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顶回旋组合手法治疗儿童桡骨远端干骺端背向移位型骨折36例

2019-10-21 02:02沈朝忠金海兵郑伟挺
浙江中医杂志 2019年10期
关键词:背向前臂桡骨

沈朝忠 金海兵 郑伟挺

浙江省台州骨伤医院 浙江 温岭 317500

儿童桡骨远端干骺端背向移位型骨折,是指发生于桡骨远端干骺端部位,骨折远折端掌侧面与近折端背侧面相互重叠、绞锁的短螺旋形骨折,骨折线走形方向由近端掌侧斜向远端背侧,其命名较为混乱,手法整复治疗难度较大,且维持困难。临床常发生由于对此类骨折认识不足而导致手法整复失败的情况。笔者自2014年5月至2018年5月采用折顶回旋组合手法治疗此类骨折36例,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6例,均为在本院就诊治疗的桡骨远端干骺端背向移位型骨折患儿。男27例,女9例;年龄5~12岁,中位数8岁;左侧17例,右侧19例;单纯桡骨远端干骺端骨折7例,伴有同侧尺骨远端骨折29例;受伤至就诊时间30分钟~2天,中位数2小时。

2 治疗方法

手法整复:以左侧为例,患者取平卧位,肩外展70°~90°,肘关节屈曲90°,前臂旋转中立位,助手双手握持前臂近端,术者立于患肢远端,与助手相对,施手法前,术者仔细触摸骨折端台阶感,精确定位骨折端,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骨折移位的立体形象,然后两手分别握持患手大、小鱼际部,双拇指叠按于远折端背侧,置于下方的拇指指端与远折端断端平齐,轻微牵引后,双拇指紧扣远折端,在近端助手的配合下,将远折端逐渐向掌侧加大成角,达30°~70°,折顶过程中将远端桡偏并旋前,使远折端掌侧面皮质紧贴近折端背面,由其背面滑向尺侧,并绕行至掌侧,然后逐渐伸直并尺偏腕关节,使骨端归位,最后术者用左手握持患肢大鱼际,并用拇食指夹持桡骨远端掌背侧,右手拇食指夹持骨折近端尺侧,向桡侧推挤分骨,矫正残余的侧向移位。尺骨移位骨折可在折顶过程中同时进行复位。复位完成后再次触摸骨端,如台阶感消失,一般表示复位成功。用前臂掌背侧石膏夹加长臂后托石膏固定患肢于腕关节伸直尺偏位,肘关节20°~30°位,前臂旋转中立位。

3 结果

本组36例,一次性复位成功32例,2次复位成功4例。解剖或近解剖对位31例,对位四分之三5例。临床愈合时间4~6周,中位数5周;随访时间6~8月,中位数7个月。术后半年根据Berton功能恢复标准,本组36例,优34例,良2例,未发生正中神经损伤及其他并发症。结果显示:折顶回旋组合手法治疗儿童桡骨远端干骺端背向移位型骨折行之有效,术后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典型病例X线片见图1、图2。

图1手法整复前

图2 手法整复后

4 体会

儿童桡骨远端干骺端背向移位型骨折,骨折端桡背侧骨膜被掀起,但连续性完好。儿童患者此部位骨膜较为厚韧,几乎没有弹性,复位过程中对骨端的移动有极强的限制作用,且由于断端斜面背向重叠,单纯折顶手法很难奏效。而单纯回旋手法又会因为断端横截面过大,加上骨膜的限制作用,以及骨端周围软组织的牵扯、缠绕,使骨端很难顺利通过骨折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狭小的软组织通道,复位很难成功。折顶回旋组合手法整复的技巧在于避免强力牵引,折顶回旋过程中,应始终保持两骨端紧密相贴,充分利用断端桡背侧骨膜这一“铰链”结构,结合杠杆原理进行整复。整复的过程是将远折端掌面骨突部分环绕近折端骨突,使远折端回旋至近折端掌面,使其归位。此过程是在折顶状态下,使远折端先由近折端背侧滑向其尺侧,然后配合远端肢体桡偏、旋前,使远折端通过已开放的骨折过程中形成的软组织通道,绕行至近折端掌面,完成初步复位,这是一种将中医正骨八法中的折顶手法和回旋手法巧妙融合的复位方式,集合了两种手法各自的优点,取长补短,复位成功率较高。复位完成后,一般采用前臂掌背侧石膏夹加长臂后托石膏固定,应及时复查X线片,一旦发现移位趋势要及时进行调整处理,及时配合功能锻炼恢复肢体功能。

猜你喜欢
背向前臂桡骨
基于DFAD-FBS的自适应前臂骨折外固定护具设计
肩关节、肘关节及前臂活动范围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带血管蒂桡骨瓣逆行转位治疗舟骨骨不连12例
献给有机稻种植者
浅析如何提高背向滑步推铅球的教学效果
Y型小骨锁定钛板治疗桡骨头骨折
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部及前臂皮肤缺损47例分析
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研究进展
背水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