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旅游类院校空乘人才的培养策略

2019-10-20 13:37蓝圆圆
商情 2019年45期
关键词:培养

蓝圆圆

【摘要】当前,中国正面临着从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跨越的重大历史时期,民航业的高速发展引发了对空乘人才的强烈需求,随着民航市场竞争的日趋白热化,如何培养出大批高素质、能力过硬、职业持久力强的应用型高级空乘人才,成为旅游类院校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结合旅游类院校加强空乘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分别从营造人文环境,助推全人教育;基于岗位需求,开发实践教学;塑造专业形象,夯实专业保障;优化评价机制,实时反馈调整等方面出发,探索旅游类院校空乘人才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旅游类院校  空乘人才  培养

近年来,国内民航业呈现出持续高速发展的态势,亟需大批优秀空乘人才用以支撑其可持续发展。旅游类院校因其与航空公司协作资源,在空乘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优秀的师资力量和实训条件,此外,旅游类院校的空乘毕业生也广泛受到院校合作豪华游轮、高端度假酒店、银行、金融、保险等顶级高端窗口服务单位的青睐,是我国民航空乘人才培养和促进就业的前沿阵地。但应注意的是,民航市场专业人才严重匮乏,这与旅游类院校空乘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密切相关。为了促进我国民航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旅游类院校必须立足于自身办学特点,加快转变人才培养理念,探索一条有针对性的空乘人才培养路径。

一、旅游类院校加强空乘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一)民航业发展势头迅猛,空乘人才需求强劲

当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二经济产业受到诸多复杂原因的影响已逐步趋向饱和,国内经济开始朝着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方向发展,航空业正是如此。近年来,中国民航业发展势头迅猛,截止2018年底,国内民航飞机量高达3615架,据波音公司市场预测,未来20年,中国民航运输飞机规模将增至7210架,预计2030年,中国就将超越美国,一跃成为全球第一大民航市场。可见,我国民航业发展势头异常迅猛,而飞机量的不断增多、航线的持续增加、旅客流动人数的逐年攀升、航班密度的持续增大等多重因素也引发了民航业对空城人才的强劲需求,因此,培养空乘人才,特别是高素质优秀空乘人才成为旅游类院校普遍面临的重大课题。

(二)行业内市场竞争激烈,优秀空乘人才匮乏

上文可知,中国民航业发展势头异常迅猛,由此造就了民航运输市场良好的发展态势,这不仅推动了国内大批民营航空公司的崛起,还使得各国航空公司对中国市场的拓展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如此种种导致国内民航运输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面对全球一体化发展形势,各国及民航企业之间的硬件差距逐步缩小,对于民航市场而言,其竞争归根结底是服务的竞争,而服务情况取决于空乘人才的综合素质,这直接决定了航空公司能否取得更加长远的发展、收获更大的经济效益。但从当前国内民航市场来看,空乘人才严重缺乏,高素质优秀空乘人才更是少之又少,这直接影响了民航企业的服务质量。

(三)旅游类院校后劲乏力,人才培养质量下降

我国空乘高等学历教育始于20世纪末,1999年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中国民航大学等一批高校先后开设空乘专业,随之十多年间,空中乘务专业教育多以高职高专学历为主,该专业学生通过在校专业、系统地学习与训练,逐步形成了上手快、技能熟练等特点,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备受各大航空公司的青睐。但从当前旅游类院校空乘人才培养现状来看,后劲不足、文化基础薄弱等成为空乘人才培养的软肋,加上对职业认知的不足,导致空乘人才流失率逐年递增。当前,旅游类院校空乘人才培养模式多采取的是“2+1”模式,即学生在校学习2年,深入企业实习1年,还有很多高校采取的是“1.5+ 1.5”模式,由于在校系统学习专业、文化知识的时间愈来愈短,这导致空乘人才培养逐步沦为速成职业培训。

二、旅游类院校空乘人才培养策略分析

(一)营造人文环境,助推全人教育

人文校园及环境的营造,有助于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人文理念,使其逐步积淀起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了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促进全人教育目标的实现,一方面,旅游类院校要秉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友善、和谐的校园环境,并从设计艺术化校园景观、命名富有空乘专业文化内涵的校园建筑、建造极具人性化的学习休憩场所、设置保证学生安全的人文设施等方面,无形间将人文文化理念灌输于学生;另一方面,学校要立足于全人教育视角,加强空乘专业学生的军事化管理与养成教育,通过双管齐下促进空乘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同时,旅游类院校应加强通识教育,可增设茶艺、插花、音乐赏析、劳作教育等人文艺术选修课程,便于学生选择。学校还要加快推进人文校园建设,立足于空乘专业、职业即产业文化建设,拓展校外志愿者服务等形式,将学生逐步培养成心智和谐、思维开阔、人格健全的“全人”,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与服务意识。

(二)基于岗位需求,开发实践教学

对于高校而言,立足根本在于为社会各行业提供岗位所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旅游类院校亦是如此。为了加强空乘人才培养,旅游类院校要强化校企合作,通过构建实训基地,面向岗位需求,全面开发实训实践现场教学,培养满足岗位需求的高素质空乘专业人才。具体而言,一方面,学校应加快建立健全空乘专业校企合作机制,创新合作内容、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以促进空乘专业学生就业。另一方面,要加强与航空企业等用人单位的沟通与合作,在校内构建航空公司空乘人才实训基地,有条件的可开设航空公司定向班,促进校企无缝衔接。此外,院校应积极推进校企共育战略模式,探索多元化人才共育途径,并与企业协同构建“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委派部分专业任课教师深入航空公司的培训工作中,明晰行业空乘岗位对于操作规范、流程、技能等具体要求,从而不断完善教师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校内外实训实践学习实效性的稳步提升。

(三)塑造专业形象,夯实专业保障

当前,国内多数开设空乘专业的旅游类院校,在师生专业形象方面都出现了弹性大、落实差等问题,为此,要求院校必须为教职工统一配备并发放职业装,并对教师教学活动等提出明确的职业形象要求,并构建起完善的学生专业化管理与淘汰机制,保障院校空乘专业化教育与企业专业化管理的无缝衔接,避免国内民航业因封闭而导致空乘教师无法进入公司开展顶岗实习等问题。与此同时,旅游类院校要定聘请行企专家、校友等来校授课、开设学术讲座,学校应鼓励专业教师定期深入企业挂职培训,并增设行业特殊人才引进渠道,以此提升师资队伍的专业化程度。除此以外,旅游类院校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面應严格满足企业要求,力求实现专业、仿真、实境,致力于打造“空地一体”格局,并引入撤离舱、动态舱等极具示范性、引领性的项目,以更好地满足行业的前沿需求,为专业空乘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四)优化评价机制,实时反馈调整

空乘行业隶属服务业,因而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综合素质高、服务能力过硬的空中服务专业人才。但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很多旅游类院校在空乘人才培养方面过分关注课堂教学质量监督与评价方面,而 缺乏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实践技能等综合素质的考评、反馈与调整,这导致空乘人才培养与行业市场要求不相契合,人才供给严重滞后于行业发展需求,并直接引发航空企业招人难、学生就业难等供需矛盾。为此,旅游类院校必须在完善校企合作机制的前提下,不断优化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建立起以航空企业、校外专家、高校管理者、专业教师、学生等多元评价主体在内的应用型人才考评机制,逐步调整空乘人才的培养目标、 毕业要求及专业课程体系,以此提高旅游类院校应用型空乘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与就业水平,以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三、结语

作为一项特殊的职业,空中乘务不仅要保卫生命安全,还需兼顾舒适与愉悦,这要求空乘从业者不仅具有良好的个人形象,还需要具备完善的专业素养,既具有熟练的客舱服务理论及技能,还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根基,如此,方可实现处变不惊、临危不乱、游刃有余。随着民航业发展步伐的逐步加快,民航运输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这对空乘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为此,旅游类院校必须致力于培养大批高素质、职业持久能力强的应用型高级空乘人才,以更好地适应时代要求,助推我国民航业的健康、持续、规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红岩.应用型高校建设与空乘专业人才培养——以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为例[J].文教资料,2019,(13).

[2]艾乐.对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高校空乘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探讨[J].大众文艺,2018,(21).

[3]许赟. 台湾旅游类高校空乘人才培养的特色与启示——以高雄餐旅大学为例[J].江苏教育研究,2018,(Z3).

[4]龚艾蒂.基于岗位胜任力的高校空乘专业人才培养特点研究[J].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4).

[5]田宇. 本科空乘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02).

猜你喜欢
培养
中等职业教育名师培养与名师成长探析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谈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