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新璐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大背景下,如何利用新技术有效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时效性和成效性,成为高职教育发展改革的重要课题。通过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分析,提出科学化引导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及完善互联网信息监管机制等途径,以有效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关键词】:互联网 高校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现代电子信息的高速发展使学生随时都在接受和发布信息,特别是互联网的传播使学生随时随处都能了解接收并传播教育信息,极大地超越了地域的限制。互联网对高校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政治态度、心理发展、道德观念等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认真研究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规律,已成为现实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面对的严峻课题。
一、互联网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
(1)思想政治教育时空限制被打破
傳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有时间、地点、场地、语言等的限制,是一种“面对面”的教育方式。而互联网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则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受教与授教不必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无论是作为授教者的老师,还是作为受教者的学生群体(不单纯指学生,当老师们需要学习时也成为了学生,以下统称为受教育者),只要拥有连通的网络,拥有一台网络终端,就可以全天候上网发布、获取、交换各种信息。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高校的受教育者都可以通过网络共享资源,开展问题咨询,交流学习心得。网络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间与空间,使思想政治教育从“真实的现实世界”走向了“虚拟的现实世界”。
(2)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断丰富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由授教育者根据既定的培养目标和方案选择的,有的比较单调、陈旧;受传统媒介信息容纳少的限制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知识储备不够的影响,受教育者接受的信息量比较少,不能满足受教育者成长成才的需求。而互联网上信息则浩如烟海,既有过去陈旧的信息,也有刚刚产生的新鲜事物,既有传统的,也有现代的,其中也有许多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由于网络具有很强的兼容性和资源共享性,成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信息来源,不断地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鲜活的信息资源,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吸引力。
(3)网络促进了教育工作的社会化发展
网络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社会化。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仅仅围绕着学校、家庭和所处的社交范围进行,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大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和周围的环境,这导致了大学生从面向学校的信息需求进而转向了社会。网络拆掉了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围墙,使大学生可以及时的了解当今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现状,与社会接轨,在比以往更广阔的社会环境中学习积累社会知识和经验。与此同时也给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和机会,每一个关心当代大学生的人都可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正确引导和帮助,实现了高校思政教育的社会化发展,有利于形成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巨大优势。
二、网络环境给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1)网络对教育者权威的挑战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书本知识为基础的,文化知识是教育者灌输给学生,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这样的教育方式主要体现了教育者即教师的权威性。但是在网络的交流平台上,文化信息多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对教育者的综合素养要求更高,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度。网络媒体信息文化传播快、范围广,所以当教育者在传授不具时效性的知识时,会受到学生主体的质疑,失去优先教育的优势,从而挑战了教师的权威地位。
(2)网络信息冲击着高校大学生的思想
在信息时代的网络环境下,网络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大学”。网络世界里,既有各种知识道理,又有丰富的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的教育信息。马克思说过: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除了这些有价值的信息外,一些低级趣味的信息也大量存在,毫无意思的娱乐信息、黄色信息、暴力信息、虚假信息、垃圾信息等。另外,西方国家也通过传播网络信息以向中国传输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思想。网络中垃圾信息的传播会导致高校学生思想的混乱和价值冲突,从而弱化了主流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的教育功能。
(3)西方政治文化的渗透
网络是传播文化的途径之一,西方社会的文化会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造成冲击,影响高校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使政治信仰产生偏差。高校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定型而又思想活跃,可塑性强,在多种思潮的相互激荡、多种文化相互融合的网络时代下,无疑对大学生是一种严峻的考验。如何有效的抵御西方敌对势力的文化渗透和文化侵略,传播先进文化、强化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是网络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挑战。
三、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思路
面对网络环境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加强教育理念、教育环境、教学内容、教育机制、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探索创新。
在教育理念方面,一是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理念,教育工作要真正做到关心学生困难、关爱学生进步,关注学生就业,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基本权利和责任,维护他们的尊严,让每一位学生在校园里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二是要树立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理念,受教育者主体性发挥的落脚点就是从受教育走向自我教育;三是从封闭转向开放的理念,在开放、多元的社会形势下,今天的受教育者其思想和思维方式与以往受教育者不同,必然会导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稳定性被打破,教育模式将会由相对稳定走向开放、多元,所以教育者的思想也要作相应的转变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四是要树立平等互动与疏通引导相结合的理念,要善于在疏通中引导,在引导中疏通。
在优化教育环境方面,要构建学校、社会、家庭有机结合的教育环境,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硬件环境,净化网络的空间环境。 在丰富教学内容上,理论知识要更富时代性、重视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丰富学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知识。 在健全教育机制上,要完善保障机制、强化渗透机制、建立舆情监督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