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董秀成
在能源地缘政治学中,“世界能源心脏地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包括世界能源供应心脏地带和世界能源消费心脏地带。其中,在世界能源地缘政治版图上,形成一个从北非马格里布到波斯湾、里海、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大型区域。这个区域油气资源极其丰富,被称之为世界能源供应心脏地带。世界能源需求主要来自“能源供应心脏地带”的外围区域,分为两个地带:其一为“内需求月型地带”,包括东亚、东南亚、南亚和欧洲大陆;其二为“外需求地带”,主要包括北美、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南太平洋等地区。
国家能源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课题,是地缘政治研究的重点。随着世界能源地缘政治博弈的加剧,以及我国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能源安全形势日趋严峻。因此,分析世界主要国际政治矛盾演变历程,研究主要地区能源地缘政治博弈,对我国能源战略与政策选择非常必要。
地缘政治学是一种政治地理学的理论。它根据各种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地缘政治学自20世纪初提出以来,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形成了多种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理论,主要包括“海权论”“陆权论”“边缘地带论”和“空权论”等。
能源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和进行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能源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它对国际政治的巨大影响很早就引起了国际关系学者特别是地缘政治学者的重视。自地缘政治学诞生之日起,能源蕴藏丰富的战略地区,往往成为地缘政治研究的关键,也成为现实地缘政治争夺的焦点。因而,现代能源地缘政治将能源与地缘政治争夺紧密联系在一起进行研究,被称为能源地缘政治学。能源地缘政治学除继承了传统地缘政治学现实主义与对抗性的特征之外,还具有合作性新特点,能源心脏地带、内需求月型地带、外需求地带,以及将这些国家联系在一起的能源战略枢纽国家共同构成了当今的世界能源地缘政治版图。在其中,中国扮演着连接能源心脏地带与东亚能源消费市场的能源枢纽国角色,但是中国能源战略枢纽国的地位还受到中亚里海特别是哈萨克斯坦油气产能与运输方向、中国与俄罗斯在远东能源运输线上的争夺、石油价格的“亚洲溢价”问题,以及马六甲困局等诸多因素的挑战。
因此,研究能源地缘格局在大国崛起背后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能源如何影响并塑造了国际政治体系,对分析并诠释我国在未来能源地缘政治格局演变中的地位与应对策略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主要国际政治矛盾,是指在一个既定的时期内,世界上主要国家之间的战略利益冲突。这种利益冲突对世界上多数国家的对外政策选择具有重要影响。20世纪初以来,世界主要国际政治矛盾经历了如下演变过程: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是国际主要政治矛盾;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法西斯扩张与反法西斯扩张是主要国际政治矛盾;冷战前期,意识形态对立成为主要国际政治矛盾;在冷战后期,苏联军事扩张手段异化为战略目标,美国遏制苏联策略也异化为战略目标,于是美苏争霸世界成为主要国际政治矛盾。
冷战结束后,美国在武力、财富和知识三个权力要素上占据着绝对优势。美国称霸与大国反霸成为了当今世界主要的国际政治矛盾,这对各国的外交政策以及世界主要地区能源地缘政治博弈产生了深远影响。
目前世界能源地缘政治博弈主要围绕中东、中亚—俄罗斯、亚太、非洲,以及拉美5个地区展开。中东地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石油资源极为丰富且油层埋藏深度适中,生产成本低。该地区内部地缘政治因素复杂,存在潜在的地缘危机:一是美国因核问题对伊朗的经济制裁或军事打击以及伊朗对美国的间接报复;二是由来已久的宗教、种族冲突引发的大规模武装冲突乃至战争。世界上主要大国都高度重视中东地区,加强了在这一地区的能源地缘政治博弈。其中,美国推进大中东“颜色革命”,试图推翻反美政权;保持适当军事存在,威慑伊朗等国,确保油气供应和通道安全;谨慎推进阿以和解,确保以色列利益。俄罗斯加强与伊朗等国合作;巩固与土耳其能源合作关系;与美国在战略上进行博弈。欧盟强化了与中东地区油气合作,确保安全稳定供应;军事上加强部署,确保通道安全。日本援助换石油供应,瞅准美沙分歧,获得能源利益。
中亚—俄罗斯地区油气资源十分丰富,是世界未来能源生命线。这一地区涉及中国、俄罗斯、土耳其、伊朗等国的利益,也吸引了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外部力量的极大关注,存在的潜在地缘政治危机主要包括恐怖主义威胁、美俄对峙威慑、颜色革命以及美国对俄—中双遏制策略。其中,美国采取的能源战略主要是:强化军事部署,抗衡俄罗斯战略利益;应对乌克兰巨变,加强与欧洲能源合作;博弈里海油气通道走向,确保欧美利益。俄罗斯主张恢复中亚统一电力系统,参与油气开发和里海问题,确保政治稳定。欧盟试图分散天然气过于依赖俄罗斯的局面,提倡建立天然气供应竞争保障机制。日本加强了与这一地区的能源合作,以获取更多能源,在油气来源和通道方面保持合作。印度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以及阿塞拜疆建立稳定合作关系,与俄罗斯保持了良好合作。
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亚太地区原油探明储量较少。但由于这一地区与中亚地区及海上要道相连,地缘政治博弈异常激烈,形成了由美国、日本、中国、俄国、印度和东盟六种主要力量组成的战略博弈格局。能源地缘政治博弈的重点主要有:运输通道的控制、海外资源来源争夺以及海上油气资源争夺。美国在这一地区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遏制中国,抑制俄罗斯,管制日本,扶持东盟,支持印度,联合澳大利亚,以确保海上油气运输通畅;俄罗斯则实行能源战略东移,加强与中国全方位合作,同时保持与其他能源消费国能源合作,争取同亚太地区多个消费大国营造多个买家、一个卖家的供求关系,以实现利益最大化;日本注重强化美日军事同盟关系,加强与东亚各国能源合作,继续推动建立亚洲能源共同市场,减轻能源溢价影响,促进中、日、韩能源安全合作;印度在美国、俄罗斯和中国之间保持政治平衡,利用外交手段,积极改善与邻国关系,全面扩大能源合作。
非洲地区探明石油储量主要集中在几内亚湾深水油区和北非国家。这一地区部族、种族、宗教及地区矛盾严重,国家内部冲突、军队政治干预、政府严重腐败现象丛生,存在的潜在地缘危机主要有苏丹达尔富尔战乱以及索马里地区战争等;西欧是非洲地区传统地缘优势国家,同非洲关系较为密切;美国石油公司大力开展与西非石油国的合作,还通过强大的外交优势排挤西欧各国;日本加紧争夺欧美竞争空间,积极与中国竞争,鼓励本国公司以合资和参股等方式进入非洲市场。
拉美地区油气资源主要集中在委内瑞拉、墨西哥、厄瓜多尔、秘鲁、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等国;巴西、哥伦比亚、阿根廷等国油气资源未来潜力也比较大。美国是拉美地区最主要外来政治势力;由于历史上长期受殖民统治,英国、法国、西班牙等欧洲国家在拉美地区的影响势力也很大;中国石油公司开始局部进入拉美能源市场。拉美资源国的政府与外国石油公司权益之争成为了主要的矛盾。
世界主要地区面临着复杂的能源地缘政治博弈,这极大地影响了中国能源供应安全与运输安全,制约着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随着中国能源需求的持续上升,中国能源安全形势将更加严峻。为此,本文提出了以下能源战略与对策建议:
一是外交突围,合作互利。要适当调整外交政策,既要坚持“韬光养晦”,更应注意“有所作为”:与美国继续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继续强调“不对抗、不冲突、互相尊重、合作共赢”理念,但以不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为底线;巩固与俄罗斯“准同盟”关系,深化上海合作组织功能,积极发展与俄罗斯和中亚全方位能源合作,参与乌克兰和平进程;积极促进朝核问题六方会谈继续,积极促进美朝和解,同时斡旋俄、韩、日三国为和平解决朝核问题而共同努力;解决东海、南海问题,要以符合国家根本利益为前提,坚持“刚性主权,柔性开发”方针,坚持“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原则,充分利用周边国家之间的矛盾,加快油气资源开发,同时尽最大努力避免发生大规模武力冲突。此外,要加强与世界主要能源机构、国家的能源合作:以成员身份继续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能源工作组、东盟与中日韩能源合作、国际能源论坛、世界能源大会、亚太清洁发展与气候新伙伴等机制;以能源宪章观察员身份,继续与欧盟加强能源合作,尤其加强新能源和节能合作;与国际能源机构和石油输出国组织建立密切关系,积极参与东亚中日韩能源合作机制建设,重点在于亚洲油气价格机制合作;完善与美国能源对话与合作机制,尤其加强在能源通道安全方面合作,并强化在非常规油气资源领域开展全面合作。
二是节约优先,提高效率。要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全面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节能工作,推动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建筑节能、绿色照明、政府机构节能;强化能源管理,降低能源强度、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坚决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三是油气并举,多元发展。要坚持油气并举:东部油田挖潜稳产,西部油田加快发展,积极拓展海上油田,确保石油产量稳步增长,新增消费主要依靠进口;大力发展天然气产业,加快天然气管网建设,积极拓展和扩大天然气进口渠道,从俄罗斯和中亚进口管道天然气,沿海地区进口液化天然气。要坚持能源多元发展:以大型高效环保机组为重点优化火力发电,适度发展水电,积极发展核电;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努力调整能源结构。
四是加大投入,技术创新。要坚持独立自主原则,集中力量推进复杂地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技术、低品位油气资源高效开发技术、洁净煤技术、煤气化及加工转化技术、第三代大型压水堆核电技术、替代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规模化技术、特高压输电技术、电网安全技术等关键技术的进步;要努力提升装备制造水平,包括煤炭综合采掘设备、大型煤化工成套设备、高效清洁发电装备、油气勘探开发钻采、运输设备等。同时要积极与发达国家及国际大型能源公司进行先进技术交流合作。国内能源公司既可以通过参与海外能源市场投资,也可以与国际先进的能源公司合作开发国内资源,从而消化、吸收并创新能源科技与技术。
五是环境友好,减少排放。要大力防治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以发展能源清洁利用为重点,治理采煤沉陷区,煤层气开发利用;建立煤炭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全面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水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综合利用,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积极防治机动车尾气污染:提高并严格实施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坚持年检制度;鼓励生产和利用清洁燃料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发展轨道交通和电动公交车。
六是体制改革,完善机制。首先,建议将目前分散在多个部门的能源管理职能集中起来,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制,主要负责全国能源综合管理;进一步加强能源市场监管,建立独立的能源监管部门;加强能源立法,制定能源法、建筑节能条例,修订矿产资源法、煤炭法和电力法。其次,完善能源应急体系: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安全生产标准,严肃责任追究制度;改革电力体制,实行国家统一调度、分级管理、分区运行;建立石油和天然气储备体系,提高储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