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蕾 白宝芬
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大学生群体的学习、工作、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有力地改变了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使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困境和挑战。通过分析困境和挑战的现状,进一步思考和探究如何创新工作内容、教育载体和互动机制,使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塑造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手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要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重要职责。重中之重是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使人们的表达渠道更加多元互动,尤其学生群体中成为了信息交流的主要舆论场,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新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在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下,高校成为了境内外不法势力渗透和入侵的重要入口。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尤其应该与时俱进,加强对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分析研判,积极主动的学习各类新兴技术的应用,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点与优势,不断加强高校舆论阵地的建设,坚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动权和主导地位。
2.1 思想政治理论网络传播观念过于传统
新媒体在我国的起步时间较晚,虽然已有高校已经开始在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中使用新媒体技术开展工作,但是纵观目前部分高校的教育宣传方式,虽然利用了新媒体平台,但传播方式仍然是传统的一级传播模式。由此一来,一方面虽然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仍在发挥积极作用,但面对新形势下的教育环境,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影响力正逐渐减弱。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逻辑思维通常是比较闭塞的,只有对学生的教育,缺乏将线下课堂教育、主题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与线上的新媒体技术有效结合。一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思维传统、固守陈规,对于新事物无法及时适应,习惯于用传统方式来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这成为了许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实效性的重要障碍,导致很难实现新媒体教育工作的优势发挥和创新突破。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传统教育机制的依赖太强,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在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缺乏理论前瞻性,甚至缺乏有效实践, 对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是缺乏认知与探究。
2.2 新媒体传播渠道多元化,大学生思想尚未成熟,制约着教育效果
移动互联网设备的飞速更新,信息技术的进步和普及,为大学生群体提供了多元的意见表达、思想交流的渠道和平台,加之大学生群体自身对新事物的接受度很高,对网络的依赖也较强,日常生活学习中使用网络的频率也在飞速增长。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8年《第 42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以青少年、青年和中年群体为主。截至 2018 年 6 月,20-29 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 27.9%;中国网民中学生群体最多,占比达 24.8%。从有关大学生使用手机上网的情况有关调研来看,微信、QQ 等即时性通讯工具在大学生群体中十分受欢迎。从对手机的应用来看,大学生群体主要利用手机查寻收发信息(聊天)、学习资料、浏览新闻、视频、进行网购等。新媒体传播的多元渠道已基本覆盖了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娱乐等方方面面,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群体的表达方式。在这样的背景下,由于大学生这一青年群体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思想不够成熟,因此网络中哪些低俗、消极等舆论观点冲击着大学生群体,深刻影响着他们看待社会发展,特别是在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时的思想与眼光。尤其近年来,一些西方国家企图通过网络制造不法言论,煽动中国网民,这就不可避免地使大学生群体会受到侵蚀,冲击着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就降低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教育的效果也大打折扣,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添了一定的难度。
3.1 充分探究新媒体技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模式
大学生群体对各种新兴的传播形式、传播技术等相对易于接纳,对各类新鲜事物更具有探索精神。因此,在新时代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一方面,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线下的课堂教育,以及开展各类学生公益活动、兴趣活动等,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入其中。然而要实现教育模式的创新,就必须积极探究新媒体技术带来的教育环境的变化和革新。新媒体环境下,学生可以通过网上平台发表自己对思想政治学习的观点,对实际生活中所面对的各种现实状况的看法。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教育地位几乎是平等的,两者都可以从网上获取各自所需要的信息,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教授者,同时每一个人都是倾听者。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发挥新媒体技术的传播优势,将线下教育活动与线上教育途径相结合,由此充分调动大学生群体对思想政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主动积极参加移动互联网培训,丰富自身对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知识,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3.2 加强对网络舆论导向的监督和引导
当今大学生大多处于价值观未定型的时期,很容易受到各种网络上各种思想的影响。对此,高校进一步加强互联网安全管理和网络监控,对网络信息进行过滤,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纯洁性,营造一种健康积极向上的教育氛围;要始终把握主流网络舆论方向,加强网络舆情研判和引导,主动发声、主动出击,牢牢把握网络思政育人的主导权,切实发挥好网上正面思想舆论引导作用。同时,要着力对大学生开展网络安全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网络素养、政治素养。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我国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亟待改革,必须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特点,发挥新媒体技术优势,增强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切实助力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提质增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基金项目:本文受到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专项项目sksz201614资助。
(作者单位:1四川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2四川大学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