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大朴
【摘 要】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比2组术中、术后的各项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肺部感染、肝功能衰竭、切口感染以及泌尿系统感染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患者,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医学上应用。
【关键词】开腹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合并肝硬化
【中图分类号】R6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20)09-0099-02
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进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得到有效的普及,其适应证呈逐步扩大的趋势[1]。为进一步提高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选取120例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8例,女42例,年龄27-64岁,平均年龄(53.2±5.8)岁。均经肝功能检测、CT检查与B超检查确诊。120例患者中,合并息肉87例,胆囊结石33例。门静脉在1.2-1.7cm之间。肝炎后肝硬化72例,酒精性肝硬化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患者均行气管内全身麻醉及术前常规准备。对照组: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取右上腹经腹直肌进行切口;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行常规四孔法,在术中维持CO2气腹压在9-11mmHg之间,并取头高肢低、左侧倾斜体位。术后,2组均进行常规抗感染操作,并行引流管留置。
1.3观察指标
具体观察指标包括:①住院时间;②手术时间;③术中出血量;④肺部感染;⑤肝功能衰竭;⑥切口感染;⑦泌尿系统感染。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汇总整理与分析。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采取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使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观察组术后肺部感染、肝功能衰竭、切口感染以及泌尿系统感染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相比于正常人,肝硬化患者发生胆囊结石的几率较高[2]。这是由于在肝硬化时,随着胆汁中未结合胆红素水平的增高,胆汁酸分泌异常,进而导致结石形成。此外,由于肝硬化患者的红细胞生存期较常人短、肝功能代谢异常,致使胆红素代谢发生紊乱,也可导致发病率升高。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并发症发生率低、术中出血量少、手术耗时短的优势,对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的治疗的作用效果显著[3]。临床上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患者,应尽量避免急性就诊,且临床医生必须具备娴熟的技术以及扎实的专业知识,充分把握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适应证,对患者的生理与解刨特点了解细致后,行正确治疗方式[4]。术中、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根源为肝硬化门脉高压系列的病例与解剖发生变化,患者因肝门静脉侧支扩张、凝血障碍以及胆囊静脉扩张,致使患者发生大出血,危机患者生命安全,因此有效控制血量是衡量手术效果的重要指标。
本次研究,觀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肺部感染、肝功能衰竭、切口感染以及泌尿系统感染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5.18)。
综上所述,对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治疗方式,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且其在手术住院时间、控制术中出血量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值得在临床医学上应用。
参考文献
[1]黄善波.腹腔镜治疗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8):69-70.
[2]喻建辉.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硬化的疗效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8):138-139.
[3]冯学军,张纳.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的腹腔镜手术治疗体会[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5,6(15):56-57.
[4]粟劲松.胆囊结石合并肝硬化50例手术治疗临床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5):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