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第三方支付对广义货币供应量 M2的影响,建立VAR模型作经验证明。最终,本文得出结论:第三方支付会使得 M2 总量扩大,影响大小在 0.40%-0.68%左右,第三方支付通过积累沉淀资金,使资金在货币层次内转移,影响了广义货币供给,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实施产生了冲击。
【关键词】第三方支付 货币供应量 M2 货币乘数
一、引言
第三方支付涉及的资金主要是用户在线上或线下购买商品和服务、并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的对价。用户为了进行购买交易,有可能预先向第三方平台账户存入部分金额,也可能在支付时利用第三方支付网关直接调用银行卡内资金,无论哪种方式,都会使资金脱离银行系统,进入第三方支付平台,会对广义货币供给产生影响。本文通过建立VAT模型探究第三方支付对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影响。
二、文献综述
1996年国际清算银行与电脑专家小组共同出版《survey of electronic money》一文, 文章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分析了电子货币对货币乘数和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认为电子货币与货币流通速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Solomon(1997)通过实证检验了电子货币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若将电子货币也算进货币供应量,则电子货币对货币乘数具有显著扩大影响。AleksanderBrentsen(1998)分析了电子货币对货币需求和货币乘数的影响,认为电子货币降低了人们对货币的需求,进而影响货币乘数和货币政策有效性。Benjamin Friedman(1998)认为电子货币由于对传统货币具有替代作用而影响到货币乘数和货币政策有效性。何茜(2016)认为第三方支付对货币供需影响的主要通过纸币替代效应和货币乘数效应两个机制进行。梁燕子(2018)在研究第三方支付对宏观货币流动性的影响时主要从现金漏损率和货币乘数两大机制出发。同时,作者认为电子货币的出现影响到了央行对货币的垄断发行权,降低了央行对货币发行和流通的控制能力。何茜(2016)采用OLS方法估计货币乘数 K1、K2与第三方货币电子化的相关性。得出第三方货币电子化指标与 K1 的负相关性是显著的,说明电子货币的快速发展对现金和银行活期存款有着明显的替代作用,与K2的负相关性统计上不显著,故作者认为第三方支付对定期和储蓄存款的影响较小。
三、实证分析
本文选取 2007-2018 年间的月度数据。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数据来自易观网站;货币供应量数据在来自中国人民银行,M0、M1、M2余额月度数据;货币乘数 K1、K2以及货币流通速度 V1、V2由笔者计算得到,计量软件为Eviews。
由于名义GDP数据是季度数据,为了剔除季节性因素影响,本文采用X-12ARIMA 方法进行季节性调整。然后采用ADF方法检验各序列的平稳性。:
检验结果如下:原变量序列均不平稳,但经过一阶差分后,均为平稳变量。说明M1、M2、lnM1、lnM2、K1、K2、V1、V2 都是一阶单整序列,满足协整检验和构建 VAR 模型的条件。
在建立VAR模型后,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进一步探究变量数量上的因果关系,由于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不要求序列平稳,为更好解释经济含义,采用lnM2和lnTP序列进行,可得出以下结果:模型1中,在 5%显著性水平下,lnM2不是lnTP的格兰杰原因,但是lnTP是lnM2的格兰杰原因,即第三方支付备付金规模与广义货币供应量M2存在单项因果关系。第三方支付备付金规模是引起广义货币了总量变动的Granger原因,两者存在数量上的因果关系。但这一关系在模型2中不成立,引入后一时间段,lnTP与 lnM2 之间数量变动上的因果关系不再成立。
最后从脉冲响应结果可得,模型 1 中,lnTP(-1)的一单位变化,将对lnM2(-1)带来一个正向的冲击,且这一冲击在第12期(一年)后稳定在0.0068(0.68%)左右。引入政策生效后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数据建立的模型2中,lnTP(-1)的一单位变化,同样对lnM2(-1)带来正向的冲击,但这一冲击最终稳定在 0.004(0.4%)以下。说明lnTP(-1)对 lnM2(-1) 的冲击减小。
四、结论
第三方支付发展至今,对广义货币供应量M2既有总量上的影响,也有结构上的影响。首先,第三方支付对M2总量的影响方向是正向的,即第三方支付的发展使得广义货币供应量总量增加。这一影响的机制可能是第三方支付导致资金在货币层次间的转移,货币从M0流向M1和M2,形成非金融机构同业存款,部分存款无需纳入准备金缴纳基数,因此相比原先的活期、定期存款具有更大的货币创造效应,而使得M2的总量有所增加。由于在货币内生性假设下,广义货币供应量主要受国家总体经济发展速度等的影响,故第三方支付备付金规模变动对M2总量变动的影响仅为0.40%-0.68%, 比例较小,但基于目前182.67万亿元的广义货币供应量规模,影响仍不容小觑。
参考文献:
[1]何茜.第三方支付交易量對货币供应量影响的实证分析[J]. 经贸实践,2016,(2).
[2]梁燕子.基于互联网的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和货币流动性的影响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8.
[3]周光友.电子货币的替代效应与货币供给的相关性研究[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9,(3).
[4]杨弋帆.电子货币对货币供给及货币乘数的影响机制研究——包含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三级创造体系[J]. 上海金融, 2014,(3).
[5]李淑锦,张小龙.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对中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J].金融论坛,2015,(12).
[6]张文庆,李明选,孟赞.互联网金融对传统货币政策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第三方支付视域[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3).
作者简介:于江超,男,湖南永州人,汉族,学历:硕士在读,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方向:现代市场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