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倩茹
摘要:扬琴重奏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探索,得到了社会界内人士广泛的好评和认可。本文以扬琴重奏形式的发展为切入点,梳理分析了扬琴重奏面临的困难,并提出了扬琴重奏教学实践中需注意的问题,为扬琴重奏教学实践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扬琴重奏;运用;思考
扬琴传入中国后,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演奏形式,扬琴从最初的戏曲音乐伴奏乐器,发展为兼有伴奏、独奏、重奏等多种演奏形式的民族乐器。扬琴重奏是扬琴极富特色的一种演奏形式,它促进了扬琴艺术的发展,在乐器形制改革、演奏技法、演奏形式、理论研究等各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扬琴重奏对民族乐器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扬琴的四大流派皆是从民间器乐重奏发展而来,广东扬琴起源于广东音乐、丝竹扬琴并由江南丝竹发展而来,四川扬琴取自说唱音乐四川扬琴的器乐重奏伴奏,东北扬琴则是来自于辽南皮影戏的器乐重奏伴奏,可以说扬琴重奏形式在中国的发展与民族器乐重奏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
一、扬琴重奏形式的发展
早期扬琴的重奏形式主要是与其他的民族器乐协调配合演奏,如“江南丝竹”中扬琴被誉为“一捧烟”,而在“广东音乐”中扬琴则被誉为“三架头”之一。扬琴音量宏大,刚柔并济,音色清脆明亮,具有非常丰富的表现力,同时因为它的个性又不是很强,所以很容易与其他民族乐器融合。近年来,民族器乐重奏得到迅速发展,扬琴重奏也在此时脱颖而出,一大批扬琴重奏作品在此时问世并逐步成为扬琴演奏曲目中的经典。
扬琴重奏的形式也在不断发展,从同种乐器的重奏形式上来看,包括扬琴二重奏、扬琴三重奏、扬琴四重奏、扬琴五重奏乃至八重奏;甚至几十架、几百架扬琴的合奏都活跃在舞台上等等。国内高校、专业院校纷纷开设了“扬琴室内乐”课程,并相继组建了多个扬琴室内乐团。随着各大音乐学院扬琴乐团不断成熟,扬琴重奏作品也逐渐涌现,如:扬琴二重奏《音乐瞬间》《别港》,扬琴三重奏《风》《霍拉舞曲》《马刀舞曲》等,扬琴四重奏《军队进行曲》《自由探戈》《匈牙利舞曲》等,扬琴五重奏《Cubana》《茉莉花》《夜深沉》等。
不同种乐器重奏形式包括扬琴与二胡、琵琶、笛子、古筝、大阮等民族乐器构成的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等。如扬琴与二胡组成的二重奏《双阙》,扬琴与琵琶、二胡组成的三重奏《雪山莺歌》,扬琴与琵琶、高胡、大阮组成的四重奏《跟我去南方》,扬琴与琵琶、竹笛、古筝、打击乐组成的五重奏《倾杯乐》等,扬琴与琵琶、扬琴、二胡、琵琶、中阮、竹笛、古筝、笙、打击乐组成的民族室内乐重奏《敦煌》《茶马》等。
二、扬琴重奏发展面临的困难
(一)扬琴重奏的发展受到制约。现代扬琴作曲家们先后创作了一些优秀的重奏作品,但扬琴重奏没有引起作曲家的广泛关注,涉及这一领域的作曲家和扬琴艺术家少之又少。扬琴重奏在我国的创作历史时间较短,作曲家对于扬琴重奏每个声部没有进行系统的、准确的编配,独奏作品与重奏作品也没有形成有机的联系,并且音乐院校近些年才设立专门的重奏课程,部分院校只有民乐乐队排练,大部分学生没有受过专业重奏训练,加之缺乏舞台经验积累,导致重奏实践教学在很长一段时间发展受到制约。
(二)扬琴重奏缺乏民族音乐特征。扬琴本身是一件多元文化的产物,她有着鲜明的民族性和广泛的世界性,现阶段大部分扬琴重奏作品是通过对外国乐曲、独奏作品、流行音乐和民族乐曲进行移植、改编的方式来创作的,很多重奏作品缺乏与中国民族文化艺术和民族音乐特征的广泛融合,能够展现中国民族特色的扬琴重奏作品很少。中国扬琴作曲家必须赋予扬琴重奏作品更多的民族音乐元素,更好适应中国观众的审美,提升扬琴重奏艺术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力,促进扬琴重奏艺术的发展。
(三)扬琴重奏实践教学形式单一。目前高校教师多采用“一对一”形式的教学手段,教学内容以独奏曲教学、实践为主,形式较为单一及局限。这样的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对学生个人独奏水平的培养,忽视了演奏者重奏的整体配合能力,很多演奏者独奏能力很强,但协作能力很弱,往往会制约学生的纵向发展,培养出的学生拥有独奏能力,但重奏和合奏能力缺乏。多數毕业生走入社会时,既没有音乐艺术院校毕业生的学术理论及专业功底,也缺少伴奏、重奏、合奏的舞台实践经验,无法很快融入乐团。
三、扬琴重奏教学实践中需注意的问题
(一)培养学生节奏的协调统一。扬琴重奏最注重的就是团队精神,只有演奏者相互配合、高度协调,才能表达出完美的音乐音效。在演奏重奏音乐作品时,要求演奏者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高超的演奏技术,更要牢固树立团队合作意识,要有服从大局、服从整体的协作能力,个人在演奏中的表现不能过分突出。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要注重彼此之间的协调配合,在保证音符准确、节奏规范、速度统一的基础上,时刻注意调整自己的声部,在音色、力度、音准、速度等方面保持高度控制力,以适应整体的音乐效果。
(二)注重作品与演奏的融会贯通。乐谱就如同文章一样,有叙述和对白,演奏者要提前把各自的声部熟练演奏,注意观察力度、速度、反复、演奏技法等记号,严格按照谱例中的标记进行练习,提前攻克各自声部中的重难点,为集体排练做好准备。重奏不同于独奏,不仅要求演奏者自己的乐器音准,对其他乐器和声部的音高也要仔细龄听,保证音高准确并及时校音,保证各声部在音准上达到一致。演奏者在重奏时不仅需要感情的交流,而且需要心灵的碰撞与共鸣,简单来说就是默契,演奏者不需要语言表达,而是很自然的眼神对视和同步呼吸。
(三)领会内涵与情感的完美表现。扬琴重奏是对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演奏者在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上要做到理性分析、感性演奏,演奏作品不仅要保证音准和乐谱的准确,还要融入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把握好作品想要表达的内涵与精神。要完成一首重奏作品,首先要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理清作品的旋律线条、调式调性和乐段之间的衔接,通过分析研究乐谱,对作品的声部分配、风格特点、组织结构等有一定的认识。演奏者要学会用音符书写人类的情感,用优雅的演奏表达思想,使听众与演奏者在情感上达到共鸣。
(四)训练动作与情绪的力度控制。音乐演奏不仅是听觉艺术,也是视觉盛宴。适当的肢体语言可以提升作品的表现力,向台下观众传递音乐的情绪,演奏者之间的眼神交流不仅是演奏形式上的沟通,还包括演奏者的心理状态以及演奏情绪的转换。当音乐情绪欢快时,演奏者的身体可以随着节奏小幅度摇摆,表现出愉悦、活泼的形象;当音乐情绪细腻婉转时,可以将动作尽量放轻柔,做到从容优雅;当音乐情绪低落时,可以将动作放慢表示悲伤;当音乐情绪豪迈粗狂时,可以将动作舒展,表现有力、坚定,这些肢体语言的运用需张弛有度,动作太多或过于夸张会适得其反。
四、结语
扬琴重奏在教学实践中的发展是一项长期、艰巨、繁重的工作,要立足高校教学实际,结合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人才培养目标,提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扬琴重奏“多元化”教学模式。在音乐专业院校和专业团体广泛开展扬琴重奏教学实践活动,通过举办重奏音乐会、乐队排练演出、参加专业比赛等大学生实践活动,强化和拓展实践教学、舞台教学,全面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使扬琴重奏形式在实践中逐渐发展壮大、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