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砍山”上劈穷根

2019-10-21 07:50张忠兰李坤陈诗宗
当代贵州 2019年33期
关键词:州市

文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张忠兰 李坤 陈诗宗

农业产业让保基群众实现脱贫,旅游产业则让保基群众实现致富。保基“捧着金碗要饭吃”的日子一去不复返,这里已然有了诗和远方。

位于盘州市东北角的保基苗族彝族乡,群山中凸起一座石山,中间一个酷似被刀砍过的天然缺口,被当地人称为“刀砍山”。

明清时期,彝族土司在刀砍山后修建营所,彝语称“刀砍山后的营所”为“博纪垲”,因“簸箕”和“博纪”谐音,故名“簸箕营”,“簸箕”和“保基”谐音,保基乡因此得名。

在保基采访,当地人都会骄傲地提起历史上驻扎在簸箕营的“龙总兵”。这个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普安州同知龙天佑,于清康熙年间建盘江浮桥,助清兵过江,征讨平西王吴三桂有功,被清廷授光禄大夫左都督正一品总兵衔。

300多年过去,虽然战事远离,但脱贫攻坚的战火在此熊熊燃烧,号角嘹亮,捷报频传。

脱贫!忆苦思甜过上好日子

保基乡山高坡陡,土地破碎,与水城、普安两县接壤,是贵州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

明代末年,进士出身的盘州人蒋克达在他的《轻徭薄赋疏》里感叹:“(盘州)山多田寡、土瘠民贫。”

大山阻隔,交通不便,给保基埋下了“穷根”。与此相伴的,是公共服务跟不上、群众思想观念不开放,导致群众增收致富门路不多,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贫困面积广。

“家里有粮卖不出去,外面的东西进不来。”提起保基的过往,69岁的陆家寨村民刘远瑞老人深有感触。

如今,刘远瑞老人住进三层小洋楼,在家悠闲地看着书,给儿孙们讲讲保基的过去。老人百感交集:“家乡的变化无法想象!”

刘远瑞老人所说的变化,得益于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省掀起的新一轮脱贫攻坚战役。

省定点包干指挥、六盘水市“216”协同作战、盘州市分战区攻坚、乡有脱贫团、村有决战队、组有攻坚组、户有责任人——所有力量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誓啃这块难啃的“硬骨头”。

一条条公路建起来了。依托靠近沪昆高铁普安站的区位优势,保基启动217省道的改扩建工程,进一步改善外联道路,同时打通“毛细血管”,实现村村通油路、组组通硬化路、所有自然村寨硬化路及串户路全覆盖。

一个个产业旺起来了。2017年以来,保基乡引进盘州裕龙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投入1000万余元在风座村种植600亩月季、蔷薇,每年为周边县市提供园林苗圃,同时发展观光旅游,可辐射带动2000余人就业。此外,茶叶、刺梨、核桃、软籽石榴等特色产业在保基多点开花,成为带动农户精准脱贫的重要抓手。

一幢幢房屋亮起来了。7个村4852户房屋改造及配套庭院硬化、集中圈舍、串户路、雨污水管网等设施建设全面完成,过去的臭水塘、垃圾堆、烂粪坑变成了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乐园,“忧居”变“优居”,美丽乡村换新颜。

2018年,保基乡顺利实现“减贫摘帽”,建档立卡贫困户从2014年的2200户7614人减少到2018年的158户377人,贫困发生率从52.33%降至2.38%。

致富!旅游扶贫找准新路子

汽车从盘州市羊场乡顺着虎跳河峡谷一路向北,翻过几座大山便到了保基乡,虎跳河却几经折回,流入地下,形成6公里的暗河,从保基乡陆家寨村流出,冲刷出贵州省落差最大的格所河大峡谷。

就在这个大峡谷周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独特的喀斯特自然景观:世界最深的白雨竖洞(垂直深度586米),以及脚踩洞、刀砍山、枪打眼、蛤蟆山等一个个附带着神话故事的自然景观,让人称奇。

森林覆盖率达80%,千亩梯田景观,7.8平方公里野生红豆杉林带,18公里天然枫叶林带,国内最古老的60多株千年榕树群(最老树龄达1600年),一张张绿色名片闪闪发光。

土司文化以及苗族、彝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蜡染、刺绣、服饰、歌舞等民族民俗文化氛围浓厚。

农业产业让保基群众实现脱贫,旅游产业则让保基群众实现致富。依托优越的旅游资源,保基乡按照全域旅游理念,以格所河峡谷流域的自然、文化资源为核心,以“生态养生、休闲观光、运动体验”为主题,以建成5A级度假区为目标,着力打造格所国际山地旅游扶贫试验区,力争2019年完成4A级旅游景区申报。

茂林修竹、流水淙淙,在陆家寨古榕树群里坐落着一个布依村寨,2017年,村寨建起了有20多间客房的榕宿酒店。

住进酒店,拉开窗帘,河谷对岸万仞绝壁矗立,山间薄雾升腾,仿佛置身天然画卷。

乘着旅游业发展东风,总兵文化园、稻田酒店、树屋酒店、洞穴酒店、悬崖酒店、民宿酒店、观光索道、水上乐园、峡谷漂流、罗潘游客接待中心等项目正稳步推进。

保基“捧着金碗要饭吃”的日子一去不复返,这里已然有了诗和远方。

盘州市保基乡已实现村村通油路、组组通硬化路、所有自然村寨硬化路及串户路全覆盖。图为保基乡陆家寨村通组公路。(张从文 / 摄)

梦圆!奋发读书拔掉“穷根子”

今年26岁的保基乡冷风村女孩张兴甜是幸福的。

2006年,她通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举办的“电波牵手山里娃”活动,第一次走出大山来到首都北京,与北京的小朋友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儿童节,并参观了长城、故宫和天安门。

那一年,张兴甜读小学六年级,北京之行点燃她梦想的火种。她发奋读书,考上遵义医学院(遵义医科大学前身),毕业后回到盘州市一家医院当上了一名护士。

和张兴甜一样,在保基乡,越来越多的家庭通过教育改变命运。

2017年,厨子寨村18岁的周林广拿到北京大学护理学院护理专业本科录取通知书,全家人喜极而泣,整个保基乡也沸腾起来,纷纷为这个农家贫困子弟点赞祝福。

周林广上小学六年级时父亲遇车祸不幸离世,家里在建的房子因为没钱被迫停工,还欠了一笔外债,读初三的哥哥被迫放弃学业,和母亲一起外出务工,留下周林广一人在家上学。

年少的周林广背负了比同龄人更多的压力,他刻苦努力,从初中到高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一边有政府精准扶贫政策的资助,一边有家人含辛茹苦的供养,周林广不负众望,成为保基乡第一个考上北大的学子。

记者电话采访周林广时,他说:“多亏赶上了好时代,毕业后我一定要回报家乡!”

和周林广的想法一样,毕业于武汉大学本科的范洪精到山东一家基金公司上班,收入还不错,但他更看中家乡的发展前景。

2017年,范洪精毅然决定回乡创业,带动村民一起致富。从开超市入手,先后养殖小龙虾,种植草莓和蔬菜,今年6月开起了生态农庄,目前已投入400万元,带动二三十人就业。

教育是拔穷根的根本之策。为了让贫困孩子教育有保障,保基乡持续做好中小学生“两免一补”工作。2016年以来,“两免一补”受助学生16419人次,补助金额1864.55万元;争取“雨露计划”“圆梦行动”“金秋助学”等各类助学补助19.6万元。

近些年,保基乡每年都有一二十名学子考上二本以上大学。越来越多的保基学子,正通过教育改变自己的命运,也改变着保基的命运。

猜你喜欢
州市
广州市海珠区培红小学作品集
广州市培正中学作品集
广州市海珠区培红小学作品集
Beautiful Summer
神奇的七巧板
魔方
My Room
类比法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荷塘月色
两类传送带模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