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中国当代艺术走向多元

2019-10-21 05:38雨葭本刊资料库
收藏·拍卖 2019年10期
关键词:蔡国强天书当代艺术

文:雨葭 图:本刊资料库

随着改革开放40年的社会发展与变化,中国艺术生态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当代艺术从“半地下”“非官方”的“野生”状态,逐渐走向了海内外的艺术市场与艺术博物馆的制度化,进入到了全球艺术生态体系之中。在我国经济发展站上新起点的同时,当代艺术也不是孤立发展,而是与新的商业模式、新的社会发展形势相结合,不再只发展艺术本身的价值,而是开始探索艺术对于社会、对于市场和城市的影响。在IP、新媒体、数字技术区块链等的影响下,艺术新经济开始快速发展,大众艺术消费也步入人们的视野。

在全球视野的系统之中,中国的当代艺术家不断对照、比较我们自身与西方的差异。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对西方当代艺术与当代文明的态度与判断,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另一方面,中国作为艺术品中心的崛起,也正在冲击着传统上以西方为主导的艺术品市场。中国当代艺术进入了高阶拍卖市场,并且不断创造了价格上的新高。而新兴的艺术样式——如前卫艺术、跨学科艺术、观念艺术、实验性艺术、新媒体艺术等在新世纪日益担当主角。近年,新生代的艺术家与优秀作品更是不断涌现,这使得新世纪中国当代艺术在自身发展中,保持了前进的动力与巨大的生命力。

徐冰《天书》 (2018 UCCA) 综合媒材装置 手工刻板、印刷及传统书籍装订

《天书》 中国传统文字在当代艺术中的运用

中国当代艺术30多年的发展历程,带有明显的西方元素的特征,反而忽略了本土元素。徐冰的《天书》是将中国元素运用到当代艺术中的典范。

《天书》全称《析世鉴—天书》,是徐冰从1987年开始,历经四年时间,以中国汉字为型,拉丁文为体,按照艺术家自己的逻辑自篆自刻成4000多个繁体“伪汉字”,继而采用活字印刷的方式按宋版书形式制作成册,形成10米的长卷,构成无法释读的“天书”。《天书》以图象性、符号性等议题深刻探讨中国文化的本质和思维方式,曾引起国际艺坛热烈讨论,成为一个时期国际、中国艺术现象的范例,被编入多本国际艺术史教科书。

徐冰用奇妙的语法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既为中国艺术赢得了国际声誉,也为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提供了看待自然、社会、历史本质的独特思想方法。专家们认为《天书》反映了时代普遍的困惑意识,达到了极高的艺术纯度,标示着中国当代主义真正的出现。这些形式与内容呈现错位感的文字,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对自身所根植的传统文化的智性思考与审视,这部作品也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史的定义之作。

郝量《云记》手卷 重彩 绢本 整体41.5cm×1340.5cm;画40.5cm×966cm 2012-2013 来源:佳士得(上海)

《云记》 青年艺术家的传承与突破

21世纪以来,在追随西方艺术多年以后,中国人开始重新审视西方标准,并努力重塑中国传统的美学标准。当代艺术市场创作的接力棒,正在被新的一代青年艺术家接过,并参与到未来的创作话语权中。他们小部分在二级市场已崭露头角,交易价格突破百万元级别,甚至有迈入千万元级别者。当中以郝量表现最为突出。

郝量研习中国水墨画与传统工笔画三矾五染的技法,结合从古代文学中的志怪小说撷取的题材,将“知识考古”的理念融入绘画创作。在长卷《云记》中,艺术家从以往关注生命体验以及历史感悟的题材,转变到更具文化意识的探讨,当中所展开的一场“玄学”与“科学”间的对话。郝量以工笔绘画作为理性的表达,宋代绘画的细腻笔法和精妙沉着的色彩,通过铺陈的叙事方式在延绵起伏的山水中展开。作品记录了郝量以当代思维置换原有典故,从而对传统认知方式进行再思考,亦印证了艺术家个人对自身及世界关系不断考虑的结果。

青年艺术家是在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相比50后、60后一代中年艺术家,青年艺术家有着更强烈的自我意识,视野更为国际化,在创作手段上也更为多元化。

《徐震超市》项目构思于2016年,版1/1 + 3个艺术家自留版,由徐震签署的证书,授予重建及实施《徐震超市》的专有权

《徐震超市》 首开观念艺术拍卖先河

从杜尚之后,自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观念艺术运动被当代艺术家们广泛采用。中国的观念艺术从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也经历了近40年的发展,也有赚足目光的作品,令人改写对中国观念艺术的既定印象。2018年亚洲地区首次上拍的观念艺术品《徐震超市》便是引发讨论热潮的代表作之一,最终以超出拍前估价一倍的价值(200万港元)成交,不仅挑战艺术的界限,也冲击了大众的惯常认知。

《徐震超市》既幽默亦富颠覆意味,超市内的货架摆满商品,从高露洁牙膏到贵州茅台酒瓶,琳琅满目。然而,每件商品的内部却被清空,仅存包装空壳。店内收银机运作如常,参观者受邀以正常价格购买空无一物的产品包装。“《徐震超市》是一件表达整个人类消费行为本质的艺术品,”艺术家本人这样描述道。“每一个购买或拒绝购买之举动,以及其背后的思索和抉择过程,颠覆了看似无害的日常消费行为。并对包装推广、消费文化等作出了诙谐却尖刻的反思与批判。”

蔡国强 《万里长城延长一万米:为外星人作的计划第十号(五张一组)》 火药及水墨纸本 2000款识:《延长万里长城一万米 为外星人作的计划第十号 ,1993年计划实现于万里长城的西段嘉峪关,龙之子 2000.1.17制作该草图于台湾历史博物馆,蔡国强(局部)

《为外星人作的计划》系列 用火药成就的前卫当代艺术

堪称中国当代艺术极具前瞻视野及影响力的艺术家蔡国强,于2000年创作了这幅五张一组、合共二十米长的巨型画作——《万里长城延长一万米:为外星人作的计划第十号》。

艺术家以火药画的形式,呈现了自己于1993年在中国万里长城西面终端的嘉峪关实践的大型户外爆破。当时的爆破项目利用燃烧的火药瞬间形成的一堵火与光的墙,在刹那间延长长城一万米。这场野心勃勃的户外爆破计划属于蔡国强遐迩闻名的《为外星人作的计划》系列作品之一,既是该系列唯一一件实践于中国国土上的作品,亦是蔡国强艺术生涯中规模最大的艺术实践。

艺术家有意识地挑选了象征着区隔与界线的长城,并使用隐喻性的火药,进行推崇无疆的创造,赋予持破坏性质的火药创造的潜能。作品除了在选材及表现方式上体现了艺术家独特的创作风格外,亦结合了蔡国强别树一格的东方哲学与其探讨当代全球性议题的宏观概念。画作千回百转、若隐若现的烟熏肌理仿佛重现了户外爆破的绚丽景观,捕捉了烟火昙花一现的壮丽。将火药用在创作上来表现前卫的当代艺术,强烈地冲击了西方艺术界,这为中国当代艺术走向世界探索了一条独特的道路。

“世界地图计划” 跨媒介跨学科的艺术创想

邱志杰的艺术探究意图让科学技术融进艺术血脉,在艺术领域记录下当下时代的科技步伐。他的“世界地图计划”,以山水笔墨构造的坐标系凝练地将观念、个人、物件、事物和事态编织在一起,为观者提供在相互关系中理解它们的可能性。作为博采众长的地图绘制者,地图在邱志杰近十年来的艺术实践中承载了多重功能:它既是自我意识、工作框架、展览计划、思想交流、政治拓扑,也承担了历史文化研究提纲挈领之功能。

“世界地图计划”分为六个部分:对诸物进行文化研究的“万物系列”,比如工艺、茶、面条、服装等文化意识层面的研究;以掌纹和面相加标注成为地图的“众生系列”;以个人经历为基础的“自传系列”,比如《南京长江大桥计划地图》;叙事地图系列,各种句子取代词汇构造成地图,整个地图的绘制变成一种写作……当空间地图被播散到真实的社会空间,当地图上的文字标示不只是描述性的词汇和语句,而是可能事件的行动方案,地图就成为社会剧场的脚本。

邱志杰“世界地图计划”系列作品 《每一个生命都有自己特殊的含义》2015-2016 纸上水墨 245cm×126cm

“新壶中天·桃源篇” 将东方文化融合进现代科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近些年新媒体艺术开始井喷式地进入公众视野。新媒体艺术打破了二维、三维的概念,运用AI、VR、AR、音频、影视、灯光装置等各种现当代科学技术来创作艺术作品,观众被置于360度的幻觉空间,从而感受到“沉浸式”的艺术体验。在虚拟的环境中,图像、影像与参观者的感官和认知融合,这种虚拟形象的视觉刺激效果远超于单纯的架上绘画。与传统艺术不同,新媒体艺术的交互性将艺术作品由封闭转变为开放,新媒体艺术作品也从单一的物体,演变成为具有时间跨度的“事件”与“过程”。

“新壶中天·桃源篇” 以《后汉书》里的中国传统典故为背景,是一场运用先进的科技打造的传统与现代交互融合的沉浸式艺术体验展。展览通过光影、声效、味道、新媒体互动感应等手段,打造了一个唯美梦幻的桃源之境,仿佛能使人暂时逃离节奏紧张的都市生活,畅游在亦真亦幻的仙境之中。

猜你喜欢
蔡国强天书当代艺术
当代艺术概念的确立与有效性
陈文令当代艺术作品选
落入凡间的天书
当代艺术的珍奇橱柜
——评《全球视野下的当代艺术》
玩“火”男人蔡国强的还乡“天梯”
《“天书”》
The Development of Aesthetics and Art from a Globalized Perspective:Interview with Curtis L.Carter
日本当代艺术的“三剑客” 上
世俗艺术品
选秀天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