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代专题博物馆展览策划的几点思考

2019-10-20 14:21臧晓敏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16期
关键词:新时代

臧晓敏

摘 要:新时代专题博物馆应立足时代要求,找准自身定位,充分发挥专题展览的媒介作用,通过高水平的展览策划,让“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地生根。作者以无锡市周怀民藏画馆为例阐述其展览策划方面的实践与尝试,探索展览策划的方式、方法,为新时代的专题博物馆的展览策划工作提供一些新的思考角度。

关键词:新时代;专题博物馆;展览策划;周怀民藏画馆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国内博物馆数量已经超过5000家,传统的综合博物馆带动行业博物馆、生态博物馆、数字博物馆等新兴博物馆蓬勃发展起来,以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领域不同学科体系为表现内容,侧重专业性和针对性的专题博物馆更是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专题博物馆的专题性是一把双刃剑,在向大众传播专题知识的同时,展览策划往往容易出现定位不够明确、主题不够突出、学术研究不够专业、展品内涵挖掘不够深入、展陈形式单一无特色等常见问题。如何使专题博物馆适应新时代的机遇和挑战,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要求,转变过去“以物为中心”的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原则,更好地发挥专题博物馆的职能,是值得充分研究探讨的命题。笔者以无锡市周怀民藏画馆为例,就如何更好地开展专题博物馆展览策划工作进行了一些探索。

1 紧扣时代主题,找准专题定位

在党的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长期的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向。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新时代专题博物馆展览策划上要紧跟时代,结合自身找准定位,秉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推出融时代性、针对性、学术性、艺术性于一体的高质量展览。

无锡市周怀民藏画馆是为纪念我国著名的书画艺术家周怀民先生而建造的集陈列、展览、研讨等为一体的专题性美术博物馆。1987年在无锡市河埒口处建馆,后于2016年迁址于无锡市运河公园处。迁址后的周怀民藏画馆在原有的基础上丰富了内容,增强了观众的观展体验。新馆内增设了周怀民生平事迹展,展厅中对于周怀民生活中的家居陈设和作画场景都作了复原场景展示,并以編年体的叙事方式对周怀民的生平事迹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配合图片、实物、文字及讲解,观众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周怀民的艺术人生。同时展厅还陈列了周怀民捐献的古书画作品、当代名家及周怀民个人书画作品,观众可以在馆内近距离地欣赏到周怀民捐献的珍贵书画作品。弘扬了周怀民爱国、爱家乡、无私捐献的精神,传承了文化,发挥了藏画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临时展览的加入为展览注入了更多活力与变化,也让观众对博物馆充满着新鲜感和信心。周怀民藏画馆结合办馆宗旨,开辟出一片区域,定期举办无锡乡贤书画展、无锡中国美术家会员书画个展、无锡太湖画派作品展等专题展览。近三年来,馆舍举办了“以画会友——民间杨雨青绘画作品展”“以画会友——陈长来中国画展”“为有暗香来——周国瑾书画艺术作品展”“梁溪名家美术作品邀请展”等一系列临时展览。此外,为了让更多的观众近距离感受周怀民的崇高精神、艺术风采和人格魅力,无锡市文广新局、无锡博物院、周怀民藏画馆经过慎重策划,分别于2016年10月13日在南京博物院、2017年5月12日在国家博物院举办了“艺术长存 湖山生色——周怀民捐赠书画展”全国巡回展,反响热烈,得到社会的一致好评。

2 增强文化自信,突出地域特色

中国广博的地域,悠久的历史,在不断发展演变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地域文化,这些不同的地域文化相得益彰,将共性与个性相统一,造就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民族复兴,是每个文化工作者肩负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一座坐落于不同地域文化下的专题博物馆对于传播地域文化精神和思想,以及弘扬民族文化自信都有着非同寻常的作用和意义。一个地域所独有的地理位置、建筑模式、城市布局、民俗风情、语言表达等都具有当地地域文化的独特性,一座博物馆就是其所在地域的文化标志,无论何种内涵的专题博物馆都应该是主题突出、个性鲜明、能彰显地域文化特色和民俗特性的。西方不少专题博物馆非常注重对其所在地历史的挖掘,展览的策划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对于国内的专题博物馆都具有学习、借鉴的价值。例如,美国芝加哥历史博物馆对于芝加哥城市历史进行充分的研究和挖掘,博物馆通过琳琅满目的永久馆藏陈列和巡回展览向观众展现了芝加哥的城市历史和发展历程,以史为鉴,警醒人们奋斗更美好的城市未来。在提倡博物馆发展多元化、差异化的当下,专题博物馆只有结合自身充分挖掘所在地的地域文化,在展览策划上充分把握展馆自身的地域文化优势,选取并挖掘展览和展品的历史文化内涵,突出地域风格、民俗特色,才能使专题博物馆具有自我的独特个性。

无锡位于太湖流域,有“太湖明珠”“江南鱼米之乡”的美称,3000年的吴文化历史加上民族工商文化的支撑,造就一代又一代的历史名人,在书画上更是具备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形成了独特个性的太湖画派。无锡周怀民藏画馆馆舍坐落于无锡市梁溪区古运河畔的运河公园内,馆舍是对创建于1910年的九丰面粉厂厂房进行再造而成。建筑为民国传统清水墙,与江南水乡文化相吻合,也与周怀民水墨文化艺术相契合,展馆和何振梁与奥林匹克陈列馆、中国民乐博物馆等构成无锡文化艺术休闲群体。周怀民先生祖籍无锡,与太湖画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展览策划方面,周怀民藏画馆明确定位,突出特色,力争打造无锡书画家的展览平台、研究基地。

3 注重学术研究,挖掘展品内涵

北京大学丁宁教授认为,“博物馆要具有当代的活力,必须时时思考自己的文化能量,而且这种能量可能不是现成的,需要认真发掘和开拓,把艺术更为内在的联系忠实演绎出来。所以,认真而深入地研究显然成为当代博物馆的一个基本的任务。”学术研究是博物馆办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对于专题博物馆的展览策划所依据的学术研究应更具专业性和针对性。馆方的学术研究人员应对展品进行深入而全面的研究,充分挖掘展品的内涵,以此掌握展览学术研究的话语权和权威性。此外,学术研究人员应与展览策划人员通力合作,将学术成果与展览相结合,对展示的文字说明、图片、影像资料等要进行分类和再整理,以观众的需求为基础,针对性地讲解或呈现。这样不仅可以让专业观众获取专业知识,同时又将复杂和高深的学术命题通俗化,普通的观众也可以以轻松有趣的方式体验展览,和而不同,相得益彰。展览策划上从小处、实处的科研抓起,从观众的角度考虑,专题博物馆的学术定位才能更明确,科研成果才能更具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所策划的展览才能更具有品味,赢得观众的喜爱。可以说,只有将学术研究成果巧妙地转化,才能成就一场集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和通俗性为一体的优秀展览。

无锡市周怀民藏画馆在秉持学术策展的基础上,以研讨会、座谈会的形式开展学术沙龙活动,进行学术交流,挖掘展览内涵。如2016年和2017年配合“艺术长存 湖山生色——周怀民捐赠书画展”分别在南京博物院和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了两场高规格的周怀民学术座谈会。对于书画展览的宣传、推进、交流及周怀民的艺术、传统书画的研究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4 “让文物活起来”,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近几年“让文物活起来”成为文博界热议的话题,不少专家学者提出了让文物多多“苏醒”,加强馆与馆之间的“流动”,让文物“活起来”,对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有着积极的意义。新时代下,一些专题博物馆展览内容已不仅仅局限于馆内的收藏作品,馆与馆之间逐渐加强合作与交流,通过联展、借展、巡回展等形式使更多“文物说话”,充实了展览内容,实现了互利与共赢。这样的经营模式值得鼓励,也值得众多博物馆借鉴。除此之外,以在民间收藏为宗旨,策划公众收藏作品展也越来越成为不少博物馆的一项策展方案和办展内容,不仅可以通过展览拉近与民众之间的距离,消除隔阂,还可以在此过程中发现民间珍品。

2017年1月22日,“以画会友——民间杨雨青绘画作品展”在无锡市周怀民藏画馆开幕。展览展出了民间收藏的杨雨青先生各个时期的绘画精品60余件,呈现了杨雨青先生50年藝术生涯各个时期的作品。配合该年度馆内举办的“一展一座一刊”系列书画活动,收到良好的民众口碑。

5 丰富展陈形式,用科技手段打造智慧博物馆

过去博物馆传统单一的展览、展陈形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的需求,专题博物馆也应在这方面结合展品和展览主题进一步加强探索与尝试。一个优秀的展览展陈创意,可以呈现出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例如不少博物馆配合展览变化出不同的展示空间,展厅内设计有地台空间、交错空间、流动空间、四维空间等。展览在户外呈现时,更像一次综合的“行动”,如美国艺术家克里斯托的“包裹艺术”作品展。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展览策划的过程中,应将展示文物的文化和艺术作为展览内容的核心,而不是表面的装饰、装潢。

21世纪数字博物馆、虚拟博物馆、智慧博物馆等相继出现,预示着未来博物馆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高新科技在博物馆展览中的运用,实现了更多展览资源的共享,同时对于文物的保护和修护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一些展览中VR、AR、AI、3D等新科技手段的应用,增加了更多感官体验,成为一些展览的亮点,观众得到更多的互动体验。新时代专题博物馆应结合自身的独特性,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将高新科技更合理有效地运用到展览之中,进一步提高展览的质量。

2019年2月无锡市周怀民藏画馆推出了“汲古循道——文房与书画展”,展览中不仅展示了文房用品、书画作品,还配以展出植物盆景,具有相当的艺术欣赏价值,收获了一批粉丝。此外,结合时代的发展和高科技网络的普及,周怀民藏画馆推出了“智慧博物馆”,并对系统进行进一步升级,观众可以利用手机,随时“进馆”参观,参观者不仅可以通过手机观看作品,还有相应的讲解功能,同时逐步推出“将博物馆带回家”板块,展现一场“永不落幕的展览”。当然,由于有限的场馆条件、专业人员的缺乏等多方面因素,馆舍所呈现的展览形式还缺乏更多的创新,这也是周怀民藏画馆工作中需要不断学习、改进与实践的课题。

我国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也指日可盼,未来将谱写出更加美好的篇章。专题博物馆的展览策划面临着新时代的机遇和挑战,在秉承“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博物馆如何搭建起与观众沟通合作的桥梁,依托展览发挥博物馆的功能,形成与观众良好的互动循环,真正地做到馆、人、展水乳交融,对于我们博物馆策展人来说,都是值得进一步思考与探讨的时代命题。■

参考文献

[1]卢炘.中国美术馆学概论[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

[2]曹兵武,崔武.博物馆展览:策划设计与实施[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5.

[3](美)珍妮特·马斯汀.新博物馆理论与实践[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新时代
新时代网络新闻采访特点研究
新时代小学教育管理的发展方向及思路创新
基于人才成长的乡镇成人教育研究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管理研究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台出镜记者如何做好新闻报道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