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兴趣融入课堂

2019-10-20 04:24张婧扬
知识文库 2019年13期
关键词:藏书票案例美术

张婧扬

1 背景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相对于绘画类课程,手工类课程更加深受学生们的喜爱,能让学生在参与体验,思考探究的过程当中,了解并掌握相关的美术知识。

《藏书票》是一个选自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五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本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藏书票的作用、要素、历史等知识,简单学习用版画的方式制作一枚藏书票,让学生感受藏书票的魅力,从而爱上书,爱上读书。

2 激趣导入,体验认知之趣

藏书票是起源于15世纪欧洲的袖珍版画。笔者通过与学生的简单交流得知,尽管五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美术知识,有一定的形象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对版画也有初步了解,但多数普通学生对藏书票的认识和了解却近乎于零。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上让学生掌握藏书票的相关知识并体验其制作过程,还是有一定难度。所以在导入部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中提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课堂导入阶段,笔者进行了多种尝试。以下为两则案例分析:

2.1 案例简介

案例一:课前给每位学生准备一本印有藏书票的书,另有两名同学印有普通姓名贴,教师让学生发现是谁的书,如何发现的?从而让学生自主探究藏书票的作用。

案例二:教师与学生进行课前聊天,大致问题有:你们喜欢读书么?都喜欢读什么书?上课后教师继续提问:“继续刚刚的问题,同学们看来都非常喜欢读书,那你们是如何证明是自己的书呢?并看看老师是如何证明的?”教师展示实物,并让学生观察思考。教师最后揭题并点明藏书票的作用:这个贴在书籍扉页的小型装饰画有个专业的名字叫做——藏书票。

2.2 案例评析

与案例一相比较,案例二中在课前与学生进行了简单的交流,既能了解了学生的基本情况,减少他们紧张的情绪,又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为上课做铺垫。

上课后,教师增加了一个让学生讨论并思考的时间,再来进行实物展示有更强的对比性,问题指向更加明确,所有学生都能发现藏书票的存在。藏书票的作用更加能让学生清楚地了解透彻。

3 交流互动,感受实践之趣

在美术教学设计中,不同学习领域的课有相对固定的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应侧重于用美术作品来表达思想,以及批判性地分析他们平时所见的美术作品。《藏书票》一课,由于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需要学生充分理解掌握,加上教师在设计时用简便的材料降低了操作难度,因此在新授部分教师应多花心思将藏书票的相关专业知识讲全讲透。示范时用最直观有效的办法让学生掌握制作步骤,避免失误,争取让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藏书票的制作乐趣。 因此笔者进行了多次设计实践,并及时记录对比分析。以下为三则案例分析:

3.1 案例简介

案例三:教师通过提问学生“我的书上为什么要有藏书票?”让学生思考并总结出藏书票的作用:可以美化藏书,还可以表明是谁收藏的。教师继续提问:藏书票由哪几部分组成呢?版式上有什么特点?并让学生充分利用教材,学会从教材中获取信息,掌握藏书票的特点,解决本节课的重点。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总结出藏书票的特点:图(动物、人物、景物……)文(藏书者姓名、别名、书斋号等)其中重点讲解图1的版式为图文融合。图1:这张藏书票内容是景物,它的版式和其他几张都不一样,这几個的文字图案都是上下结构,巧妙的将文字与图案融合在一起。教师带领学生欣赏大师级藏书票,并让学生讨论说说最喜欢哪一张,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

案例四:教师在课件上放大藏书票,并总结:藏书票除了可以证明是我的书,其实还可以美化一下我的书。教师提出以下三个问题: 1、藏书票起源于什么时候什么地方?2、藏书票以什么艺术形式呈现? 3、藏书票有哪些要素组成?并让学生到书中寻找答案。教师结合学生回答进行总结概括,并板书:图案,文字。教师组织小组结合图片讨论问题:图案与文字的位置是如何安排的?并结合学生回答重点讲解图1的版式为图文融合。随后教师带领学生欣赏四张大师级藏书票:冰心藏书票、鲁迅藏书票、中国最早藏书票和世界第一张藏书票,并让学生讨论说说最喜欢哪一张。

案例五: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发现藏书票是袖珍版画,需要制作底版进行印刷。教师随机为一位活跃的同学制作藏书票,并示范讲解:①在海绵纸上画稿,(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图案可以是你喜欢的任何东西,一定要简洁,文字因为时间关系,可以写藏书者姓名、小名或者别名,西方的藏书票都带有一串拉丁文字,那么中国的藏书票不一定要有)②用秃头铅笔或圆珠笔刻画,一定要有凹槽(可以让前排学生摸一下)③上颜色(颜料一定要调匀,不能厚厚的一层)并拓印在宣纸上。此时进行展示让学生发现出错的过程在于画稿过程中,文字应该反写。教师随即展示透明硫酸纸的运用,并出示分步骤图和板书步骤:画稿、转印、刻画、拓印。

3.2 案例评析

没有创造性的儿童绘画,不是真正的儿童画。从学生作品来看,案例三的课堂效果不理想,学生并未很好的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对藏书票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导致学生作品与教师示范作品重复率比较高,缺乏创意。

与案例三相比,案例四进行了整合精炼。在环节一中已经解决藏书票的作用问题,那新授部分可以进行直接总结,让学生更加明确藏书票的作用。

由于学生的年龄和能力问题,从书本中直接寻找信息后再完整的回答出来或许还有一定难度。但在教师加设问题后,让学生通过三个问题来了解掌握藏书票的历史、形式和要素三个重要信息,不但能让学生有目的地寻找信息,还能快速高效地解决本课的重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

欣赏部分将四幅作品用于讲解藏书票版式问题,目的更加明确,学生更加容易理解记忆。由于藏书票起源于欧洲,因此在大师级作品欣赏中增加世界第一张藏书票,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美术专业知识水平。学生大多喜欢冰心藏书,鲁迅藏书,在回答问题时能利用自己所学滔滔不绝。而由于对中国最早藏书票和世界第一张藏书票的专业知识不够了解,大多会选择避而不谈。因此教师必须对每张作品深入了解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至于课堂氛围冷淡。

案例五中“示错过程”是教师示范过程中的亮点所在。笔者曾反复斟酌“示错过程”的存在意义,但经过多次教学尝试对比和多位专业指导老师的建议,最终决定“示错过程”的存在非常有必要,目的在于增强学生对硫酸纸作用的理解,解决制作底版时文字反写的难度,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的难点。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和对知识掌握程度的能力,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增加并强调分步骤图,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减少失误,提高作业质量,增加成功率,效果更直观。

教师制作时,随机选取一位学生并为其制作藏书票,就需要课前对学生进行交流了解,这也拉进了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的氛围,学生们的创作热情更为高涨。

案例四、五的改变,让整节课堂始终围绕教学重难点展开,引导学生感受美感的多样性,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4 结语

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再处于核心地位,而是扮演促进者的角色。对比《藏书票》的多次授课,并结合实践证明发现,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必须时刻把学生放在主要地位,可以充分利用课前时间与学生进行课前交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调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给与他们充足的时间思考。让学生作为主角参与进课堂,避免整堂课是教师的独角戏,设计让学生能充分动手动脑的教学环节和问题,培养其主动学习的能力,使本节美术课达到预设目标,解决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得以在美术课堂上有所收获和提升才是美术课的最终目标。

(作者单位:常州市新北区魏村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藏书票案例美术
藏书票欣赏
样板案例
美术篇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藏书票
版画珍珠,纸上宝石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难以一致的统计结果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