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大豆菌核病发病原因与防治方法

2019-10-21 04:56蒋晓慧
农民致富之友 2019年28期
关键词:保苗菌核菌核病

蒋晓慧

作为一种主要的农作物种类之一,大豆在种植的过程当中,可能会发生大豆菌核病。一般来说,大豆菌核病会造成处于花期、苗期的大豆叶片和茎秆被感染,由此致使叶茎出现腐烂的现象,同时茎部会形成棉絮状的菌丝,直至最终枯萎死亡。鉴于大豆菌核病所产生的不良影响极大,导致大豆的产量降低,质量无法得到保障。为此,系统分析与思考大豆菌核病的发病原因以及防治方法显得尤为关键,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实践价值。

1、大豆菌核病的发病原因分析

①自然天气因素的影响

对于大豆的花期与结荚期这段时间的天气情况,一般会引发大豆菌核病产生。当温度、光照及湿度等因素较为合适的时候,此时便会形成菌核,这当中,湿度是最关键的影响因素。一般而言,菌核病的适合温度在16-25℃的范围内,而土壤的相对湿度则处于71%-82%之间,再加上下雨气候的影响,最终导致菌核病发。当菌核萌发之后形成了子囊盘,并由此依靠气流和雨形成迅速地蔓延,其中最远的距离达到了32m。通常情况下,每年的7月—8月份期间,属于大豆的开花期与结荚期,这个阶段经常会阴雨连绵,降雨量非常大,导致田间的湿度很高,而较为合适的温度则处于17-23℃的范围内,为大豆菌核病的形成产生了可乘之机。而菌核的萌发会由大豆的盛花期始终延续至相应的鼓粒末期阶段,每年的8月份温度很高的情况下,被感染的植株则显现出相应的菌核病病症。

②种植管控失误因素的影响

无论是播种的形式,还是种植的密度,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当大豆种植的密度太大的时候,会导致田间封垄非常早,形成通风性不佳,土壤的湿度提高等不良现象,引发菌核病的病菌产生,加剧了大豆菌核病的病症;针对一样的条件,大豆40cm窄行密植的发病率对比采用垄上双条种植的发病率更高。同时,整地因素也容忽视。当土壤的深度不断增大时,大豆菌核的萌发数量会随之缩减,如果土壤为2-3cm的深度区间当中,并能够正常萌发,假如低于3cm时,则无法萌发。

③前茬作物带给发病方面的影响

实际上,大豆菌核病不仅会对大豆产生侵害,而且对马铃薯、蚕豆、向日葵、油菜以及胡萝卜等众多植物也会产生危害。一般来说,大豆田的前茬属于菜用豆类,其发病率较高,比如:豇豆是发病率最高的,达到了42.5%,然后为菜豆,其发病率则是8.9%。对于前茬栽种油菜、向日葵的大豆田而言,相较于常规轮作的大豆田,菌核病的发病率高出大约22%。

2、大豆菌核病的合理防治方法说明

①加大对化学防治方法的应用力度

当大豆菌核病出现之后,应该加对化学防治方法的应用力度。借助药剂进行合理防控。通常情况下,菌核子囊盘萌发的时间在每年的7月21—24日,和大豆的开花期相重合,最佳的防控时间也是这段期间。处于该病的起初阶段时,可运用51%的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600倍液,亦或者利用42%的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叶面喷雾的方式予以有效防治,每间隔1个星期实施1次喷洒处理,一共需要喷洒3次最适合,能够获得良好的成效。此外,通过运用农利灵与速克灵药剂混合的方法,发挥出的作用更大。在地块的发病率超过了16%的情况下,应该运用喷洒72%甲基托布津700倍液的方式进行防治。

②重视农业防治方法的有效利用

实施大豆种子播种之前那,应该提前加以合理筛选处理,在明确种子当中不包含菌核的前提下,便可以處于无病豆田当中实施种植,有效降低了种子在初期阶段便被感染的几率。通常情况下,大豆菌核病只发生在大豆、油菜以及向日葵之间,对禾本科农作物不会形成危害。所以,大豆豆田栽种的时候,应该对现有的耕作方式加以改进,规避和有关向日葵、豆田地紧挨状况的出现。同时,运用超过2年的轮作方式,实现对大豆菌核病侵染具体渠道的有效管控,让大豆菌核的发病区间处于可控的范围之内。

开展大豆种植工作的过程当中,应该保证操控的科学性,无论是保持密植的科学性,做好抗旱防涝工作,还是及时排水、土地的平整处理等,均需要符合相关的要求。当大豆封垄之前,应该予以铲趟,并对刚萌发的菌核与子囊盘予以及时消除。对于那些发病较为严重的地块,完成大豆收获以后应该进行深翻处理,使其病残体与菌核均被翻入到地底下面,并禁止施加氮肥太多,缓解病症。实际上,导致大豆菌核病病菌产生的来源之一便为感染了菌核病的相应残枝,在收获病田以后,需要把其病残体加以集中焚烧,禁止将其留到田地中。需要栽种的种子则应保证其没有携带病菌。除此之外,保证密植的科学性,主要针对的为通过运用垄三种植的方式予以培育,实现26万-30万株/hm2的保苗密度。如果运用的为小垄6cm的密植种栽种方式,应实现32万-36万株/hm2的保苗密度。假如运用的为大面积大垄120cm的密植栽种方式,应实现37万-41万株/hm2的保苗密度。针对大豆菌核病而言,以感染植株的病枝为主,所以,收获田地完毕以后,应对土壤进行深翻处理,将其中存在的病残体和菌核予以清除彻底,也能运用焚烧的方法处理,规避菌核病产生。

(作者单位:155604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小城子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保苗菌核菌核病
羊肚菌菌核人工栽培实验研究*
向日葵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菌核菌丝型萌发特性
农业农村部部署冬小麦抗旱保苗工作
不同营养条件对羊肚菌菌核形成的影响*
桑葚菌核病综合防治技术综述
扇贝保苗池水质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上)
凌海市创建玉米高产示范区技术措施
一株产菌核曲霉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液态地膜+甲基硫菌灵对桑椹菌核病的防效试验
2012年津市地区油菜菌核病发生实况调查及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