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员担当精神培育研究

2019-10-20 12:32马晓南卢兴谭
知识文库 2019年13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党员精神

马晓南 卢兴谭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是国家的希望,高校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中的积极先进分子,是优秀青年的代表,是未来国家和党的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他们能够具有担当精神关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也关乎党的政治生态。分析研究高校大学生担当精神的现状和强化策略,有利于形成高校学生党员担当精神培育的长效机制。

1 高校学生党员担当精神的重要意义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对当代青年给出的深切期望。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担当精神这一优秀品质,一年一度的三月雷锋月更是将这一精神延续至今。目前,全党正在进行的“两学一做”的目的是要提高全体党员的担当精神、责任意识,培养党员们积极主动作为的意识。高校学生党员是大学生群体中的带头者,是党和国家的希望,是未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他们能否具有担当精神、责任意识,不仅仅关乎个人未来的发展,更关乎党和国家的未来。因此,在新时代,思考高校如何培育高校学生党员的担当精神这一问题尤为重要。

2 高校学生党员担当精神的主要内容

担当精神是指某一个个体或者是群体在某一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具备的一种自觉意识。从某一方面来说,高校学生党员的担当精神是他们对国家或是对社会的责任,积极主动承担起社会发展、党的发展的重任的精神,这是每一位积极先进的党员应当具备的精神,这也是党对于每一位党员的基本要求。高校学生党员在校内接受着最前沿的教育,收到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文化碰撞与交流,具有最前沿的思想,最新潮的理念。在大学校园中,高校学生党员的担当精神也有其特别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思想政治担当意识。这是最基本的一点,也是大学生成为党员必须要具备的一点。高校学生党员应当具有坚定的信念、崇高的理想,并且能够对周围的同学产生积极的影响。高校学生党员应当以党的宗旨为出发点,保持着终生学习的观念,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素养、思想政治觉悟。同时在校内也要关心国家发生的实事,将国家发展作为自己发展的动力和目标,从国家发生的大事中获得政治思想提升,提高理论素质。

其二,模范带头担当精神。高校学生党员具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观念,能够对自己的未来做出清晰的规划,能够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实现社会价值而奋斗。作为新时代中的大学生代表,高校学生党员应当作为同学中的模范,担当起模范带头作用的重任,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作为表率。在学习中,应当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要将专业知识学专、学透,并且在学业上积极帮助其他同学。在生活中,应当提高自己的综合软实力,包括领导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等。在党建工作中,应当争当带头人,在党员的文化建设、学风建设上积极响应。在各个方面都要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主动担当起模范带头这一重任。

其三,担当起组织责任。社会的任何时期、任何地方都离不开组织,高校大学生也是如此。组织制度是区分开党员和人民群众的关键,这一制度有利于促进党员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性,在工作中更具有动力。在高校党员这个群体中,组织责任意识意味着学生党员需要充分认识到组织的纪律性,在思想和行动上都要自觉履行责任,主动向组织汇报思想工作以及自身发展。高校党员在其中需要起到带头作用,加入组织、服从组织、发展组织,调动同学们参与校内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关心国家的发展,推动校园的和谐发展。

3 高校学生党员担当精神现状

总的看来,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员都能够认识到担当精神是作为党员的基本,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员也具有一定的担当精神,但是为了肩负起为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重任,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员的担当精神还有一定的成长空间,应该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各个高校、党支部在提升高校学生党员的担当精神的方面还具有一定的新方法可循。

第一,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员的思想意识需要进一步提高。学生党员在提升思想意识方面过多关注个人综合能力的提升,更多体现在学业上,更多学生希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人际沟通能力等。对于学生而言,学习固然是第一重任,但在学业与党建上的平衡就难以达到,导致高校党员对党支部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对党建工作更多是一种完成任务的心态,主动性、参与性不强。只是机械的去完成任务,而没有深层次的思考在这些党建工作背后是什么样的基本理论、什么样的宗旨。

第二,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员的培养方式需要改善。目前高校对学生党员的培训多是以党支部组织各类活动展开,学生党员作为参与者加入其中,并且得到一定的学习和收获。但是多数党组织在培养学生党员时方式比较随意,活动组织者缺少专业性,导致活动的规划性、目标性、学习性不够强,理论上的教育和实践没有同步,使得学生党员在参加完党建活动后对活动主题把握不够深刻,很难领悟历次活动的真正主题,在生活中也很难将理论化为实践。

第三,高校对于高校学生党员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担当精神是党支部选拔党员时需要考核的重要因素,也是必然的要求。但是这种考核往往是流于表面,沒有具体的细则来评价什么样的行为是具有担当精神的标志。因此,在选拔高校党员时,往往通过学习成绩、学生会工作经历来对预备党员的担当精神进行评价,而忽略了其他个人素质的考核。即使选拔出的高校学生党员具有一定的担当意识,具有集体意识、合作意识,但这在后续的评价中仍然是缺少考核与实施的细则,以及针对这些问题的具体培养方案。

4 如何强化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员担当精神

4.1 强调思想的引导作用,提升高校学生党员的担当精神

由于目前部分高校学生党员存在思想认识不全面的问题,因此在高校学生党员的培育过程中,可以考虑换一种方式,强调理论学习的及时性,并且要充分调动学生党员的积极性,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准备课程内容的过程中有利于他们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有利于他们进行总结和反思,提升党性意识。在具体行动上,可以把讲台交给学生,让学生党员们由被动的学习者变为主讲人,从接受者变成传授者,这样能够让他们更加认真的对待每一次党员学习,并且让他们学会思考、学会学习,从内心接受这个学习过程。还可以成立主体学习小组,定期对一些主体进行研究性学习,大家在小组中各抒己见,达到交流、共同提升的效果。再者,还可以探索“党建”、“模范”一体化的工作模式,老师或是优秀校友作为模范,起到带头作用,进行自我剖析和评价,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党员以此为榜样,对自我进行更加深刻的认识,并且形成更加持久的价值观。

4.2 加强能力培养,提升高校学生党员的担当能力

高校学生党员要肩负起建设祖国、民族富强的重任,需要具有一定的担当能力。其一,党支部在发展党员时应当确立一定的标准,找到学生在自身思想觉悟和专业能力中的平衡点,选择出一些能力上、思想上均有塑造性的标杆学生作为加入高校学生党员群体的同学。建立合理、公开、透明的党员发展制度,公示党员选拔过程,在群众有疑问时能够公开、正面的做出回复。其二,在高校学生党员的日常管理中,要加强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意识,要把这种意识形态作为一种常态,在党员学生的宿舍挂牌标注党员宿舍、建立学生党员示范岗、组织党员党建活动、建立党员活动室等等。使党员同学的言行显示在同学们的监督之下,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强化自律意识。其三,要积极培养高校学生党员的综合能力,具有能力才能够担当得起一些重任,党员的时间活动不应当仅局限于校内、党支部内,可以将活动的范围扩大,让党员同学带领其他同学一起参与到活动中,一方面能够调动起其他同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能够锻炼党员同学的责任意识、组织能力,在活动中成长。

同时,应当建立学生党员的责任履行落实制度,营造和谐的党建氛围。将党支部的工作细化,并且下分给每一位同学,使每一位党支部成员有事可做,有任务可考核,调动起每一位支部党员的责任感,将党支部的日常事务以及党建活动都作为己任,在完成工作提升能力的同时,对支部工作建立起责任意识。

4.3 加强实践教育,强化高校学生党员担当实践

高校学生党员的实践活动培育中,学生党员一方面是接受教育的客体,另一方面也是进行自我教育的主体。如果存在一些党支部活动党员参与度不够、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便可以通过志愿实践服务项目化管理方式,让学生党员从党建活动的参加者变为活动的组织者,积极主动的承担起某次活动的开展。学生党员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活动的主题,自主选择活动内容。由于每次的组织者会是下次的参与者,参与者也会变成某次的组织者,这样在学生党员群体中会形成一种互助效应,能够使所有党员在活动时都能够高度配合、高度参与,这样能够达成更多有意义、有收获的党员实践教育活动。

另外,还可以通过走进基层的活动,对一些留守儿童、孤寡老人开展一些帮扶活动,使学生党员在亲身体验中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看见社会的百態,进而能够学会帮助,具有责任担当意识。同时,要及时展开后续的反思交流,让党员同学们分享活动的感受,并且用书面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作为此次党建活动的留底。

4.4 加强监督管理,提升高校学生党员纪律担当

要对高校学生党员进行阶段性的考核,在培养学生党员的过程中加强监督过程,以达到更加稳固的教育成果。首先,要建立一定的量化指标,这些指标应当是可视的、可考核的,并且制定专门的指导老师进行考核和打分。每一个月或是每一季度进行一次阶段性考核,并且开展总结会议,建立下一阶段性的目标,反思这一阶段存在的不足。同时,要开展互相监督机制,通过学生党员的互评发现私下的纪律意识,杜绝言行不一的现象出现。再者,要建立动态化过程管理,有利于加强学生党员的信念教育,全面提高党员培养的质量。对于学生党员中出现的违纪行为,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加强这部分学生党员的思想教育,通过谈心等方式了解学生党员的思想,对其进行适当的引导,减少违纪行为的发生。

5 结束语

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员具有一定的担当精神,但仍存在担当精神不足的问题,缺少担当的主动性。如何使高校学生党员主动、积极的开展实践活动,养成良好的担当意识,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是培育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员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从意识、行为和能力三个方面全面的探讨了培育工作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希望在实践过程中,能够将这些方法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形成高校学生党员担当精神培育的长效机制。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8年度辽宁省高校党建理论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18GXDJ-QN024。

(作者单位:辽宁工业大学)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党员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党员之家
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9514.8万 北京市党员总数:240.8万
新形式下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路径探析
拿出精神
全面从严治党视角下的高校学生党员管理路径刍议
论高校学生党员模范作用发挥
论民办高校学生党员的培养理念及其价值研究
党员标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