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娟
摘 要:美育是建立在马克思美学思想上的、旨在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教育,又被称之为“审美教育”。通过对生活、艺术、自然事物等的欣赏与发掘,充分调动感官和意识对美的感受。在教学过程中,贯穿美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关键词:初中语文;审美教育;综合性学习;诗词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道德修养为基础,使得学生能够有较为健全的人格,并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初中阶段,语文是比较基础且较为重要的学科,所以教师应该深入挖掘其中的审美教育资源,以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健康个性以及综合素养。
一、语文教育中审美教育不可或缺
审美教育不可或缺,有政策层面原因,有学科因素,也有其实际存在的意义。
1.课标、大纲等相关规定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基础的学科,是实现人际沟通,信息获取的桥梁,并且对情感和道德也有着良好的熏陶和引导的作用。语文学科既具有工具性的属性,也具有人文性的属性。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中共中央国务院也强调:“对于初中生的美育教育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因此,我们要明晰初中语文教学的新目标,将美育融入语文教育全过程,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2.对当代中学生的教育意义
普通高中教育要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力图提升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审美教育应该渗透在语文教学之中,教材中的文章有的文质兼美、读后齿颊留香;有的激越壮阔,彰显阳刚之美;有的清雅妩媚,尽显婉约柔情……这些文学作品展现了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等诸多审美因素。
二、初中语文审美教育渗透的策略
1.细心引导,帮助学生发展深层美
对于人教版教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内容无一不美:拿诗歌来说,李白的诗飘逸、杜甫的诗沉郁、苏辛的词豪放、李柳的词婉约、陶孟的词恬淡无一不美,各有其美:就文章来说,史铁生感人至深的《秋天的怀念》、雨果饱含人道主义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闻一多浩然天地、正气长存的《最后一次讲演》、范仲淹"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的《岳阳楼记》、欧阳修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醉翁亭记》无一不美;《敬畏生命》、《紫藤萝瀑布》无一不体现着一种执著追求的生命美;《春》、《海滨仲夏夜》、《济南的冬天》无一不体现着五彩缤纷的自然美语言美、内容美、情感美无处不在;韵律美、构思美、意境美无所不有;音乐美、图画美、建筑美篇篇皆是;自然美、社会美、哲理美文文皆含。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如此丰富的语感对象,如果忽视了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小而言之践踏教材误人子弟,大而言之贻害教育祸及民族。
不过,对于初中生来说,这些文辞优美、情感热烈、思想深刻的作品,以他们现有的人生阅历、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很难对文本实现全面的、深刻的、多元的认知。所以,这时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就文章中所蕴含的情感进行仔细的分析,让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反复阅读,并给学生创设合理的情境,让学生进行感悟,最终使学生获得对文本的正确的理解,从而更好地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其健康的审美情感。
2.调动学生感知美
语文教学既然是一种艺术,那么教师在教学的活动中就应改运用美的语言、动作、表情、色彩、图画、音乐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创设教学情境,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创造性地组织教学,使学生在愉悦的审美过程中学习知识、学会审美。下面我仅举一些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点感受和体会的例子来对此作一些佐证。
欣赏歌曲。在讲《水調歌头·明月几时有》和《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时,我让学生找来音频文件,上课时加以播放,同时又让会唱的学生一起来唱,听完歌曲后,在学生陶醉于美的情景中时,再让他们自己根据生活体验加以赏析,谈出自己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寻找文本的美,从而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配乐朗诵。在讲授优美的文学作品时,配以和谐的乐曲,甚至由学生自己录制配乐朗诵音频文件加以朗诵。如《星星变奏曲》,配以理查德.克莱斯曼的钢琴曲《星空》美妙无比;《海滨仲夏夜》配以小夜曲,则感受更深。除此之外,有些诗歌直抒胸臆,没有具体的意象,学生理解起来较容易。但是面对这样的诗歌,很容易在教学中平淡如水,这时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鼓励其将自己的真实经历和情感代入诗歌去朗读,并且将感受讲出来加深学生对诗歌美的理解,从而感受诗歌中蕴含的力量,来感受诗歌的外在美。
总而言之,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美育也逐渐受到了重视。我们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特性,采用恰当的方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进审美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丁桂平.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增强初中语文教学效果[J].课程教育研究.2019(41).
[2]李永璞.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策略探究[J].亚太教育.2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