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婷
【摘 要】 小学生正处于各项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包括德智体美劳等,其中劳动与技术也显得极为重要。在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坚持“劳动塑心灵,技术显个性”的教育理念,有的放矢地制定教学策略,倾力构建高效课堂,让学生收获更多。
【关键词】 小学劳动与技术;高效课堂;学生
在小学阶段,劳动与技术是一门让学生在探索和实践中获取与发现的学科,教学内容相对抽象、难懂,尤其是他们学习能力与认知能力有限,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较为匮乏,影响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师需根据教材内容与学科特点,构建高效课堂,借助劳动塑造学生心灵,利用技术彰显个性,促使他们在劳动与技术方面获得均衡发展。
一、精心打造趣味课堂,激发好奇心理
小学劳动与技术是一门特殊课程,融理论和实践操作于一体,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一般,教师应当想方设法将教材中抽象的理论知识以操作形式直观、具体地呈现出来,提升课堂的趣味性,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理与探究欲望。因此,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把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带领学生从乏味、枯燥的课堂学习中走出来,使其在兴趣驱使下自觉进入到神奇与奥秘的劳动世界中,让他们积极地融入课堂中,心灵得以塑造,且显现出技术的个性。
在劳动与技术《塑丝毽子》教学中,教师先拿出一个鸡毛毽子,询问:你们玩过吗?班上谁玩得最好?1分钟能踢多少个?学生自由回答,简单介绍毽子的历史,在多媒体课件中出示人们踢毽子的图片,揭示课题: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塑丝毽子。接着,教师出示塑丝毽子范作,让学生观察它与鸡毛毽子之间的异同,了解做塑丝毽子需准备的材料和工具,讨论:剪刀和梳子分别有什么作用?使他们在观赏中了解材料与工具。之后,教师带领学生探究打结的过程,要求他们认真阅读书中的说明方法,初谈体验,并为每组同学提供打好1个结的毽子,使其两人一组动手拆开绳结,一边拆一边研究绳结是如何系上去的?学生在小组内交流,邀请掌握方法的同学上台讲解示范,然后比赛打结,他们再次整理自己的结,并修剪梳丝,展示作品相互点评。
在上述案例中,学生在讨论和操作中学习新课内容,亲身经历简单的塑丝毽子制作过程,使其体验到劳动与技术的乐趣,让他们在好奇心理下制作一个塑丝毽子,收获成功与快乐。
二、强化师生互动环节,促进学生探索
在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中,要想构建高效课堂,教师应该及时摆脱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与禁锢,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灵活巧妙地设计教学,让师生、生生之间主动对话和交流,在互动中感悟劳动的魅力。因此,教师可精心设计一系列启发性、开放性、生活化或悬念性的問题,以问题为驱动展开良好的课堂互动,通过师生互动,及时了解与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把握住创新思维点,对其进行引导和启发,促使他们在积极探索中深入思考、尝试操作。
以劳动与技术《纸折花卉》教学为例,教师构建情境,激情导入,在课件展示一组节日图片,询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5月第二个中周日是什么节日吗?9月10日又是什么节日?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交流答案。接着,教师讲述:鲜花是个永远新鲜而浪漫的礼物,不同种类和数量的鲜花代表不同的含义。你们知道各种颜色玫瑰都代表着什么含义吗?引出红玫瑰代表真爱热情,白玫瑰代表天真纯洁。追问:玫瑰还有其他作用和用途吗?让学生在小组内自由谈论和分享。接着,教师带领学生用纸折出一朵玫瑰花,从皱纹纸上剪出一段8厘米长的纸,展开对折,用铅笔画出半个花瓣的形状,再用剪刀剪开形成一个完整的花瓣;用铅笔从花瓣的顶部卷上皱纹纸,把铅笔竖起来,用姆指和食指推压皱纹纸,形成皱纹与弯曲,花瓣摆入其中;最后是制作花心与组合花朵,也可以自制小绿叶搭配。
如此,教师通过一系列问题和示范操作,组织学生通过观察、探究、交流、模仿折纸等方法,使其利用皱纹纸尝试制作简易的玫瑰花,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以及善于交际的能力。
三、结合信息技术手段,实现高效学习
当前,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教育教学也产生一定的影响,网络与多媒体设备基本普及,这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在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当与时俱进同时代接轨,充分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展开教学,让学生在具体直观的情境中尝试动手劳动,研究个性化技术,带领他们高效学习,真正提高课堂效率。同时,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师需善于利用网络资源补充课堂,促进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意识,使其在劳动中塑造心灵,显现技术个性。
在教学劳动与技术《立体贺卡》过程中,教师谈话导入:贺卡是在重大节日、纪念日、生日互相赠送的具在纪念意义的精美艺术品,它能显示爱心、表达美好的祝愿,增添欢乐、友谊和节日气氛,自己动手制作,不但节约,还会使人更感亲切,更具意义。并在多媒体课件中出示一组贺卡范图,内容包括:贺年卡、生日卡、教师节卡和圣诞贺卡等;形式有竖式、横式、立体有声、平面、单页、折页等;形状有树叶形、长方形、心形和不规则形等。接着,教师讲解和演示利用废旧彩图纸剪贴制作贺卡的步骤,即为:构思、设计;裁剪形状;选材、配色;剪贴;书写或剪贴赠言;整理画面。然后要求学生制作一张贺卡,要求构思巧妙、形式新颖、工艺精致,他们可根据刚才欣赏加以创新或改进,并融入个人理念而设计出一张优秀的贺卡。
上述案例,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展示精美贺卡图片引出新授内容,把知识变得形象和具体,带领学生模仿设计和制作,增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此彰显个性的塑造心灵。
综上所述,在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特点和学科特点设计教学,从趣味性、强化师生互动和结合现代化信息技术等角度,打造高效课堂,以劳动塑造他们的心灵,以技术彰显学生的个性,全面升华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陆滢.如何在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中挖掘学生创新能力[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7(05):8.
[2]应西芳.取舍之间,在于深耕——例谈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中技术点的定位与落实[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9(Z1):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