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玲 马英
摘 要:智慧社区是顺应时代的发展而产生的,是一种社区治理的新模式。论文首先分析了智慧社区的发展现状,提出智慧社区是以智能、人文、服务为理念,其未来发展要实现以技术为中心到以技术为人服务为中心的转变;然后基于深圳宝安区智慧社区网格化治理的实践探索,提出了智慧社区发展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智慧社区;网格化治理;社区治理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09-0065-03
随着信息化和城市化的不断融合,智慧城市正在成为创新城市治理的一种模式,通过构建系统化、智能化与共享化的城市治理结构,实现城市治理的精细化,有效地解决交通拥挤、环境恶化等一些“城市病”问题。智慧社区作为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将是智慧社区的发展趋势。要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高治理智能化、专业化水平”的新时代社会治理发展目标,智慧社区的建设至关重要。
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再仅仅是居住面积、食品安全等,还会更加关注生活幸福感的提升、生活的便利条件等等。智慧社区的建设强调智能化和人文化的结合,为社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公共服务,提升了社区居民的生活幸福感。因此,构建以智慧社区为核心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日益成为社会治理创新建设的当务之急[1]。
一、智慧社区发展的基本情况
自国际通讯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communication)于1992年提出“智慧社区”的理念以来,智慧社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智慧社区主要包括智慧家居、智慧物业、智慧商业和智慧生活四部分(见图1)。
智慧社区强调信息技术给社区居民带来的便捷性,在社区治理中更多地实现了“智”的治理。智慧家居将家庭中的各种智慧终端和手机、电脑相连接,让用户享受立体化、全方位的数字家庭生活,例如手机钥匙、电动窗帘、煤气、烟感探测等。智慧物业主要是通过视频监控,利用可视终端对社区内的各部分进行监控,防范社区的非法进入,对社区发生的异常情况通过数据存储直接报送公安机关;依托云计算,实现对小区日常物业工作、物业缴费等情况的电子化管理。智慧商业通过O2O模式,满足居民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如在线课程辅导、网约车、快递上门服务、健康咨询服务等。智慧生活包括通过智能管理平台实现便捷的政务服务,以及智慧交通、医疗卫生、公共教育等民生服务。
2014年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的《智慧社区建设指南(试行)》中对智慧社区的定义做了详细的解释:“智慧社区运用现代高新技术,将区域内的人、事、物等信息组织起来,通过对资源整合,是实现社区治理现代化和促进公共服务智能化的一种社区创新模式。”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智慧社区的建设。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3年5月开展的第二批智慧城市试点中,将智慧社区的建设作为其重点考核指标;于2014年8月开展的第三批智慧城市試点中,将智慧社区的建设作为其必须考核的指标。2017年7月《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提出,要通过研发社区服务信息系统,促进居民家庭智能与社区服务协同发展,使社区居民能够享受到便捷高效的便民利民服务,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
智慧社区以社区居民的幸福感为出发点,是社区信息化进程中演化出来的新模式[2],通过信息技术与社区治理的深度融合,实现社区信息的收集与整理转化,满足政府、企业和社区居民对社区信息的获取,是优化社区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中提出:要加快互联网和社区治理的深度融合,到2020年我国要基本形成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社区治理体系。这表明,智能化和信息化将与社区治理不断融合,智慧社区将成为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助推器。
二、深圳宝安区智慧社区的探索
近年来,在智慧社区的探索中,深圳宝安区“智慧宝安”的建设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传统的社区管理模式下,管理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协调,管理队伍力量薄弱,难以充分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这样的管理模式无法适应新时代城市发展的需要。深圳宝安区根据自身的特点重构社区治理体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科技手段,加强智慧社区建设,提升社区治理能力。
(一)深圳宝安区智慧社区建设的基本情况
宝安区位于深圳市西北部,区域总面积39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4 017 807人[3],人口流动性大,作为一个经济大区、人口大区,社区治理难度大。为了破解社区治理的难题,宝安区于2015年10月按照“制度+科技+责任”的思路,提出“智慧宝安”的建设——依靠制度管人、管事、管运行;凭借科技手段提高社区治理水平;层层压实责任,确保社区的各项服务工作有序、高效运行,实现社区的精细化管理。宝安区于2016年5月全面启动网格化智慧管理工程,按照500间(套)出租屋或1 000人为一个工作网格的划分标准,构建“1+10+126+4 833”的网格化城市社区治理体系。即:将宝安区作为1个大网格、10个街道中网格、126个社区小网格、4 833个工作网格,形成每个网格实行“综合巡查一员一格、专业巡查一员多格”,实现了社区治理的专业巡查、专业整治与综合巡查、综合整治的有效对接。
宝安区运用地理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建立智能化信息共享平台,打造大数据交互中心,实现社区中的人、物、事等信息有机的联系。以“巡办分离”为原则,建立了“区—街道—社区”三级组织架构和“一级巡查、两级办理、三级分拨”的工作机制。各个职能部门对即时发生的问题能够信息共享、互通有无,形成了“大巡查、大智慧、大执法、大诚信、大参与”的社区治理体系。网格员巡查发现问题后,及时用PAD拍照上传智慧宝安管控指挥平台,接到指挥平台指令的安监、执法队、社区工作站等部门将迅速调派就近的人员到达现场调查、处理问题(见图2)。
(二)深圳宝安区智慧社区建设取得的社区治理效果
深圳市宝安区通过智慧社区网格化治理的创新举措,实现了“智”和“慧”的有机结合,取得了良好的社区治理效果。
第一,有效整合社区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保障。利用高新技术,建立了社区共享信息平台,将社区的智慧物业和智慧生活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实现了社区资源的有效整合。小区物业通过智慧信息平台的终端,了解居民的生活需求,从而有效地提供物业服务,满足社区居民的生活需要。网格员通过社区网格的智慧巡查,对发现的社区中的问题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保证社区居民的正常生活秩序。智慧社区中的“智慧租赁”为出租方和租赁方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的生活。据统计,2018年宝安区房屋租赁累计申请总量75 532宗,其中网上申请数量为74 647宗(占98.83%)[4]。
第二,积极引导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社会治理机制得以优化。宝安区充分调动党政机关干部、社区工作者、楼栋长、退休人员和居民代表等人员的积极性,使他们参与到社区网格化治理中来,实现社区的多元共治,社区治理的联合整治。通过动画视频、网络宣传等形式,让社区居民了解网格员的日常工作,使得社区居民了解网格化治理的意义,从而支持网格员工作,自愿成为其中一员。宝安区的网格化治理以智慧社区为主要抓手,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优化了社会治理机制,实现了社区服务的实时监控和态势预警,从被动式、应急式的社区管理向主动式、预警式社区治理转型。
三、深圳网格化社区治理对智慧社区发展路径选择的启示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已成为社区居民的生活常态。智慧社区要顺应时代而发展,遵循“以技术为中心到以技术为人服务为中心的转变”[5],为社区居民提供智能便捷的生活,提升社区治理能力。
(一)强化“慧”的理念,增强社区居民的获得感
当前智慧社区的建设,更多的是在“智”的理念指导下进行的。“智”表示提升社区的智能化建设[6],智慧社区为社区居民提供了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基础设施,侧重技术在智慧社区建设中的开发,忽视了人文关怀[7],带来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组织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关系日渐疏离[8]的问题。而“慧”则寓意深刻,强调社区居民对智慧社区建设成效的切身体验,引导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治理,提高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价值认同感。在“慧”的理念指导下的智慧社区的建设,社区合作共治的程度进一步加深[9]。
(二)建立社区信息共享平台,有效整合社区资源
社区居民的生活涉及吃、喝、住、行、玩、乐、购等领域,各个领域都需要与社区居民沟通的信息平台。智慧社区就是要建立社区信息共享平台,通过大数据的运用,把社区的人、事、物等进行数据化处理,将不同部门、不同领域的信息资源整合在一起,推动社区治理的系统化、精细化,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通过社区信息共享平台,加强社区各领域、各行业进行跨领域交流与合作,实现社区资源的有机整合,最终实现共建共享共赢的社区治理格局。目前,一些企业也开始意识到跨界合作的重要性。2017年4月蚂蚁金服与金地物业展开跨区域合作,通过数据和资源共享,实现了“互联网”+“物业”的有机结合,蚂蚁金服提供物业支付等金融支撑,两大行業从客户和资产方面出发,实现了互利共赢,推动了社区的有效治理。
(三)完善社区居民的沟通机制,激发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
智慧社区建设的重点是提升社区居民的参与度和归属感,这就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社区居民的良好沟通机制。通过微信、QQ等社交平台,建立居民互动圈,比如居民生活常识的分享、拼车接送孩子上学等服务,都可以上线到微信平台或者APP中,让社区居民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智慧社区建设中,切身感受到智慧社区带来的便利生活条件。
四、结语
智慧社区是在治理现代化和知识经济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新型社区治理模式,其先进的治理理念、资源整合方式、动态管理结构迎合了当前复杂的需求偏好。因此,深入研究智慧社区优化的实践路径,对社区治理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论文从智慧社区“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为基准,提出智慧社区作为一种新型的社区治理模式,智慧社区的建设要实现从“智治”向“慧治”转变,即需要技术性的支撑,建立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资源有机整合,更需要融合传统社区的内涵,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居民的归属感和主体责任感。智慧社区是多方面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论文在借鉴深圳网格化社区治理的经验上,从社区治理的角度提出智慧社区发展的路径。对于如何全面实现“智治”并让技术“落地”,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刘丹,裴颖,李闯.智慧网格化社区协同服务平台研究[J].测绘通报,2015(12):98-100.
[2]张聪丛,王娟,徐晓林,刘旭.社区信息化治理形态研究——从数字社区到智慧社区[J].现代情报,2019,39(15):143-155.
[3]宝安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EB/OL][2018-10-10].http://www.baoan.gov.cn/tjj/ywgz_136262/tjsj_137-617/rkpc_137623/201106/t20110629_11418186.htm.
[4]宝安政府在线.宝安区网格办2018年工作总结和2019年工作计划[EB/OL].[2018-12-13].http://www.baoan.gov.cn/-xxgk/qzfxxgkml/ghjh/ndgzjhjzj/201812/t20181213_14907716.htm.
[5]罗昌智,林际军.中国智慧社区发展报告2015[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5.
[6]邓沁雯,王世福,邓昭华.城市社区智慧治理的路径探索——以佛山张槎“智慧城市管家”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7(5).
[7]张鹏.智慧社区公共服务治理模式、发展阻碍及整体性治理策略[J].江淮论坛,2017(4).
[8]宋煜.社区治理视角下的智慧社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电子政务,2015(6).
[9]王轲.中国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的特征、动因及趋势[J].城市问题,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