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馨雨 滕林格 陈杰
摘要: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需求日益扩大,高等学校教育资源信息共享急需被推进的背景下,高等学校之间教育资源的及时交互、共享,成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研究者运用文献研究法、采访调查法、个案分析法等方法研究哈尔滨各大高校资源共享问题,进行了多端口、多导向、四维资源流动模式的“互联网+”语言交互式共享系统的创新实践研究。
关键词:教育资源共享 信息语言交互 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5-0201-02
所謂的教育资源,是指教育提供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总称。[1]随着改革的深化,文化强国成为我国的战略方针,创新与进一步解放文化生产力成为新趋势。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增加了人们对教育的需求量,教育资源的短缺与均衡问题逐渐显现。人们对于教育资源紧迫现状的认识使其对教育的投资占比也大幅提高。但目前网络可以获取到的教育资源质量良莠不齐,使得哈尔滨市各高校难以及时有效地获取所需要的教育信息。基于此“‘互联网+语言交互式共享系统的创新实践研究”进行了在哈尔滨市各大高校大学生信息语言交互式平台搭建的实践。该实践旨在促使哈尔滨各大高校大学生教育资源全面化,共享及时化得到满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2]
一、“互联网+”语言交互式共享系统
“互联网+”语言交互式共享系统是一个对由社会、信息、技术、时间构成的四维信息共享的理论研究,理论以交互式教育信息语言共享系统(IERSS:Interactive Educational Resource Sharing System)这一概念为理论基础,对传统教育信息系统进行了整体观、发展观、个体—群体维度、空间维度上的重构与拓展。[3]在理论方面,“互联网+”交互式共享系统是越过二维的一对一模式,在三维的立体传播的基础上加入时间维度,通过扩大交互口、交互渠道来达到教育资源效率质量并行的共享效果的四维效率共享传播模式。这一新型理论框架考虑了从地域角度、专业领域到教学信息技术之间的可靠映射关系,随着研究的深入,未来将在外语语言学习、教育信息分享等方面提供具有创新意义的资源共享系统模型。
二、高等教育资源共享的现状
一般高校教育资源共享是一对一的双向教育资源流动,而“互联网+”语言交互式共享系统提供的是多端口、多导向、四维的资源流动模式,以往的信息交流模式也有这种网状式多导向交流方式,且“互联网+”交互式共享系统创性地提出了四维效率共享传播模式,即越过二维的一对一模式,在三维的立体传播的基础上加入时间维度,通过扩大交互口、交互渠道来达到教育资源效率质量并行的共享效果。
随着全国第一个独立网站向社会开放,即中文网站——百度,互联网开始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资源服务,并快速实现与社会的融合。理论上讲,高校教育资源共享包括校内教育资源共享与校际教育资源共享。校际资源共享更具有研究的价值,但在实际操作中运行不畅。[4]因此,“互联网+”语言交互式共享系统的创新实践研究主要深入探究哈尔滨市高等学校教育资源共享问题。目前,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正逐步实现现代化,但仍存在些许问题,如同类教育资源重复开发利用、教育信息更新缓慢等。由此,实现教育资源信息传播的及时化、广泛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多端口交互式的教育资源共享方式设想的提出很好地弥补了这些不足。交互式共享使信息共享在平行时空呈现双倍效率,而多端口在扩大了信息应用体的同时也使双倍共享速度倍乘提高,大幅度提高了信息分享速度和范围,增强了教育资源信息的共享质量。
三、“互联网+”语言交互式共享系统的创新性
本研究系统地提出并阐述了“‘互联网+语言交互式共享系统”这一概念框架,并从整体的视角对其概念、原理与运作方式进行了建构。研究者基于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教育技术学、心理学、现代信息科学等已有的充实研究成果,对该研究进行深入的探究。依据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方法论及创新性思维,将知识建构与线上线下交互运行的实践相结合,进行了四维教育资源交互共享系统的应用与完善。研究从理论性和实践性两个角度分析并加以探究实证,目标在于支持教育和促进哈尔滨市高校的教育资源共享,为哈尔滨市高校大学生提供一种更便捷更全面的学习资源获取途径。
在实践应用中,模型创建出大学生“互联网+”语言交互式共享系统的思维流程,即大学生“互联网+”语言交互式共享系统平台设计了社区模块与论坛模式两大板块,每一板块又分别包含了专业交流与资源共享的学习模块,志愿活动与爱心捐赠的公益模块,日常交流与社交活动的生活模块,技能共享与语言交互的交流模块,社团活动与线下交流的娱乐模块。在哈尔滨市各大高校建立切实的信息语言交互的运行途径。
四、结语
研究通常产生两大类可行性结果:理论性成果及实践性成果。理论性成果分成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专业范围理论,描述教育资源共享对象及其影响因素以及教育资源共享对象与共享结果之间的关系;其次是教育资源质量或教育资源数量对于其特定自身适应方式的设计导则;最后是设计方法论。通过“‘互联网+语言交互式共享系统”这一主题进行理论构建、框架设计以及深入实践研究,产生了理论性成果和实践性成果相结合的新时代创新型教育资源共享系统,形成了如下结论:
“互联网+”语言交互式共享系统研究以交互式教育资源共享系统这一概念框架为基础,通过实现社会要素、信息要素、技术要素、时间要素相互作用构成的四维信息共享,达到教育资源质量效率并行的理论设想,增强信息体协调发展与应用体有序互动的可能性。本文采用实地采访区域内高校大学生对目前各大教育平台发布的教育资源的使用满意程度,对现代教育资源交互式共享系统的理解以及结合采访内容形成反馈式评价。研究者通过概念分析,设计了SACO调研模型,其中SACO是体系(System)、应用(Application)、交流(Communication)和优化(Optimization)四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缩写。共享系统计划建立哈尔滨各大高校之间的教育资源共享体系,并应用了四维高效的交互式共享系统,达到教育资源交互共享体系在整体观、发展观、个体—群体维度、空间维度上的重构与拓展的深度,促进了哈尔滨市各高校大学生互联网语言系统之间的交流(如在电子数据库、调研模型、共享平台建设、大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应用)。该体系优化了信息语言教育资源多端口交互共享系统,使其能在减少获取优质资源遇到的技术、质量、途径等问题的情况下自主进行优质资源建设,使得实践应用方面无障碍运行。[5]“互联网+”语言交互式共享系统让每个应用体在项目设计、技术方案、组织管理、应用评估、项目反馈与面临的挑战等方面出现的问题都能借助四维的教育资源交互共享系统实现质量效率标准下的完善解决,有效缓解中国高等教育精品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延迟、滞后和匮乏问题。
参考文献:
[1]汤蓉.高等学校教育资源共享问题探析[J].科技资讯,2014,12(14):161.
[2]张世洲.信息时代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3(3):78-82.
[3]王梦如,王小根,陈心仪.移动学习系统设计框架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3(8):79-82.
[4]岳建军. 高等学校教育资源共享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
[5]杨帆.高等职业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3(12):164+166.
责任编辑: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