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燎远
(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杭州 310020)
茶叶是浙江最具优势的特色农业主导产业之一。2018年浙江省茶园面积20万公顷,茶叶产量18.6万吨,产值206.9亿元。为加快茶叶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步伐,浙江组建了省茶叶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组织实施茶叶产业技术团队项目,加快新品种、新机械和新技术熟化集成与示范推广,取得了显著成效,创新了茶叶技术推广“浙江模式”,建成了强有力的浙江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技术支撑体系。
2014年7月,浙江省农业厅、浙江省林业厅下发 《关于公布浙江省农业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名单的通知》(浙农科发[2014]17号),在省级层面组建茶叶等10个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茶叶团队由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种植业管理局,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杭州、绍兴、丽水市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市级、县级茶叶主管部门,乡土人才等15位专家组成,下设4个产品组,其中龙井茶组 (9位专家)、白叶茶组(10 位专家)、香茶组(8 位专家)和红茶组(8位专家)。
2019年7月,浙江省农业农村厅下发《关于公布浙江省第二届农业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名单的通知》(浙农科发[2019]21号),组建成立第二届省茶叶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除第一届组成单位外,增加浙江省气候中心、浙江省植物检验检疫站、浙江省耕肥管理总站、浙江省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省农业商贸职业学院等单位。茶叶团队由20位专家组成,下设3个产品组,其中龙井茶组(10位专家)、其他绿茶组(11位专家)、红茶与黄茶组(10位专家)。
2016年~2018年,为加快茶叶技术创新和示范推广,茶叶团队组织实施了33项区域试验研究和技术示范项目,在杭州、绍兴、丽水市农科院茶叶所等建立了5个区域试验站,在22个县建立了28个项目示范基地。每个团队项目点由1~2位省茶叶团队专家,1~2位市县茶叶主管部门技术负责人担任项目指导专家。经过两年实施,各项目点创新集成与示范推广茶叶新技术,以点带面,辐射带动,成效明显。
2.1.1 开发创新2项茶叶新技术
一是创新扁形优质绿茶机采机制技术,研究提出了机采鲜叶智能化流水线加工扁形绿茶工艺技术参数,建成了一条实用性强、操控简单、绿色环保的机采鲜叶加工扁形优质绿茶连续化生产线,提高扁形茶生产功效6.5倍。二是创新香茶优质高效栽培与加工技术,开发创新香茶循环滚炒和控温揉捻2项新技术,集成创新1套循环滚炒型香茶标准化加工工艺,制定发布《香茶加工技术规范》省地方标准,规范了香茶加工工艺,提高了产品质量。
2.1.2 集成提升5项机械化采茶配套技术
茶叶团队组织编制茶叶机采机制技术模式图,召开茶叶机械化采茶技术现场观摩会,开展名优茶机采技术攻关研究,推广应用机采鲜叶分级机,在8个团队项目示范点集成提升了机采茶园培育、肥培管理,机采标准化作业规范,茶树鲜叶“二段机采”,机采鲜叶分级处理分级加工等技术。据团队项目示范点统计,机采与手工采茶相比,可提高工效5倍以上,节省采茶成本50%以上,综合经济效益提高15%以上。
2.1.3 示范推广7项茶叶加工技术
组织集成推广龙井茶连续化加工,机采鲜叶加工扁形茶、日铸茶,香茶、金观音茶、特色红茶标准化加工等新技术,工艺流程见表1。一方面集成茶叶标准化加工工艺和技术参数,提高了产品品质。如解决了景白系列白叶茶加工中青草气重,香茶加工中色泽偏黄,特色红茶加工中香气低等技术难题;另一方面提高了茶叶生产效率。如机采鲜叶加工扁形茶和日铸茶提高生产效率40%以上,降低加工成本30%以上。
表1 2016~2018年茶叶团队项目加工新技术工艺流程Table 1 New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tea team project during 2016~2018
2.1.4 熟化试验示范7项茶叶新技术
一是试验示范茶园防霜风扇使用、机采鲜叶颗粒型优质绿茶连续化加工、红茶二次发酵二次提香加工、红茶变温发酵等技术,开展技术应用性试验,完善相关技术参数。二是示范推广数字化色板诱集害虫、天敌友好型LED杀虫灯诱杀害虫、灰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捕害虫等3项茶园病虫害防治技术,对小绿叶蝉、灰茶尺蠖诱杀效果提高30%以上,降低了天敌昆虫的诱捕量,保护了茶园生态平衡。
2.2.1 引进推广适制品种
茶树品种适制性是茶叶品质的基础。龙泉示范点引进推广了金牡丹、黄玫瑰、黄牡丹、紫玫瑰、金鸡冠等5个适制高香红茶品种;绍兴示范点引进推广了薮北、奥绿、朝日等适制抹茶品种;临海示范点引进推广了紫娟、天目香雪等适制卷曲形茶品种。
2.2.2 筛选适制茶类品种
为提高香茶、龙井茶和红茶品质,淳安示范点开展了20个品种筛选适制红茶工艺试验,优选出鸠坑早、迎霜、浙农117、龙井43、龙井长叶等品种为红茶适制品种;杭州试验点优选出龙井43、鸠坑早、迎霜、龙井长叶等品种为适制龙井茶+红茶组合生产品种;丽水试验站优选出中黄1号、白叶1号、黄金芽、丽早香、景白1号等品种为香茶适制品种。
2.2.3 加快推广主推品种
茶叶团队项目重点示范推广龙井43、白叶1号、中茶108、浙农117、春雨1号、中黄1号等浙江省重点主推茶树品种,为全省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快速增长作出了贡献,2018年全省无性系良种茶园14.9万公顷,茶树无性系良种化率达74.4%,茶叶产量和产品品质显著提升,茶园生产基础显著增强。
2.3.1 发挥技术辐射带动作用
团队项目累计创新集成与示范推广21项茶叶新技术,引进推广茶树无性系良种23个,制定技术规程16份,发表专业论文30篇。累计召开现场观摩会57次,到会人员2578人次;举办新技术培训班74期,培训茶叶从业人员3387人次,发放技术资料9323次,宣传报道64次。累计幅射带动面积达到4.1万公顷,是实施面积的7.1倍。幅射带动区域每公顷节约生产成本5892元,每公顷增效达到22140元,发挥了很好的辐射示范效果。
2.3.2 提高项目实施绩效水平
团队项目计划实施茶园面积555公顷,实际实施茶园面积901公顷,是计划实施面积的162.3%。项目区实施后每公顷增效35445元,每公顷产量和产值增长比例分别为41.9%和31.4%;每公顷节约生产成本5295元,节本率达到9.0%。项目实施的减肥减药、茶枝还园、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改善了茶园小气候,提升了茶园生态建设水平,项目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绩效明显。
在茶叶团队项目实施中,茶叶团队对茶树品种选育、生态茶园建设、标准化茶园栽培管理、新型茶园种养模式研究、机械化采茶、连续化加工、茶机装备研发与制造、茶叶食品化工业化利用等全产业链进行设计、试验、研究、示范与推广,为茶叶重大协同项目方案设计和技术推广提供了技术基础。如2018年设计实施的“抹茶产业化技术研究与示范”重大协同推广项目,从抹茶专用品种薮北、奥绿、雅绿等日本引进良种和中茶108、龙井43、茂绿等国内茶树品种的适制品种对比试验筛选,到抹茶专用茶园的标准化规划种植、覆盖材料的品种对比和择优、茶园减肥减药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再到碾茶蒸机研制、碾茶干燥炉提升改造、抹茶球磨机研发推广,碾茶加工流水线的设计与安装,抹茶标准化车间的规划与建设,最后到抹茶、超微茶粉、高功能性茶粉的食品化和工业化应用开发,实现了抹茶生产全产业链的攻关研究与示范推广,为浙江抹茶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由于茶叶生产季节性强,劳动力缺乏问题日益严重,全省80%以上茶场出现用工荒。因此,在大力推广“茶叶机采机制”省种植业五大主推技术基础上,茶叶团队项目重点开展茶园管理机械化、茶叶采摘机械化和茶叶加工机械化三方面示范推广,研发与示范茶园耕作机械、山地轨道运输设备、施肥机械、天敌友好型杀虫灯、飞防无人机等茶园管理机械,双人、单人采茶机、修剪机、乘坐式采茶机等茶叶采摘机械,扁形绿茶连续化生产线、香茶智能化生产线,工夫红茶可视化生产线等茶叶加工机械,显著加快了浙江茶叶产业“机器换人”进程。如“机采鲜叶加工扁形优质绿茶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设计研发成功新型扁形优质绿茶连续化生产线,由鲜叶分级机、杀青理条机、切断机、快速冷却机、扁形绿茶炒制机和炒干机等42台机械构成,加工机采鲜叶能力100千克/小时,显著提升了机采鲜叶加工的扁形优质绿茶品质,创新了机采鲜叶加工扁形优质绿茶新模式。
茶叶产业团队成立和团队项目实施以来,建立了3个团队专家工作站、6个市级区域试验站、60多个新技术、新品种、新装备技术示范点,举办了300多期省级、市级、县级的多层次、多产品、多方位的座谈会、研修班和培训班,建立了茶叶技术团队专家微信群,交流探讨茶树的新品种、加工的新机具、研发的新产品等,各位团队专家和各级技术人员不仅能相互交流学习国内外茶叶生产先进技术,提高了茶叶技术水平,而且转变了从业观念,从原先的种茶、制茶、卖茶等“做茶”理念向喜欢茶、敬重茶、研究茶等“事茶”理念全面转变,从原先的被动学茶叶技术向主动学茶叶技术转变,各种茶叶研修班和培训班参加人员踊跃。如2018年9月茶叶团队红茶组与省农广校合作举办的全省工夫红茶高级研修班,30多人的研修名额,报名人数超过200人,“红茶班”的研修效果得到充分肯定,茶叶从业者“事茶”的热情非同寻常。
根据浙财农[2016]91号文件,省财政安排资金600万元用于2016~2018年茶叶团队项目实施,其中5个区域试验站共100万元,每个区域试验站20万元;28个示范基地共500万元,其中16个示范点每个20万元,有6个重点产茶县安排2个示范点,共12个示范点,每个15万元,实施时间为2016~2018年。经统计汇总,截至2018年12月底,整个团队项目实际支出675.6万元,其中省级财政资金支出592.3万元,结余7.7万元,资金使用率98.7%,见表2。
表2 2016~2018年茶叶团队项目资金绩效情况Table 2 Funds performance of tea team project during 2016~2018
茶叶团队区域试验站实际支出97.9万元,其中省级财政资金支出94.8万元,结余5.3万元,使用率94.8%;示范基地实际支出577.7万元,其中省级财政资金支出497.5万元,结余2.5万元,使用率99.5%。项目资金主要用于茶园租金(区域试验站),农药、肥料物化投入,技术资料印刷费(包括标志牌制作),现场观摩、培训费,生产加工人员雇工费,必要的小型仪器、材料购置费、测试费、检测费等,资金使用有序合理,资金绩效高质优秀。
由于茶叶团队项目是新设立项目,2016~2018年又是茶叶团队第一轮项目,项目的贮备、申报、立项、方案编制、运行监管、经费使用、绩效评价和总结验收等尚处于摸索完善中,各县市团队项目管理方式不尽相同,影响团队项目实施的绩效。建议在现有团队项目管理办法基础上,制定团队项目管理实施细则或操作指南,进一步细化和明确团队项目申报途径、实施方式方法、经费使用等具体细则,提高项目实施成效。
团队项目按地级市分布设立了若干个区域试验站,要求区域试验站负责本区域范围内的团队项目技术攻关和示范推广,并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但实施过程中区域试验站往往只重视自己的项目完成情况,而较少对区域内的团队项目进行技术指导和示范推广,影响团队项目技术研究集成和示范应用。同时有的区域试验站因人员、体制、经费等问题,不具备承担区域试验站的能力。建议对区域试验站的试验研究能力进行考核调整,并进一步明确区域试验站的职责和任务要求。
各团队项目均有2~3位技术指导专家,负责联系对接示范基地的技术试验研究集成和开展技术培训指导。但实施过程中专家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专家到对接示范基地次数少,技术指导少,导致技术集成缺少数据支撑,技术规程、模式图等深度不够,技术水平不高。这与专家在团队示范基地建设中没有硬任务,没有专项工作经费支持等原因有关。建议安排相应的类似科技特派员经费补贴等专家指导经费,更好地发挥专家的技术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