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思彤
摘 要:伴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新课标给教师的教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教学优化就成为了教师教学研究的重点。而班主任作为班级的教学管理核心,负责维持班级体系的有效运作,给任课教师的教学提供背景基础。若班主任不能开展有效的教学管理,那么其他教师也就很难顺利的开展教学优化,达成教学效果的提升。基于此,作为班主任就应该能明确自己的职责,尝试着开展更为有效的班级管理政策,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教学管理;策略探究
小学是学生义务阶段的第一个时期,在这段时期中,学生需要能培养一系列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为人准则,而班主任作为班级的实际管理者,其教学管理是否有效,就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发展的有效性。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各方面发展均不成熟,常呈现出自律能力差的特点,所以小学班主任就应该能将有效的班级教学管理重视起来,通过有效班级管理的进行,保障学生的学习与成长。
一、以身作则,树立良好榜样
班主任作为教学的实际管理着,对于学生有着很强的感染带动作用,若班主任在平时可以严格遵守校规班级,那么学生在平时也就可以受到感染。若班主任平时就常常会出现迟到、早退等违纪情况,那么学生自然也就会受到影响忽视遵守班规校记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小学阶段的 学生来说,其发展阶段较低,心灵较为单纯,更容易受到身边事物的影响。如果班主任在这一阶段能够以身作则,从各个方面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那么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也就会不自觉的收到影响,对自己的行为举止进行规范。并且一个威严正面的班主任形象容易让学生产生信服感,使学生可以更加配合班主任的工作,这对于教学管理的有效开展是非常有帮助的。所以班主任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就要能将自己形象的创立重视起来。
例如,在日常中,班主任要先能对自己的着裝进行调整,要能确保自己的着装合体,这样一来可以给学生带来示范作用,避免出现奇装异服。其次,班主任要能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为了使学生理解班规校级的重要性,教师就可以故意迟到一次,然后在班级上向学生作出检讨,使学生认识到遵守纪律的重要性和触犯规律需要受到的惩罚。
二、公平对待学生,进行“民主式”管理
公平对待学生是班主任进行教学管理的基本原则,但在实际的教学管理之中,班主任总会不自觉的产生一些偏向。这种偏向主要针对于那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和成绩较差的学生而言的,在教学中成绩较好的学生往往会更加受到教师的信任,这就使得很多时候教师并不能公平的对待学生,常常会因为学习较好而减轻惩罚,又因为某些学生学习较差而加重惩罚。但这样的教学管理就会使得很多学生感觉不公平,从而激起其反抗情绪。并且很多时候,学习好的学生其品行就不一定良好,所以为了实现有效管理的进行,教师就要能将公平重视起来,对事不对人的进行管理,尽可能的维持公平。另一方面,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已经开始正常,可以认识到基本的善恶观,所以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时也要能估计学生的感受,不能一味的采取强制的策略,要能多倾听学生的意见,对教学进行调整。这样调整后的教学管理措施在实际的实施中也更容易受到学生的配合。
例如,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在进行班级事务的处理时,发现学生有违纪现象发生,就要能查明学生违纪的原因,并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分析。在其中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来给学生应该收到的出发进行调整,而是应该根据学生实际违规的情况和事情的原委进行合理的处置。又比如在进行班规的调整时,教师就可以发动学生谏言,让学生自己选择合适的班规。这样一来,学生自己制定并同意的班规,其又有什么理由去主动违反呢?
三、优化班干部群体,设立轮换机制
班干部是教学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也是班主任进行教学管理的重要助手,班干部群体能否有效的发挥其效果,就会对教师教学管理的有效性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管理的优化时,也就可以将班干部群体的优化重视起来。一般而言,在当前的小学中,班干部的配置一般是较为固定的,但随着时间推移,有的班干部可能逐渐厌烦了班干部的工作,其对于班级管理也并不用心,这就使得班主任教学管理的压力增大。为了改变这一情况,教师就可以在班级中开展一个轮换制的班干部选拔制度,让学生可以通过突出的表现自己,获取评选班干部的机会。
例如,在实际的班级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建立一个班干部轮换制,其中班干部以两月为一个任期,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对其工作情况进行监督。在任期到达时,班主任和学生就可以通过协商确立其是否可以连任。针对于表现不好的班干部,教师就可以进行罢免,空余出来的岗位,就可以通过学生选举来生成新的班干部。
综上所述,为了实现小学班主任教学管理的有效进行,班主任在教学中就要能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调整。在其中,教师要做到以身作则,树立良好榜样;公平对待学生,进行“民主式”管理;优化班干部,设计轮换机制。
参考文献:
[1]霍桂华.浅谈小学班主任的教学管理[J].中国校外教育,2016(14):19.
[2]倪海峰.如何提升小学班主任教学管理效率[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22):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