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侯玉民 苏莉 陈强飞 谢明华 周贵云
(一)法律风险带来的结果都是商业性的损失。法律风险的原因是多元的,包括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合同违约、侵权、知识产权损害或怠于行使公司的法律权利等。不管是什么原因,法律风险带来的结果都是满足商业性的,或者导致企业花费增加,或者失去商机和商业优势,严重的导致企业彻底失去竞争力,从市场中消失。
(二)法律风险对企业的影响是连锁反应。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法律行为具有连贯性,一旦其中一个环节出现法律问题,必然引发企业一系列经营活动受到损害。在企业存在大量类似法律行为时,企业的法律风险将会导致同类事件同时爆发的可能性,例如企业由于一个借款合同延迟支付,将可能引发企业债权人集体恐慌,从而导致企业经营资金链条断裂,彻底失去缓解经营资金压力的可能性。一些法律风险,可能引发企业商誉的极大影响,从而导致企业失去公众认同感,即使化解了法律风险,企业想重新获得原有的商业优势也将非常困难。
(三)法律风险对企业损害难以估量。法律风险一旦爆发,企业自身难以掌控,往往带来相当严重的后果,有时甚至是颠覆性的灾难。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必须了解市场规则、运作市场规则、自觉遵守市场规则,否则就要付出代价甚至被逐出市场。近年来发生的安然、世通、帕马拉特等公司案件,都揭示了市场经济怎样表现为法制经济和规则经济,这些案例也一再警示,如果管理者不具备依法治企的意识和摹本能力,不仅难以具备领导一个现代企业的资格,而且会使企业遭受灾难性的打击和损失。
由于法律风险对企业的巨大影响,对法律风险控制、防范、管理格外重要。一个企业要长期获得市场竞争力,缺乏进行法律风险管理是不可想象的。定期对企业法律风险进行评估,有助于及时了解企业法律风险状况,及时采取妥当的措施。因此,建立完善的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 、管理等环节进行全面、综合法律监控的必要环节。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四川攀枝花销售分公司已经初步建立了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补救相结合的法律风险防范体系,有效提高了依法决策和管理水平。但同时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
(一)法律思维尚未完全形成、风险意识有待提高。意识是行动的前提,只有具备高度的风险意识和统筹兼顾的法律思维,才能真正实现风险防控。而事实证明,覆盖全公司的法律思维尚未真正形成,功利主义和经济思维在与法律思维的博弈中仍占据上风,所属单位、经营部门因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或急功近利而忽视风险防范的情况时有发生。
(二)企业内部责任不清、规章制度有待完善。建立和完善企业规章制度,是有效防范企业法律风险的重要内容。但在实际经营管理中,没有根据自身参与市场竞争的内外部环境,对涉及法律风险的重要事项,以企业规章制度的形式对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补救作出明确规定;没有根据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适时作出相应的修改,保证企业规章制度合理合法并适应竞争的需要。
(三)法律服务水平不高、职能作用发挥不强。目前公司尚未建立综合法律服务机构,法制部门隶属于办公室,未设立专门管理部门,未形成经常性长效工作机制。其次是缺少专职法律工作人员,通常是由其他岗位人员兼任,由于专业素质不强,在法律条文的理解和具体操作上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了法律服务工作的广度和深度,没有发挥好从法律上进行“源头把关”的作用。
(四)决策参与缺乏主动、法务与经营融合不够。法制工作融于企业经营管理之中,是提升法律风险防控水平的重要手段。目前,公司的管理制度和机制设计上,很多没有将法律风险防控考虑进去,往往在签署合同的最后时刻才想到法律审核,或是出现法律纠纷时才想到外聘律师,很多时候法律风险防控仍游离于经营管理工作之外。同时由于体制等原因,法律管理人员难以介入合同谈判、经营决策、项目论证、工程招投标等重要经验活动,造成一些经济活动缺少法律审查环节,埋下许多法律风险隐患。
(五)纠纷管理有待加强、工作机制需要完善。由于企业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当前法律纠纷呈多发态势,企业预防和处置重大法律纠纷的意识需要增强,组织准备工作需要加大力度。公司法务人员对纠纷案件的介入和指导不够深入,过分依赖外聘律师,对已发生纠纷经验教训的总结工作开展不够,未能充分利用前车之覆作为后车之鉴;同时诉讼案件的登记、跟追、督促、协调、归档工作也不够细化。
随着依法治国的深入开展,社会的法制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提高。在公司进入转型发展、稳健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强法律管控显得十分重要而迫切,如果法律风险防控不及时跟进,就有可能引发法律风险,甚至可能引发企业经营管理的重大危机。在这一背景下,进一步形成覆盖整个公司的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并切实发挥其作用,有利于推进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顺利实施和公司的发展壮大。法律风险防控体系构建概括起来就是“围绕一个核心,完善三项机制”。
一个核心:以完善公司法律风险防范体系为核心,是风险防控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项机制:分别是识别、评估、控制三个机制,是风险防控构建工作的基本要求。
(一)风险识别机制。参考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发布的《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及中国石油四川销售分公司下发的《风险防控手册》,从两个角度出发,研究制定符合成品油销售企业经营管理需求的法律风险识别框架。根据企业组织机构设置进行识别,从岗位职责的角度,对各机构的法律风险进行梳理;根据企业主要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识别,从业务类型的角度,发现每一项经营管理活动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
1. 资料收集。内部资料:部门设置、部门职责、岗位设置、作业流程、内部制度、投诉纠纷记录、领导干部访谈记录等。外部资料: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司法解释、典型判例、行业规范性文件等。2. 风险行为查找。销售企业法律风险具体表现形式主要有16个方面:决策风险、合同管理风险、制度管理风险、资产管理风险、安全管理风险、工程管理风险等。3. 风险行为分析。一是流程分析法。将风险主体按照生产经营管理和日常活动内在的逻辑联系绘成流程图,并针对流程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调查风险,识别风险。二是信息甄别法。通过调查资料了解企业法律状态,经过收集企业运营、发展、流程等历史状况信息,企业曾经经历以及正在面临的法律事务的信息,公司各部门与法律风险有可能存在联系的信息等,经过专业分析,得出对识别法律风险有帮助的资料情况。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反映企业法律风险的材料集中清理,从中能够获得大量的有用信息。这种调查在一个企业范围内,能够有效发现跨部门的法律风险。三是风险事故树法。风险事故树法最早是由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在20世纪60年代从事空间项目时发明。这种方法将法律风险事件置于树的顶端,可能导致该法律风险的原因作为树的分支并通过一个节点连接。如果需要若干个原因同时满足才构成法律风险,则节点称为“与门”,如果两个或多个原因中的一个发生就会产生法律风险,则节点称为“或门”。通过对原因事件进一步分支连接,我们将得到法律风险的发生原因的层次性图表,能够系统分析企业某项法律风险发生的各种原因,以及原因之间的相互关系。
法律风险事故树比通常的风险事故树更为复杂,法律风险原因、结果都是多元的,如何绘制和分析法律风险事故树比其他风险评估活动要复杂得多。法律风险事故树虽然如此复杂,但有助于发现内在的法律风险。风险事故树法的另外一个优点就是能够为法律风险量化分析奠定基础。
(二)风险评估机制。包括制定评估标准、风险量化评价、风险分级、风险定向分析、法律数据库。
法律风险等级(D)=法律风险行为发生可能性(L)*法律风险损失大小(C)。
(三)风险控制机制。1. 法律顾问制度,构建法律风险防控的组织保障机制。企业法律顾问制度是依法治企的重要制度保证和组织保证。应坚持以法律风险防控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为基本着力点,全面落实企业法律顾问制度。(1)建立“防控指引”,确保履行职责有依据。为确保法律参与公司经济活动的程序与环节,让法律风险岗位防范体系与公司自身的管理体系相融合,通过建立法律风险岗位防控指引表,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公司法律风险的动态防控机制,为各岗位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提供有效依据与合理规范,实现事务风险管控的常态化、规范化、程序化。(2)健全“三类制度”,确保管理行为有规范。不断深化法律事务制度建设,整合制度功能,推进制度落实。建立以《法律工作管理细则》《法律顾问管理细则》为引领的综合管理制度体系,明确法律事务管理的基本原则、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建立以《合同(信用)管理细则》《授权委托管理细则》等一系列业务管理流程和操作指引,明确各个具体法律业务的管理任务、管理程序和管理规范;建立以《法律事务工作考评办法》等为保障的考核评价制度体系,强化制度执行力度。通过三类法律事务制度体系建设,推动企业法律风险防控长效机制的逐步形成,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法律风险的全面受控。(3)培育“三支队伍”,确保工作质量有保证。建立以企业法律顾问、合同管理员、合同经办员为主体的三支法律人才队伍,不断提高法律人员的履职能力。2015年以来,攀枝花公司与四川两才律师事务所合作,通过委派律师的方式,参与公司重大决策、法律案件、重大合同签订等工作,有效规避企业法律风险。培育合同管理员队伍,认真组织合同管理员参加合同管理培训及考核,加强合同法律知识、管理制度、典型案例的学习和交流,掌握合同法律风险防控基本技能,满足企业合同管理工作的需要;培育合同经办员队伍,认真组织合同经办员培训,加强合同经办员资格管理,提升广大合同经办员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防控法律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只有稳步提升法律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才能为企业法律风险的预防和控制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
2. 细化法律事务管理,构建法律风险防控的识别监控机制。加强风险源头管理是企业法律风险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要不断细化法律事务合同管理、决策管理及风险预警管理,确保重大法律风险得到及时识别和控制。
(1)当好“法律卫士”,强化合同管理。紧抓合同管理关键点,努力夯实合同基础管理。严把合同法律审查关,加强重大、重要合同法律审查,严格履行合同审核程序,明确重大风险点的控制办法,落实合同全过程管理措施,有效防范合同法律风险,杜绝违法合同、无效合同的发生;严把标准文本使用关,建设合同标准文本库,收集国家、集团公司、省公司合同标准文本,通过合同标准文本改造,开发完善企业合同标准文本,提高标准文本使用率,不断降低合同文本使用风险;严把合同运行考核关,狠抓合同管理检查考核,将合同管理指标纳入内部绩效考核兑现,并形成以合同法律专项检查为主,内控、审计、效能监察等多部门联动考核为辅的综合考核机制,确保合同风险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2)当好“法律谋士”,参与决策管理。把握经营管理与依法决策平衡点,积极参与企业重大决策。为企业规章制度合法化提供法律审查意见,将企业规章制度法律审查嵌入企业规章制度的管理流程之中,对拟出台的各项管理制度从制订依据、程序、内容三方面进行合法性审核把关,确保规章制度的合法合规;为重大决策合法化提供法律审查意见,通过参加日常会议、项目可行性研究、专项问题协调论证等方式发表法律意见,提出法律风险防控建议,真正做到“决策先问法,违法不决策”;为加强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提供法律支持,进一步规范操作程序,拓宽民主渠道,切实保障员工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3)当好“法律勇士”,强化风险管理。找准法律风险管理切入点,建立法律风险预警新机制。勇于研究探索,认真落实《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通过编制或下达《法律风险管理年度报告》《法律风险防范手册》《法律风险提示》等做好法律风险警示管理,超前指导法律风险防控工作;勇于过程控制,认真梳理涉外工程、工程建设、重大对外投资等重点项目的法律风险点,提出风险预防和化解措施,落实法律风险控制责任,严控重点项目运行中各种风险;勇于维护权益,法律纠纷发生后,法律人员主动出击,敢于担当,善于维权,依法依规妥善处理各种法律争议、纠纷及历史遗留法律问题,最大限度地维护企业涉法权益,同时建立法律纠纷总结评价制度,对案件的发生和处理全面梳理,深刻查找和剖析导致案件发生的违法、侵权等法律风险因素,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将处理案件与改进管理有机结合,避免类似法律风险的再次发生。
3. 注重普法工作实效,构建法律风险防控的宣传教育机制。提高全体员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是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的根本所在。大力营造靠前送法、能动学法、自觉用法的浓厚氛围,为企业法律风险防控打下了坚实思想基础。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都必须遵循法律的规定,在法律的整体框架下进行,这也导致企业的法律风险无处不在,存在于企业从设立到终止的全阶段,存在于企业运行各个环节、各项业务之中。因此,作为石油销售企业必须要树立全局观念,通过各个部门的密切配合,主动管理法律风险,对经营管理的全过程进行法律风险监控,建立系统高效的法律风险防范体系,推动企业稳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