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涛
班级文化是无形的教育磁场,凝聚着师生的精神气质。班级文化建设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着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成效。
“无规矩不成方圆”,班级管理亦是如此。班规是班级制度文化的一种有形体现,是经过师生共同参与讨论、集体所有成员达成共识的班级行为规范和准则。其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品质,呈现学生生命成长的秩序和内在力量。
在制定班规时,需要把握“有效性、必要性、引领性、前瞻性”四个原则,避免出现“千班一规”。教师应从“学生家庭背景、成長经历、年龄特点、班级氛围、班级愿景、发展目标”等方面,对整个班级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及时对班规进行动态调整。
在班规内容的表述中,需要把握“具体化、可量化、可视化”三个原则,用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文字清楚明白呈现,还可以通过开展“涂鸦班规”活动,深化班级学生对班规的理解和情感认同。
班规是师生行为的具体指导,比如,上课发言要举手,在教室轻拿慢放学习工具,小声讲话不打扰他人;集体活动需排队,提前5—10分钟到校或进班,守时不迟到;公共区域物品使用后放回原位……师生一起把班规细化到日常活动中,让师生的学习生活因为规则而更加美好。
班级规则之美,美在师生共同遵守和成长。班规制定的事项一定要包括对教师行为规范的具体内容,班级任何成员不能凌驾于规则之上,这也是师生平等的一种体现。如果教师说是一套做是一套,学生认为教师言行不一,就会漠视规则。缺乏民主和威严的班规,很难转化为学生的内在力量。如李镇西所说: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就是师生心灵的和谐共振,相互感染、相互影响、相互欣赏的精神创造过程。
班级规则之美,美在保护而不是限制。班规的制定是饱含温暖和关怀的,是为了建设有秩序和平等的班集体生活,让这个环境中每一个成员都得到尊重,让所有的学生享受到班级赋予的权利,这是制定班规非常重要的前提。班规绝不能成为班级管理的工具。特别是在执行班规时,教师应该真诚帮助和指导学生,而不是一味惩罚。
班级规则之美,美在共建秩序和拥有内在力量。班规指向的是教育的长远目标,是基于学生发展的目标,体现了未来班级生活的美好愿景。当我们带着学生踏踏实实地按照规则生活,每一个人所收获的就是美好经历。当“人”和规则精神融为一体的时候,呈现出来的是爱的能量,这种能量学生是可以感受到的,而且这种能量是可以传递的,学生在这样的生活经历中明白了内在精神世界和外在现实世界的界限,从而获得了成长的力量。班规给予了学生空间和自由,教育的影响便自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