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与血,珍宝岛一九六九

2019-10-19 16:35吴健
新民周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珍宝岛边防军苏方

吴健

今天的中国和俄罗斯已建立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但发生在50年前的珍宝岛武装冲突仍是两国关系中一个绕不过去的重大事件。1969年3月2日至17日,苏联军队入侵中国领土珍宝岛,并向中国边防巡逻分队开火,中国边防军奋起反击,成功保卫珍宝岛,捍卫祖国神圣领土。今天,我们重温当年的战斗经历,并非简单记住战火的无情,更要汲取中国军人的英勇与智慧,同时回首那场战斗之后的五十年默默戍边往事,为这群最值得我们骄傲的群体点赞。

遥望滔滔乌苏里江水,呼啸奔涌着一路向北,历代戍边军人所留下的珍宝岛精神也像那江上翻卷的浪花一样,一浪高过一浪,激励着国人奋发进取,开创未来。

在冰封的江边巡逻的中国边防兵。珍宝岛战斗英雄冷鹏飞曾为战友写过一首戍边练兵题材的诗歌:“练,为革命而练,20里地一身汗。练,把意志练坚,把骨头练硬。”在那一代军人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群英雄真正的模样。英雄,是在国家危难时冲锋在前的旗帜,更是在岁月长河里坚守本色的楷模。

在中国黑龙江省东北部,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有个面积仅有0.74平方公里的小岛。小岛两头尖,中间宽,形似中国古代的元宝,故名珍宝岛。珍宝岛东面与邻国苏联隔江相望,相距400余米。自古以来,珍宝岛就是中国领土。1967年以后,苏联单方面将乌苏里江和黑龙江两江主航道中方一侧的岛屿划去600多个,珍宝岛也在其中。随后,中国边民在珍宝岛北面不远的七里沁岛进行的冰上捕鱼等生产活动,苏联克格勃边防军不断干涉。1968年12月至1969年2月,苏方拦截并殴打中方巡逻队的事接连发生。

1968 年底,乌苏里江封冻后,江上面积仅0.7 平方公里的珍宝岛成为双方斗争的焦点。从1968 年底到1969 年初,中方定期证明乌苏里江控制权的照片,这张在封冻江面上拍摄的照片中反映中方抢险小组人员与无理阻挠的苏方人员对峙,苏方出动一辆BTR-60PB 装甲输送车和一辆嘎斯-69 汽车进行伴随监视。1969 年2 月7 日,珍宝岛上发生苏军首次鸣枪(未伤人)事件,宣告苏方采取了更加危险的举动,中央军委随即同意黑龙江省军区做好应变计划。同月,沈阳军区成立虎(林)饶(河)前指,为抗击苏军做好战斗准备。

1967 年12 月13 日,中国农民在七里沁岛维护主权,苏联第1边防哨所人员名为用“肚皮战术”(即手挽手组成人链)驱赶中国农民,但实际上有多人手持桦木制成的长木叉行凶。之后,苏军一再出动装甲车、卡车运送军人上岛,拦截登上七里沁岛、珍宝岛的中国边民和边防军人,甚至公开用棍棒殴打中国军人,造成事态持续扩大。

这张照片反映了中国边民与苏联边防军的争论场景,左边一辆解放牌CA-10卡车上涂写着带有时代气息的革命口号,而前方的苏军BTR-60PB 装甲车却虎视眈眈。

1969年珍宝岛自卫还击战中,冷鹏飞指挥部队分别在3月2日和15日连续两次打垮苏军冲击,荣立一等功。尤其是3月15日战斗前夜,冷鹏飞敏锐意识到不甘心失败的苏军要动用坦克等重武器,于是安排战友在苏军必经的三个地点同时开始布雷——江岸通道上两个、岛西江汊上一个,将伪装雷混在江面冰雪的凹凸中。雷场布设完毕后,一个班的战士在岛西高地上潜伏下来,掩护第二天的巡逻。果然,15日凌晨4时许,潜伏分队发现,苏军数十人趁拂晓前的黑暗,在六辆装甲车的掩护下从珍宝岛北端侵入,潜伏在丛林之中,企图袭击守岛的中国边防部队。苏军与我军的计划居然不谋而合,都是由潜伏部队掩护第二天的行动,但对方选在凌晨三四点钟上岛。此时,我军小分队已经潜伏了四个小时,也决定了战斗的胜负。

1969年3月2日上午,中國边防分队30人分两组登上珍宝岛巡逻,苏军迅速乘装甲车上岛拦截。据后来得到的消息显示,远东苏军指挥机构这时已下令,指示驱赶中国“越境”人员,必要时可以开枪。苏军上岛立即摆开战斗队形,要求中国边防分队退回,中国边防分队实枪荷弹与之对峙。此时,潜伏的中国边防分队则出现在苏军侧后。苏军发现腹背受敌,慌乱中首先开枪,珍宝岛战斗就此打响。这张照片就是当天冲突爆发前几分钟拍摄的,也是被中俄相关分析文章广泛使用的照片,显示中国军人均倒背步枪,没有采取直接带有敌意的持枪状态,证明苏方有意挑衅在前。

战斗前夕的苏联第69边防总队队长叶甫根尼·扬申中校(左),他在3月2日首先悍然下令開枪,并企图用两辆装甲车、一辆军用卡车和一辆指挥车在珍宝岛东南侧截断中国巡逻队的去路。结果没想到中方第一巡逻队在岛上遭苏方突然开枪伤亡六人后,周登国等组成的中方第二巡逻队立即从侧翼对着苏军指挥组猛烈射击,据当时在岛上指挥战斗的解放军第73师第217团第1营营长冷鹏飞回忆:“……这一梭子打出去了,打得特别解恨,敌人指挥组的七个人,就像是谁喊了‘卧倒,齐刷刷地躺在冰道上。”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战,解放军一举摧毁苏军的指挥车、装甲车及卡车各一辆,击伤装甲车一辆,取得首战胜利,而扬申本人也被击毙。

1969年3月15日上午9时多,苏军终于亮点最后底牌——三辆T-62中型坦克,五辆BTR-60PB装甲车,越过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向珍宝岛逼近,乌苏里江对岸的苏军大口径火炮和机枪火力同时封锁中国江汊,拦阻中国江岸上的部队上岛。面对敌人坚固的“乌龟壳”,火箭筒手华玉杰沉着应战,勇敢地在超近距离打击敌装甲目标,200米不打,100米不打,70米不打,直到最佳的50米距离才开火,一下子把掩护坦克的苏军装甲车打冒烟了,一声巨响过后,车就不动了,令敌坦克变成“孤家寡人”。这里有个细节,这次战斗虽以解放军胜利告终,但也暴露出解放军反坦克武器的薄弱环节,像华玉杰扛着的班属56式40毫米火箭筒,直射距离仅100米,射击装甲稍厚一点的装甲车辆就会发生跳弹,最终是上海江南造船厂专门研究出一种防滑帽解决了难题,立即投入大批量生产,配发部队。

苏联镜头里留下的1969年3月15日两辆被击毁的BTR-60PB装甲输送车,其中就包括华玉杰的战果。

打响珍宝岛战斗第一枪的解放军副连长周登国(上图右)拿着苏军炮弹壳,控诉苏联武装侵犯中国领土的罪行。从他手里拿着的弹壳外观看,应是苏军BM-21“冰雹”火箭炮发射的122毫米杀伤爆破火箭弹的残段,而参考苏方档案,在与解放军作战不利的情况下,苏联不光出动克格勃边防军,连正规军摩步第135师也投入其中,像该师的“冰雹”独立火箭炮营也参加战斗,这也是这种武器首次投入实战,但仍然没能挽回失败的结局。

珍宝岛最激烈的战斗发生在1969年3月15日,而且此战从装备上讲完全是不对称的,苏方参战的是以坦克装甲车辆为主的机械化部队,而解放军主要是以炮兵、步兵为主的边防军。我军部署在纵深的只有炮兵师属56式85毫米加农炮,它实际是参加过二战的苏联D-44加农炮的仿制品,装备的被帽穿甲弹和尖头穿甲弹只能在50-70米的距离上才能击穿120毫米厚的垂直靶板,对付类似苏军T-62坦克的正面装甲,常常出现跳弹,即使击中也不能有效击穿。

冲在最前面的545号坦克被解放军吸引到珍宝岛西南端最狭窄的河汊里,那里封冻的江面上布设有用白布覆盖伪装的地雷,当545号车带头的坦克排出现后,解放军用无后坐力炮和火箭筒进行密集攻击,545号车炮塔左侧下方的80毫米垂直装甲板被一发弹丸击穿,为躲避炮火,545号车急忙往回跑,却在河汊冰面上触雷,左侧履带被炸断,乘组人员被迫放弃坦克。可以确认的是,之前称列昂诺夫从炮塔舱口逃生被击毙是误传,真实情况是以他为首的三人从车底安全门逃离,但他和545号坦克驾驶员A·库兹明列兵先后被解放军轻武器击毙。

列昂诺夫生前的最后一张照片,他认为T-62坦克可以沿着结冰的河汊插入解放军后方,这是因为他本人曾上过珍宝岛,自认为熟悉地形,迂回解放军后方能起到围魏救赵的作用。然而,他犯下一个致命的错误,就是不清楚岛上的解放军到底有多少人,也不知道解放军反坦克武器部署在哪里。更致命的是,他根本不懂步坦协同,边防军与坦克兵之间甚至没把电台调到同一频率,意味着他们之间根本无法建立通信联络。更滑稽的是,列昂诺夫急于争功,15日出击时只带了一个坦克排(三辆坦克),其余两个排(六辆坦克)不知道自己该干嘛,只好停在原地待命。

珍宝岛冲突中,解放军最大的战果是缴获苏军一辆新式T-62中型坦克。这件事情也已经广为人知,但有些细节一直不为人知。1969年3月15日,为了找回3月2日惨败的面子,苏联第57边防总队长德莫克拉特·弗拉基米罗维奇·列昂诺夫上校决定直接征用正规军摩步第135师的一个坦克连,由于苏联边防军是隶属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而远东克格勃机关迅速拟好文件,要求远东军区将一个连的九辆T-62坦克交给边防军,战时状态下,这种事情很简单,没有哪个办公室敢刁难和拖延,也正是因为这一纸命令,列昂诺夫上校才得以登上这辆编号为“545”的T-62坦克。

反映戰斗英雄杨林在3月15日战斗中的绘画,在关键时刻,代理排长杨林带领两门75毫米无后坐力炮“往前靠、放近打”,尽管在百米内的破甲威力仅为150毫米(而且非得是特定的30度),无法对付T-62的大倾角首上装甲,但他们依然靠顽强斗志和巧妙战术,成功造成敌指挥官所在T-62坦克头车中弹受伤,进而打乱了敌人的战斗队形。正如冷鹏飞营长所强调的,敌人正是仗着坚固的T-62坦克耀武扬威的,打掉它就打掉了敌军的锐气,也打掉了步兵的依托。

1991年春天,新华社报道,经过中苏两国政府边界谈判,苏联政府承认珍宝岛是中国领土。隆隆炮声已经远去,今天随着中俄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时边界问题彻底解决,乌苏里江两岸再度焕发勃勃生机,现在每年明水期和封江期,中俄双方哨所都会定期组织边境共同检查,他们会到对面哨所进行互访检查活动,从前这里是两国交火的地方,在双方共同努力下,边界线上的枪声炮火早已被中俄两军战士的欢声笑语取代。近年来,在两国领导人的共同推动下,中俄两军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形成了很多良好的交往机制。

正是那场战斗中,战斗英雄杨林不幸被敌机枪打中,牺牲在这棵山榆树下,人们为了纪念英雄,便把这棵树起名叫“英雄树”。如今,英雄树已经长得粗壮高大,但还依稀可见当年炮弹留下的嵌痕,它像一座无字的纪念碑矗立在珍宝岛上,一批批游人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英雄的敬慕。

今天,珍宝岛已成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而戍守那里的军人们,也亲身感受到国家发展与强大带来的变化,如今珍宝岛哨所里有统一配备的大倍望远镜和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巡逻方式又是乘车又是坐艇的,器材上从仅有的手中武器增加单兵电台、北斗手持机等信息化装备器材,以前可从来不敢奢望这样先进的侦查巡逻设备。而边防官兵所住的第五代营房,浴室、俱乐部、图书室、健身房等现代生活设施一应俱全,而哨所大门上“中国珍宝岛”五个大金字和庄严的国徽和国旗,始终岿然不动。

猜你喜欢
珍宝岛边防军苏方
边陲宝岛米 香飘进万家
罗马舶菡纪ァ胺盟”安置法刍议
1956年赴苏接收中共档案
冷战时期中苏外交秘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