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陈诗宗 刘定珲 见习记者 / 邓运
六盘水市委常委、水城县委书记张志祥(右)向村民了解红心猕猴桃收成情况。(水城县委办供图)
8月17日至18日,周末。
记者跟随六盘水市委常委、水城县委书记张志祥到蟠龙、米箩、野钟等乡镇、水城经济开发区和部分农业产业园区开展脱贫攻坚“夏秋决战”和农业产业革命调研工作。
在米箩镇食用菌种植基地,大棚内菇架上满是黑皮鸡枞、袖珍菇等食用菌,长势喜人。在杨梅乡菌种场内,自动化的流水线上,一个个菌棒快速成型。
大棚内,张志祥发现了增产空间——目前的菇架只有三层。“能不能增加层数,‘吃干榨尽’大棚的空间,做到物尽所用?”他说,增加菇架层数比修建新的大棚成本低得多,一定要最大程度为群众增收创造条件。张志祥还专门到野钟乡考察烤烟基地、烤烟育苗大棚和烤烟房,准备在冬闲季节让他们派上“新用场”——烤烟地因地制宜种植“短平快”的经济作物,大棚和烤烟房种植食用菌,实现现有资源的全季节利用、循环利用、综合利用。
8月,是水城县最甜蜜的季节,红心猕猴桃、刺梨纷纷成熟,田间地头一派丰收场景。
张志祥最担心的是“果贱伤农”,他先后走进多个乡镇收购点,实地查看国有平台公司的保底收购情况。他反复告诫相关公司负责人,党员干部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时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决不能让群众受到损失,丧失对产业发展的信心。
水城县山高谷深、土地破碎、地形切割深、农业生产条件差,但特殊的山地形貌孕育的“小气候”又为猕猴桃、刺梨等特色农产品创造了绝无仅有的生长条件。
如何让产业创造更大效益,带动更多群众脱贫致富,是张志祥这次调研要思考破解的难题之一。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张志祥告诉记者,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对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作出全面部署,水城县就是要搞好科学规划,创新方法路径,坚定不移把农村产业革命向纵深推进。
他先后来到水城经济开发区刺梨加工厂、龙场乡蔬菜产业园、水城县南部园区宏景公司茶叶基地、水城春茶业加工厂等地,既看“前端”,也看“后端”,认真调查研究水城县的农业产业,找差距、补短板,聚焦精准,尽锐出战。提出要针对不同产业、不同人群,量身打造最适合产业发展、群众增收的途径。
张志祥表示,水城县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大产业“顶天立地”,小产业“铺天盖地”,产业发展的成果要让人民共享,特别是要让群众脱贫致富,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水城县米箩镇润永恒猕猴桃基地航拍全貌。(何思鸣 / 摄)
调研感言
抓住调查研究这个“牛鼻子”
(六盘水市委常委、水城县委书记 张志祥)
开展调查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寻求对策,从而给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对于水城而言,当下最核心的工作是脱贫攻坚,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是实现精准脱贫的根本之策。2014年我到水城县工作后,针对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发展支撑不足的短板,大力实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坚决把低效的传统产业“退”出去,把高效的特色产业“抓”起来。
问题只有在一线才能发现,只有在一线才能找到解决方法。通过对全县25个乡镇街道的调查研究,我深刻地认识到,选准产业是根本,技术培训是关键,农民增收是核心,产销对接是保障。针对水城实际,我们提出了“种植业七长七短、养殖业三大三小”的山地特色农业产业体系;提出了“一分种、九分管”,把技术培训和产业管护结合起来的新型农民培训方式;提出了以“三变”改革为纽带,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民”的发展模式,让群众共享产业发展红利;同时,我们还采取“龙头企业保底销,线上线下一起销”的方法,最大程度保障农民利益。
问题也只有在一线才能看到破解成效。这两年,我们紧紧围绕产业革命“八要素”,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了猕猴桃10.4万亩、刺梨38.9万亩、食用菌3750万棒、桃花蛋鸡养殖130万羽的规模,除此之外,高山冷凉蔬菜、小黄姜、红香椿等产业纷纷“落户”,基本上形成了每个乡镇至少有一个支柱产业的良好局面。
我深刻地感觉到,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作为一个地方的“主官”,要提高驾驭复杂环境的能力,就是要牢牢抓住调查研究这个“牛鼻子”,摒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做到真调研、调真研,从基层一线找到抢抓机遇的金点子,获得加快发展的好办法。
记者手记
只要没有特殊情况,几乎每个周末都在一线调研,这是张志祥多年来的工作习惯。
从乡镇一线工作,到市县多个岗位的历练,30多年的工作经历沉淀下来的宝贵经验,在他调研过程中常常不经意间流露出来。
看准了就干。紧盯红心猕猴桃、刺梨、食用菌和蛋鸡4个“顶天立地”的亿元级产业,一个环节一个环节调研摸透,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安排部署,一抓到底,绝不放手。
想到了就动。利用烤烟育苗大棚和烤烟房来增加一季食用菌的种植,单这一个创意,每年就能增加食用菌种植1290万棒。
和他调研,感受最深的还有他多样的风格。时而盯着“细枝末节”不放,对于产业促增收非要一笔账一笔账算清楚才罢休;时而又“粗枝大叶”,让政府平台公司算大账、算长远账、算社会责任账……
所有的这些,都是他用心于水城这片土地,用情服务群众之举。正如他自己说的:“这一辈子,最熟悉的是农村,最亲近的是农民,最热爱的是农村工作,主政一地,就是要想群众所盼、办群众所需、解群众所难,俯首甘为民之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