低
当前,我国已基本构建起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扶贫工作新格局。但是,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协调问题仍然突出,导致扶贫资源的配置利用效率较低。首先,专项扶贫是由国家主导,通过有关部门专门投入安排直接帮助贫困村和贫困户,但是可掌握的资金及其覆盖面相对有限。其次,行业扶贫主要是由各行业部门履行行业管理职能,支持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发展的政策和项目,承担着改善贫困地区发展环境、提高贫困人口发展能力的任务。目前看来,各行业部门已各自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扶贫实施方案,但其资源的重点投向是各自的扶贫联系点,缺乏对扶贫资源的整体考虑和统筹安排,容易造成资源分配的地区间不平衡。最后,社会扶贫主要是由社会各界从不同角度扩大扶贫资源,共同参与扶贫开发事业。但是,当前的社会扶贫工作组织得相对松散,还未能实现与行业扶贫、专项扶贫一起形成扶贫开发的合力。
四、精准扶贫路径和对策的选择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予渔。扶贫先扶志,扶贫不是直接经济输血,是科学的造血方法。要想达到精准扶贫的效果,就要牢牢抓住精准识别与精准帮扶这两个方面,对精准扶贫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动态管理。
1.实行贫困村分类机制化
结合国家级政策把贫困区的资源进行整合,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贫困村制定不同的扶持政策,把扶贫工作落实到每个村,不是某一个区县的贫困户统一规划,这样才能起到实质性的效果。
2.对贫困人口的数量进行调查确认
要想让精准扶贫真正起到作用,首先就要把真正贫困的人口确认下来,合理地划分指标,让贫困的人员真正享受到扶贫政策。同时还要实行连片集中扶持政策,而对于片区以外的贫困户也要实行相对应的扶持政策,不要存在区域排斥。[4]按照制度标准确定贫困人数,而不是让某一个人来定,选择的贫困户或者人要合理,贫困识别的过程要透明公开、公平、公正。
3.扶持资金用途方面要合理安排
对贫困村的扶贫资金要合理利用,要根据实际的需求来定。首先,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如村组道路硬化,产业路砂石化,基本农田规范化,水利设施通畅化。其次,在扶持资金的分配要合理,加大对产业的扶持力度,不用采用单纯的给钱的方式,单纯的给钱只能增加懒惰、贪念,而发展产业可以带动全村增加经济收入,是长远的收益。最后,政府部门要注重贫困村道路、用电、自来水、农田灌溉等公共基础建设的投资,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增加农作物的产量,为农产品寻找更好的销路,让农民增加经济收入,脱贫致富。[5]
4.提高贫困地区教育扶贫水平
实施精准扶贫就要关注贫困地区学校的教学质量,在贫困地区普及学前教育、逐步改善辦学条件,推动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城乡均衡发展。首先,推进和提高学前教育使贫困地区的儿童有更好的学习环境。其次,保障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基本办学条件,提高专职教师教学水平。精准扶贫要把精力放在提高贫困地区办学基础设施和完善教育资源配置上,逐步建设一批高质量、高标准的现代学校。最后,要改变观念,依托职业技能教育,帮助贫困人群学习和掌握一门技术,实现脱贫致富。
5.根据农村环境条件,加大生态旅游的投资
多为农村的自然风光做宣传,吸引广大游客来农村休闲旅游,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以此刺激消费,带动消费扶贫。
五、结语
我国扶贫工作存在市场机制弱化现象。在回顾我国扶贫实践的基础上,对我国扶贫工作应遵循的方针与思路进行了思考与研究,提出了“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市场推动、社会参与、多元并举”的扶贫方针和“运用经济理论指导。按照市场机制运作”的扶贫思路,介绍了精准扶贫工作中遇到的典型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和路径,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胡祥勇,范永忠.中国农村扶贫资金使用效率实证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76-80.
[2]王建平.连片特困地区政府扶贫资金的减贫效果评价——以川西北藏区为例[J].决策咨询,2015(2):40-48.
[3]刘林,陈作成.扶贫资金投入与减贫:来自新疆农村地区数据的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6(1):17-22.
[4][5]李鵾,叶兴建.农村精准扶贫:理论基础与实践情势探析—兼论复合型扶贫治理体系的建构[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5(2):26-33+54.
责任编辑:杨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