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茶树品种香茶适制性研究

2019-10-21 06:24郑生宏娄艳华疏再发董瑞霞柴红玲何卫中
中国茶叶加工 2019年3期
关键词:咖啡碱茶多酚茶叶

郑生宏,娄艳华,疏再发,董瑞霞,柴红玲,何卫中*

(1.丽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丽水 323000;2.丽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丽水 323000)

香茶开发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是丽水茶农汲取传统遂炒青工艺精华,定位工薪阶层,开发出的炒青绿茶。香茶以条索细紧、色泽翠润、香高持久、滋味浓爽的独特风格[1-2],且价格适中适合大众消费,深受广大消费者尤其北方消费者喜爱,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据浙江省农业农村厅统计,2017年香茶产量2.92万吨,产值达17.97亿元,分别占全省茶叶总产量、总产值的16%和10%[3]。

茶树品种与茶叶品质密切相关,品种决定鲜叶内含成分组成,从而决定成茶品质。目前香茶的品种均为适制浙江绿茶的中小叶种,如龙井43、白叶1号、嘉茗1号、迎霜等无性系优良品种[4]。香茶对茶树品种萌芽期、色叶类型、认定级别等要求比较宽泛,使其适制性、推广性较佳,也为以品种为基础,开发特色香茶提供了发展空间和机遇。丽水茶区近年来引种与选育的景白1号、丽早香、莲城早、黄金芽、中黄1号等无性系优良品种种植面积在逐步推广增加,品种认可度和辨识度均较高,具有较好的发展和开发前景。倘若能够结合品种特点和区域茶产业发展趋势,开发特色新产品,将会加快品种推广和茶产业转型升级进程,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文章通过对丽水本地主栽和引种的11个茶树品种开展香茶试制,进行生化成分和感官审评分析比较,筛选香茶适制茶树品种,为香茶更好地发展提供良种保障。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参试的11个茶树品种春季鲜叶均采自丽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松阳茶叶基地,试验地肥培和管理水平基本一致。品种名称、来源、品种特性和芽叶性状见表1,鲜叶嫩度为一芽二三叶。

表1 参试茶树品种来源、特性及芽叶性状Table 1 Sources,characteristics and shoot properties for the screened tea varieties

1.2 香茶加工方法

2017年春茶期间(4月中下旬),按照统一的采摘标准,分别采集11个品种茶树鲜叶,通过相同的加工工艺进行香茶试制。具体流程为:鲜叶摊放→杀青→摊凉回潮→揉捻→解块→循环滚炒(二青)→摊凉→循环滚炒(提香)→整理。

1.3 感官审评与理化指标测定

茶叶感官品质按照GB/T 23776—2018标准进行感官审评[5];水浸出物参照GB/T 8305—2013标准测定[6];茶多酚参照GB/T 8313—2008中福林酚法测定[7];游离氨基酸参照GB/T 8314—2013中茚三酮比色法测定[8];咖啡碱参照GB/T 8312—2013中HPLC法测定[9]。

2 结果与分析

2.1 感官审评结果分析

参试的11个茶树品种香茶感官审评结果如表2所示。各香茶样品感官审评总体表现尚可,综合评分介于85.10~90.25分之间。外形方面,参试的白叶1号、景白1号、景白2号、中黄1号和黄金芽等5个品种制得的香茶外形条索细紧,得分明显高于其他品种;而嘉茗1号、莲城早和黄金茶制得的香茶条索松散,难以达到香茶对条索细紧的外形要求,得分最低,分别为80、78和78分,这也是导致这3个品种香茶总分较低的主要原因。从香气看,黄金茶香茶高爽有栗香,得到最高的92分;丽早香、中黄1号、莲城早和白叶1号香茶次之,得分分别为91、91、90和90。汤色方面,黄金茶香茶嫩绿明亮,得分最高,达94分,其他汤色较好的品种香茶依次为黄金芽、白叶1号、丽早香、龙井43、莲城早和中黄1号,得分均在90分以上。滋味方面,丽早香、莲城早和黄金芽等3个香茶样品以醇鲜爽为突出特点,得分较高,均超过90分,而景白1号香茶浓醇突出,得分最低,仅86分。总分方面,中黄1号制得香茶得分最高,为90.25分,而其他品种香茶均低于90分,相对较高的为白叶1号、黄金芽和丽早香,总分最低的为嘉茗1号,仅85.1分,且其各项因子得分均低于90分。

表2 不同品种香茶感官审评结果Table 2 Sensory evaluation of fragrant tea processed by different tea varieties

2.2 理化指标分析

参试的11个茶树品种香茶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含量及酚氨比值如图1所示。

2.2.1 水浸出物

水浸出物是茶叶中能溶于水的物质总称,是茶叶品质的综合表现,其含量高低是茶汤滋味浓淡的直接体现[10],一般为30%~47%[11]。由图1可知,11个特早生种香茶水浸出物含量差异不大,除了龙井43香茶为47.2%以外,其余10个品种香茶均达到49%以上,且差异极小,含量介于49.1%~49.6%,最高的为嘉茗1号,达49.6%。由此表明参试的11个品种香茶内含物丰富,确保了茶汤滋味醇度和厚度。

2.2.2 茶多酚

茶多酚是一类存在于茶树中的多元酚的混合物,他们与茶树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和茶叶品质关系非常密切,茶鲜叶中多酚的含量一般在18%~36%(干重)之间[10]。对于绿茶品质而言,茶多酚含量必须在一个适当的范围内,以20%~25%为最佳[12]。由图1可知,参试的11个品种茶多酚含量小于20%的有龙井43、黄金茶、中黄1号和景白2号,最低的是龙井43,为15.5%;茶多酚含量在20%~25%之间的品种有景白1号、嘉茗1号、白叶1号、莲城早、黄金芽、丽早香和望海茶1号,最高的是丽早香和望海茶1号,均为22.8%。

2.2.3 氨基酸

氨基酸是茶叶中具有氨基和羧基的有机化合物,是茶叶中的主要化学成分之一。茶叶氨基酸的组成、含量以及它们的降解和转化产物直接影响茶叶品质。茶汤的鲜味主要来自于氨基酸,同时氨基酸在茶叶加工中参与茶叶香气的形成。茶鲜叶中氨基酸含量一般在1%~4%(干重)之间[10]。从图1可知,11个品种香茶氨基酸含量均在4%以上,除黄金茶和龙井43含量分别为4.4%和4.8%外,其他品种香茶氨基酸含量均超过5%,其中含量最高的为景白2号和白叶1号,分别达6.4%和6.1%,其余品种由低到高依次为嘉茗1号、黄金芽、丽早香、望海茶1号、莲城早、中黄1号和景白1号。

图1 不同香茶样品理化指标Fig.1 Chemical components of fragrant tea samples processed by different varieties

2.2.4 咖啡碱

咖啡碱是茶叶中含量最多的生物碱,是茶叶重要的滋味物质,其与茶黄素以氢键缔合后形成的复合物具有鲜爽味,因此,茶叶咖啡碱含量也常被看作是影响茶叶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茶叶中咖啡碱的含量在2%~4%左右[10]。研究表明,咖啡碱与茶多酚一样,对绿茶品质的形成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咖啡碱含量影响绿茶品质的逆转阈值为3.8%~4.5%,在此之前,咖啡碱与茶多酚、氨基酸等络合起主导作用,因而其品质随含量增加而上升,超过阈值后随着含量继续增加,非络合态的咖啡碱也逐渐增多,导致苦味渐显,品质下降[13]。图1表明,参试的11个品种咖啡碱含量在2.8%~4.9%之间,其中大于4.5%的品种香茶为景白1号(4.9%),介于3.8%~4.5%之间的品种香茶为黄金茶和景白2号,其余品种香茶均小于3.8%,具有优质香茶物质基础,咖啡碱含量最低的为莲城早香茶,仅为2.8%。

2.2.5 酚氨比

酚氨比即茶多酚与氨基酸的比值,通常认为,酚氨比小于8的茶树品种适宜制作绿茶[14],由图1可知,11个参试品种酚氨比介于2.81~4.38之间,远小于8,是确保香茶滋味醇和的重要基础。

3 讨论

研究中参试的11个品种,根据新梢发芽期和芽叶色泽,可分成特早生种、早生种以及白化和特异性白化品种,嘉茗1号、丽早香和莲城早等3个特早生品种制作的香茶,总体表现良好,其中丽早香和莲城早内含物丰富,茶多酚含量适中,氨基酸含量较高,制成的香茶汤色、香气和滋味均较好,但莲城早因条索松散,致使总评分较低;而嘉茗1号外形和叶底得分均较低,且其他品质因子表现也一般,使得综合表现较差,总分最低,香茶适制性最差。

龙井43、黄金茶和望海茶1号等3个早生品种香茶总分差异不大,分别为88、86.65和88.3分。其中望海茶1号外形、香气、滋味评分与龙井43相当,但望海茶1号叶底更加匀整,而龙井43汤色更加突出;黄金茶香气高爽有栗香、汤色嫩绿明亮,这两项因子得分均为11个品种之最,但由于外形条索较松,且有嫩茎,致使该项因子得分仅为78分,明显低于龙井43和望海茶1号,感官审评总分仅为86.65分,若能更加注重鲜叶原料采摘和加工技术把控,改善外形特征,黄金茶可能成为一个好的香茶适制品种。

对于中黄1号、黄金芽、白叶1号、景白1号和景白2号等5个白化和特异性白化品种而言,试验结果表明5个参试品种内含物质丰富,且呈现出茶多酚含量适中、氨基酸含量极高、酚氨比较低的白化和特异性白化品种常见特性,是香茶浓醇鲜爽品质特征的重要物质基础。所制香茶特色鲜明、辨识度高,其中中黄1号具有条索细紧,香气清新,滋味浓醇等品质特点,综合评分为11个品种(品系)最高,达到90.25分;白叶1号和黄金芽均以汤色嫩绿明亮、滋味较醇爽为突出特点,总得分相当,适合开发醇爽型香茶;景白1号和景白2号各品质因子得分较平均,且因茶汤浓度有余、爽度稍欠,使得总体评分略低。

综上,11个参试品种均具备优质香茶加工生化基础,结合感官审评综合分析,特早生的丽早香和白化系的中黄1号、白叶1号、黄金芽等4个品种香茶适制性最好,所制香茶感官品质良好,适宜新型、特色香茶产品开发。而对于早生种的龙井43、黄金茶和望海茶1号则仍需进一步试验研究,以确定其香茶适制性。最终形成特早生、早生和白化系香茶品种合理搭配结构,多样化、特色化开发优质香茶产品,协同助推香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咖啡碱茶多酚茶叶
安徽农业大学揭示茶树咖啡碱合成调控机制
《茶叶通讯》简介
低咖啡碱茶树育种研究进展
茶多酚的抗氧化性及其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喝茶能刮油减肥?
香喷喷的茶叶
茶多酚真能祛斑吗?
晚上喝茶一定会失眠?
茶多酚真能祛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