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纪冷战结束以来,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世界交往打开了全球化的新局面。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推动了一系列世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与文化多样化的变革。经济全球化的领域与范围的拓展带来了各国交往的深入与密切,彼此间的依存关系不断加深。但是由于各国生产力基础与话语权地位的不尽相同,财富的流向呈现断裂,受益不均衡的现象逐步凸显。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在许多国家引发经济、政治、社会等一连串危机,猛烈撼动了经济全球化大厦的基石。近年来发达国家生产力创新不足,新技术进步缓慢,导致经济复苏乏力,社会矛盾加深,在其国内出现了民粹主义情绪,贸易保护主义与民族主义抬头。近一阶段,美国掀起的中美贸易摩擦是对已不适应全球化发展的旧有全球治理体系的固守,这种心态与做法源于美国利益至上,一家独霸的发展原则。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始终以世界眼光把握时代脉搏,在风云变幻中看到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的进程。唯有随着时代大势乘风破浪,才有中华民族光明灿烂的未来。相对于美国利字当头、“美国优先”、见利忘义的外交政策,中国始终奉行“义利并举、以义为先”的正确义利观,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一个负责任大国的理念与风范,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一面旗帜。
近代以来,在西方国家主导下,“利益至上”“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朋友”等理念被奉为政治现实主义的圭臬,被视作国际关系的公理法则,造成了各国争权夺利、结盟对抗、战争频发的恶果。逆全球化思潮的涌动从本质上说,受到了这种见利忘义的错误义利观的支配。中国在这个时候高举正确义利观的旗帜,表明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体现了中国改革全球治理体系和破解大国之间战争悲剧,跨越修昔底德陷阱的意愿与决心。
“义”与“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理念,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人与人之间交往认识的全面性。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合作,除了寻求共同的信念与理想,也离不开共享的利益。正确义利观向世界清晰地呈现出中国对外交往的原则:兼具道义与利益。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涉及国家发展和国际关系时多次谈到义利观问题。他指出,在全球化趋势下,处理国际关系时必须摒弃过时的零和思维,不能只追求你少我多、损人利己,更不能搞你输我赢、一家通吃。只有义利兼顾才能义利兼得,只有义利平衡才能义利共赢。正确义利观的提出体现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蕴含的哲学辩证思维:以人类整体利益为出发点,主张合作共赢;从国家利益与国际道义关系入手,主张义利兼顾。
习近平认为人类发展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为了争权夺利恶性竞争甚至兵戎相见,这很可能带来灾难性危机”;一种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齐心协力应对挑战,开展全球性协作,这就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有利条件”。自由发展是人的内在需求,繁荣昌盛是国家的必然追求,如何获得与实现,必须有道。何为道,融利弘义。中华文化与中国共产党为世界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与实践的中国方案。
中华文化并不单纯地否定利而弘扬义。墨家认为“义,利也”,强调义利之统一、兼顾,志功双规。我们反对的利是罔顾他人利益而满足个人一己私利的狭隘的“利”,并不反对民众之益、国家公利,关键是找到利益的共通点和交汇点。
2013年10月,习近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首次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坚持正确义利观,有原则、讲情谊、讲道义,多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在谈到支援贫穷国家时,习近平进一步强调,“有时甚至要重义轻利、舍利取义,绝不能唯利是图、斤斤计较。”这一观点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利自义出,以义生利的理念。
2013年9月,國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人民日报发表《坚持正确义利观 积极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一文中引述习近平主席对“正确义利观”的重要阐述:“义,反映的是我们的一个理念,共产党人、社会主义国家的理念。这个世界上一部分人过得很好,一部分人过得很不好,不是个好现象。真正的快乐幸福是大家共同快乐、共同幸福。我们希望全世界共同发展,特别是希望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利,就是要恪守互利共赢原则,不搞我赢你输,要实现双赢。”
中国不仅是合作共赢的倡导者,更是积极的实践者。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中国比以往更加积极地开展对外援助、承担国际责任。以中非关系为例,血脉根植于人民的中非友谊在“义为先、同发展”的义利观的指引下不断加深。中国一直以来实施的以“授人以渔”的精神为非洲国家培训大量各类人才,加强对非洲技术转让和经验共享。与其他很多国家不同,中国对非洲的这种援助并没有附加任何政治条件。
放置于国际关系视野,义利观的实质是如何兼顾与平衡国际道义与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关系。义利相兼,既弘扬公道正义,又提倡共建共享利益。中国共产党在传统“义”与“利”之前加上了“共”的定语,这里的“共”既反映了共建、共赢、共享的国际主义情怀,也包含了互相信赖、彼此依存的国家间的守望相助,更体现了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大国担当。
来源于传统道德准则的“义利观”被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应用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外交实践层面,将之作为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重要指导,发展为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传统智慧的创新运用与对世界发展大势的准确把握。
夏一璞 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