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生态文明时代哲学与科技范式革命

2019-10-20 04:24水淼
知识文库 2019年13期
关键词:文明绿色生态

水淼

工业文明时代引发的战争思维的哲学危机是建设生态文明面临的最大危机之一。要化解新时代生态文明的危机,还需进行一次哲学和思维方式的革命。换句话说,生态文明作为一类新时代文明,其实就是在天人和谐自然观、利他共生价值观下,包含了经济模式、科技范式以及生活、社会发展、国家治理、哲学与思维等方式变革的新文明路径。

现如今,我国转型社会的内容、结构特征都制约着实际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基于社会转型内容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出发,一方面,传统工业化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另一方面,对生态文明来说,新型工业化有着积极的作用。由此,我国社会转型的结构特征表现为时空压缩性、整体性、社会分化和整合、结构失衡等,对生态文明建设均引发了深远的影响。

1 坚持新型工业化道路,发挥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的协同放大作用

新时代作为十九大的核心词,但是判定新时代的逻辑基础就是社会的主要矛盾的改变。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目标就是提高人民的健康与幸福、生命与生活质量。但是我国工业化道路和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道出由于传统工业化转型的生态维度不足,而引发我国环境污染、资源瓶颈、生态破坏,可见,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我们全面的考虑怎么样的生命观、哲学观和怎么样的科技范式。

首先,对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涉及了新材料、信息、航天航空、生物、新能源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是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力,是强化综合国力以及市场竞争力的制高点。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同时,还需要对传统产业加速实施信息化的改造。有机融合信息产业、传统产业,能够让传统产业这一次得到生机。最大程度上达到资源(物质、能源)投入的降低,达到减轻环境污染的目的,有效的强化社会劳动生产率。

其次,发展循环经济,在新型工业化中融入循环经济理念。推动新型工业化是借助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完善对高新、传统产业的改造。循环经济作为一类达到生产消费领域的物质闭环流动,通过资源至产品接着由再生资源至再生产品的新经济路径,有效的改革了传统经济发展模式“高投入、高消耗、高成本、低产出”的生产模式,转变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步骤,实现物质、资源的最低消耗,统一经济发展和环境的保护。

2 绿色技术开发与应用,强化生态文明与其的协同放大力

绿色技术创新是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撑力。绿色技术创新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机的统一起来,将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取向展现淋漓。由此,在实现生态文明的道路上,大力创新绿色技术体系,最大程度上强化资源、能源的利益效率,消除污染负荷,优化生态环境,深入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传统技术创新强调的是片面的经济发展,绿色技术重视的是人、自然、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协调,展现技术观的生态导向、生态意识。其中我国发展绿色技术的内容涉及了:末端治理技术、资源化技术、减量技术、绿色食品技术、替代技术生态农业技术、清洁消費技术等。虽然我国的绿色技术创新起步不早,但是也逐渐有了自己的特色,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其一就是发展了多门类的绿色技术项目。我国已经开发的绿色技术创新项目涉及超过300个,就生态农业这一领域而言,有着丰富的技术门类,涉及了良性循环多级利用、农业标准化生产、生态因子调节控制、生物相克避害、综合应用等技术,奠定了我国农业的生态化发展;其二构建了多层次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构建了包括政府-高校-企业参与、高校-企业合作等技术创新体系;其三就是诞生绿色技术开发以及产业化生产基地。再者,我国的绿色技术创新的发展兴起了多层次的绿色营销网络体系、提高全方位的绿色技术创新国际合作等。

3 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敛合”,助于生态文明持续健康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和政治转型协同发展是研究生态文明建设与政治建设的重合带,实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一重合带被作为由政治转型的角度治疗生态文明建设中问题的和突破口、切入。第一步:强化法治建设,优化环境立法体系,完善出和生态文明理念相适应的生态环境基本法,确保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综合性的基本法律,给生态环境专门法律奠定立法基础,努力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第二步:强化立法的质量,完善行之有效的立法规划,确保立法的统一性、协调性、全面性。生态文明建设存在一定的特色,包括了生态环境破坏的不可逆性等。这就需要立法的前瞻性,全面的考虑人口、生态规律、资源、经济、社会状况,科学预测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对其社会影响,实现立法内容的合理性。第三步:将生态文明理念体现于立法的原则中,展现“生态与经济社会一协调发展”原则。在生态文明的建设中,统一至人口生产和物质生上,被作为人类社会全面生态化的基础。

再者,还需要强化民主参与,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敛合”。公众、团体和组织的参与程度,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进程息息相关。受到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我国公众的民主参与意识不足,大部分不太主动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过程中。这就需要进一步培育公众的参与意识,借助生态文明教育,确保人们明确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信念,最大程度上获得有效参与环境事务的知识、技能等。同时,参与方式的灵活多样、参与渠道的畅通被视为公众参与公共事务以及社会发展决策的关键条件。

4 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引发了全世界的重视,当代人类面临的生命危机,证实,引发生命危机的深层根源是战争思维的科技范式。要想进一步消除现代工业文明的危机,需要科技进步,需在新哲学与思维方式来指导的新科技革命。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文明绿色生态
漫说文明
文明过春节
对不文明说“不”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文明歌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追踪绿色的秘密
盱眙生态藕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