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昱熹
最近有幸拜讀了《铜哨声声》这部小说,它讲述了在抗日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前夕,发生在苏北奔腾的维古河旁美丽的杏花村一群天真浪漫的少年成长的传奇故事。这部靠生活的自身细节自然呈现的鲜活的小说,充满了人性之美、人情之美、自然之美与童趣之乐,读之让人欲罢不能。
用抒情文字营造梦幻般意境。作者邹雷的文字能力在《铜哨声声》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从历史、文化、民族、乡土等多重维度描写了不一样的儿童世界,乡野风情、人情冷暖信手拈来。他的笔下,维古河、芦苇荡,蜻蜓、推磨虫都是和人一样有生命、有活力。如描写维古河“从西向东绕过群山,穿过平原,扭动着腰肢一路游来,”又“像贵夫人遗失在大地上的一条银色项链,在太阳的照耀下闪烁着夺目的光芒”,作者尽情渲染了诗意盎然的水乡风情,处处可见营造出如梦如幻的意境,让人陷入其中,如醉如痴。
工笔画式的描写栩栩如生。如看鸬鹚捕鱼,捉蜻蜓、玩“推磨虫”、逮雪兔,生活虽然艰苦,却有挖掘不完的乐趣。再如,妹妹桃子的铜哨如魔哨一般神奇,能指挥鸭子排队,也治好了石头的瘸腿,让鬼子都稀罕不已。作者采用儿童的视角,描写狗蛋在又累又饿的情况下在斑点鸽领航下给胡家送信,拯救了新四军受伤士兵,将战争年代危险的送信活动写得扑朔迷离又牵动人心,展现了一幅不同于现代社会的儿童生活画卷。
故事设置精巧幽默。选择富有童趣的细节,把苦难隐藏其中,让孩子们在带泪的笑声中得到了成长。譬如在《智斗鬼子大狼狗》这一章节,前半部分铺叙了鬼子搜救新四军是如何严密,鬼子的大狼狗是如何凶恶,气氛紧张逼人,小读者的心正随着狗蛋吊到嗓子眼,这时作者不慌不忙地宕开了一笔,描写了狗蛋看到“胡小七家的草狗正在舔大狼狗”怒火中烧,一脚踢了草狗,鬼子大狼狗扯下了他的裤子,现场一锅粥的搞笑场景,不仅解救了新四军战士,让人忍俊不禁,而且又让你觉得这情节非常真实。而后,文中“胡小七边撵狗,边骂狗:你现在是胡家的宝贝了,我胡小七也没你金贵,你该改名叫胡小八。”这一幕很有喜剧性,语言活泼生动,很符合孩子的性格和生活经验。这部小说拓展了儿童文学创作的叙事手法,丰富了儿童文学的创作视野,显示出作家在儿童文学写作领域探索的能力与水平。
人物形象塑造立体丰满。小说塑造了聪明的石头、漂亮的桃子、调皮的狗蛋、泼辣的贵香、精明的胡小七、真诚的富贵、憨厚的二蛋等一个个浓淡互见、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将在乡村摸爬滚打的儿童形象塑造得个性鲜明、丰富饱满。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并不是简单的黑白两种人物,也有生命的中间色,也有“灰色人物”,从而使得作品具有了扎实的烟火气和丰富性、复杂性。譬如,维桥镇上首屈一指的大财主高满堂使诈设计,用低价买农民的地,他儿子高小斧头用武力威胁佃户交租,并不是个好人形象,随着故事的推进,在后半部分,高满堂在民族大义面前,选择民族责任担当,瞒着家人收留掩护新四军林玉。高小斧头和“大狸猫”更是承担了小说后半部分的主要笑点,两人不是冤家不聚头,斗嘴的场面非常有趣。而“大狸猫”鼓励瘸腿的石头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又让富贵把捡来的野兔给石头补身体,让高小斧头帮忙要回桃子的铜哨,她的身上显现了人性的闪光点,给小说抹上了一层温情之光。小说中丰富而立体的人物形象塑造让个人命运和时代的变迁在委婉曲折、跌宕起伏的故事里彼此融汇和相互诠释,既增加了传奇性、趣味性,又体现了作家对民族精神的体认。
关注儿童的精神成长与建构。近年来,随着“儿童本位观”在儿童文学界的兴起,人们往往一味地强调对儿童天性的呵护与对纯真童趣的保护,而忽视了儿童小说应有的责任与使命。儿童文学总是温暖的,美好的,但是这种美好并不是将儿童封闭在与世隔绝的象牙塔中,永远沉醉在欢乐中,它不仅仅该着墨于趣味上,更应该以趣味为手段抓住儿童的心,在春风化雨的文字中指引童年的成长,通过讲述各种生命的体验,在儿童的心灵深处种下美好的情感、坚韧的品质之树,转化成他们未来对人生的生命态度,这或许才是儿童文学真正的启蒙意义。非常可贵的是《铜哨声声》作者,将笔墨聚焦到了儿童个体的精神成长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当石头瘸腿一蹶不振后,奶奶并没有一味地溺爱他,也没有恨铁不成钢地灌输要努力的观点,而是做好引导工作,找“大狸猫”鼓励他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和桃子一起陪伴他,训练他走路,在石头退缩时,适时鼓励他,从而实现了石头精神的成长与蜕变。石头到后来能够团结大家,一起合力救出桃子,这与家人的引导与呵护是分不开的。妹妹桃子为了给哥哥攒钱治病采菱角掉下了河,奶奶非但没有骂她,也没有禁止她从事这么危险的活动。在安抚好桃子后,奶奶教桃子如何划水,陪桃子去卖菱角,在菱角卖不出去时,为了让桃子不难过,又偷偷自己贴钱找人买菱角,这样的故事更是体现了长者的教育智慧。作者通过一个个故事,绘画了一群孩子成长成熟的心路历程,带着节奏,带着温度,层层推进,石头和孩子们的性格成长,由此完成。
传递正能量让读者精神振奋。一把铜哨既写出了兄妹之间纯真的感情,又描绘了战火年代特殊的军民鱼水情,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在桃子坚决不肯把铜哨借给调皮的狗蛋玩之后,揭开了桃子的身世。桃子原来是新四军寄养在石头家里的孩子,但石头一家人在桃子身上倾注的精力比亲生儿子还多。这里的人与新四军感情深厚,从称呼中就可以体现出来,他们习惯称“新四军”为“四哥”,由于日本鬼子征粮和经济封锁,老百姓陷入了饥荒,只能挖芦根吃。但为了招待新四军,老百姓们特地拿出了舍不得吃的珍贵面粉,烙饼给新四军吃。为了顺利转移新四军伤兵,胡家老大冒天下之大不韪将爷爷搬出了棺材。这些细节,充分彰显了那个年代的不一般的军民鱼水情。
说实话,要在现实主义题材的儿童文学中描写好宏大的战争,而不流于说教,不陷入俗套,要写得有意思又有意义,这是对作家的严峻考验,而邹雷给读者交上了一份优秀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