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颖 吕静波 王璐琦
摘要:以新时代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综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新环境和新挑战,研究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新策略,进一步强化把握高校意识形态主导权的重要性,引发社会如何对学生开展意识形态教育的思考。
关键词:高校 青年学生 意识形态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5-0183-02
党中央明确提出,当代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十分重要,对于党未来的发展、国家社会的稳定、民族的团结都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高校作为培养未来社会人才的摇篮,既是文化的宫殿,也是心灵的守卫。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影响到高校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基本任务的完成、国家的和谐发展和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因此,如何明确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位置,明晰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状况,增强高校的建设与管理,对学生开展意识形态教育是应该深刻思考的重要课题。
一、把握高校意识形态主导权的重要性
当前社会处于经济变革时期,不同精神文化、处事观点、价值观念相互碰撞、交流、融合、变迁,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诸多崭新的问题与挑战,因此,必须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主导权。
首先,加大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力度是坚定正确世界观的不二选择。理论研究创新大多集中在高校,同时高校中当代青年思想的碰撞、学术的交流比任何领域都更自由、更高效,青年也有更多机会深入接触各种理论和社会思潮。只有清楚地认识到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才能取得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
其次,只有认真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才有实力面对来自各方的挑战与压力,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保障,增强抵御西方的精神殖民的能力,提高判断力。因此,高校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应从国家高度层面展开,提升师生的政治高度和思想觉悟。
再次,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实现我国高速发展的重要前提,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条件。现在国家处于社会经济改革的重要时期,既有迅猛发展的机遇,也涌现出各种社会矛盾。尤其是随着城乡一体化和工业化布局的推进,食品安全、疫苗安全、住宿安全等问题频现,再加上一些西方国家的舆论攻击,导致部分党员群众信仰出现危机。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必须重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
最后,提高民族向心力,提高人民国家荣辱感都需要强化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高校意識形态工作应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以此为目的,对高校师生开展思想教育,激发其爱国情怀,使其加深对社会主义的理解与融入感。
无论个人还是社会,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系统提升,关乎发展大计。思想意识的高度和深度,对行动的指导、行为的方向具有重要意义,关乎发展成败。思想意识的前瞻性,对任务完成的质量和效果都有促进作用,关乎发展态势。
二、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新挑战及其根源
1.教育模式存在弊端
近些年,随着我国对教育事业的重视,高学历的青年人越来越多,上大学已经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然而,固有的教育模式已不能紧跟时代的潮流。意识形态工作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传统的教育则只看重学生的成绩,对学生的其他方面关心不足,而学生同样认知程度较低。课堂教学与实际联系不够紧密,或过于注重理论,或漠视意识形态教育在普通高校教学任务中和学生的个人培养中占据的重要地位。
2.教育合力不足
教资和高校的无缝对接与合作,是必不可少的。然而,不得不承认的是,当前双方都各行其道,难以充分盘活教育资源和师资。在教学内容的相关安排上,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不成比例,学校在教学管理上出现了高校意识形态教育边缘化的尴尬局面。
3.教育环境复杂化
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着内忧与外患。除了来自内部自身的压力之外,对于社会变革与发展,意识形态教育本身还需要提高适应性与包容性。多元文化相互渗透,焕发出多种新生活力。高校是知识的产出地,广大的年轻学子在这里接受教育、初步接触社会。独特的先天优势、高超的学习能力,使得他们能更轻松地跟上时代的潮流,对现代文化有更为深刻和轻松的把握。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青年学生“三观”仍在建设当中,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极易影响他们未来的人生发展方向和对道路的选择。
三、加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策略
1.强化认识,转变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理念
为了应对当前社会学习风气,改变青年学生学习局面,良好地应对多元文化的激烈碰撞,无论是高校教师还是高校管理者,都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把握学生教育工作的方向,始终保持高度的警惕心;运用互联网的思维模式,将晦涩难懂的枯燥理论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知识,教学的方法更加灵活多变;在夯实理论研究和基础之上,全面细化和筹划实际工作,大角度、全方位、多领域地开展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工作。对于意思形态领域的错误的社会思潮,自身要有明确的理论坚持和把握,提高辨别能力,以伟大的中国梦为人生指引,实现自身的飞跃和发展。
2.建强队伍,加强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
为了更好地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和师资力量的合理配备,需要强化师资队伍,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要提高教育行业相关准入门槛,加强党性教育和信仰教育,通过系统的业务培训提升教师的思想理论水平,提高判断能力。促进师生思想共识的建立,更好地开展和落实教育工作。
3.巩固阵地,占领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制高点
互联网作为目前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媒介。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需要以互联网为有力抓手,发挥新兴媒介的优势,通过网络手段建立网络学习平台,在网络上就学生关心的时事问题开展讨论,充分发挥网络的时效性、便捷性、广泛性。
4.加强联合,发挥高校联盟意识形态互补性
据调查,各个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仍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高度不够,深度也有待加强,校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甚少。基于此,一方面要探索意识形态的工作方式方法,加强理论学习与创新,提升高校自身的工作效果;另一方面可以根据不同高校的优势,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加强联动,形成联盟,突出思想政治和意识形态工作的互补性。
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不是喊口号、走形式,必须务实创新地开展工作,走出单纯课堂讲授、单一形式化活动的局面。应该利用网络等媒介开展线上加线下的全方位的教育活动,校际间联合开展丰富的系列主题活动,深化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关理论成果的了解和认识,塑造好、引导好高校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并转化为广泛的爱国情、奉献情、责任感和道德感等,从而使高校大学生科学地认识和辨析西方的价值观,抵御各种不良价值取向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田虎伟.雅斯贝尔斯的陶冶观对中国大学道德教育方法论的启示[J].郑州师范教育,2014(6).
[2]黄世虎.当前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江苏高教,2012(5).
[3]农毅.浅论传媒碎片化环境下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0).
责任编辑: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