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经典诵读给小学语文课带来的魅力

2019-10-19 03:08廖细花
考试周刊 2019年71期
关键词:教学实施经典诵读小学语文

廖细花

摘 要:经典诵读属于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方式,同时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陶冶学生情操的有效途径之一。将经典诵读和小学语文教育相融合,可以促使学生构建正确的价值观与文学素养,不仅可以更好地实现育人培养作用,同时还可以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高效课堂的建设。对此,本文简要分析经典诵读给小学语文课带来的魅力,希望可以为相关教育者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魅力;经典诵读;教学实施

一、 引言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经典诵读属于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拓展,经典诵读学习方式属于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转变,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学习能力的提高也有明显的帮助。在小学语文教育阶段,经典诵读的教学属于传统文化的一种有效传承,在语文教育体系当中有着不可忽略和替代的价值。对此,探讨经典诵读给小学语文课带来的魅力具备显著教育价值。

二、 经典诵读的教学价值

经典诵读所涉及的文章大多数都属于经典的美文,在这一些文章中会涉及大量的民族精神或情感,同时还会涉及许多的传统文化。对此,对于经典诵读的学习也属于语文课程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在小学教育过程中,因为学生的学习任務相对较重,学习的情绪也并不理想,传统的诵读教学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在教学中经典诵读的教学难度也相对较高。从教学价值来看,经典诵读的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于培养学生的基础阅读能力。

经典诵读本身也是朗诵阅读学习的一种重要性是,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有一定要求,同时对于学生的记忆力也有一定要求,在长期诵读教学的同时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随之提升。

另一方面则是在于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对于美文的理解,尤其是在情感方面的理解更加突出。经典诵读本身会涉及人的情感世界,在学生诵读的同时也会对学生的情感感受形成一定的影响和干预。

因为经典诵读中的各种文章都具备比较突出的情感价值,所以在教学中合理地开展经典诵读教学对于学生的情感影响非常突出,对于学生的情感、能力有着多元化培养价值,值得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普及应用。

三、 经典诵读教学方法

(一) 诵读经典美文,培养学习兴趣

经典诵读一般是以古诗、三字经、千字文等经典的美文为主,这一些美文本身会包含民族文化、民族情感以及民族精神,所以经典诵读教学本身也是传统文化的一种有效传承方式。对于经典诵读而言,也属于小学语文教育中非常重要的教育内容,借助对经典诵读,可以促使学生对优秀的民族文化形成更加清晰的认知,对于学生的视野也有一定的拓展效果,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内心的情绪渴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促使学生对社会、人文等形成更加全面的认知,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

1. 从整体小学语文教学层面来看,诵读经典美文,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只有把好奇心转化为学习动力,才会爱学习。比如在教学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插入“十里桃花,万家酒店”的故事;教学有关《三字经》内容时插入孟母三迁的典故……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还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2. 从而实现精神层面上来看,诵读经典美文,还可以让学生爱上文学。“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教学中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选择经典美文进行诵读,会让学生爱上语文。低年级的孩子把《三字经》编成童谣进行唱读,朗朗上口,即好读又好记。中年级学生把《千字文》创编成经典操,让学生边背诵,边做操,既放松课中的疲劳又让所学知识得到巩固。高年级的《论语》让学生边诵读边做记录卡,真正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样不仅能增长学生的知识,还能让学生感受语文课的无穷魅力。借助经典诵读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对于经典美文的阅读与理解能力。感受经典美文本身拥有大量的美好元素。在美好事物之下实现对心灵、情感等多方面的感染影响,从而推动学生健康成长。

(二) 创建良好氛围,提高诵读兴趣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因为课堂教学模式相对比较枯燥乏味,同时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式也比较固定单一,再加上教师的课堂地位过于权威,导致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主动性较差,无法积极思考,只能随着教师的要求而想。

这样的课堂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存在明显的阻碍。对此,便需要及时对课堂教学进行转变,尤其是在氛围方面进行改进,以学生自主学习作为主要的课堂氛围,在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的同时促使学生逐渐做得到想要学习而思考。在诵读方面,便需要将借助良好的氛围实现诵读兴趣的提高。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意识的丰富诵读的氛围,促使学生逐渐形成诵读的习惯,比如利用晨读、午诵让学生自读、积累古诗、三字经等各种美文,利用班会或学校举行的大型活动开展个人或集体经典美文朗诵会、经典美文书写比赛、经典美文手抄报比赛……这也是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索的有效措施。

(三) 创新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诵读

对于经典诗词的教学而言,一方面需要高度重视朗诵和积累,历史的长河没有尽头,知识的海洋没有彼岸。把课外阅读放在课内指导,做到课内课外阅读相结合,取长补短,才能学有所获,这样对经典美文的积累才会令人“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例如我在教学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忆江南》时,在学生读通、读顺,基本理解大意的情况下,师补充与江南美景有关的诗句。

师引“人人都说江南好,瞧!宋代诗人杨万里说”,学生齐读“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师引“苏轼赞叹”,生齐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诵读不仅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而且情感也得到了升华,促使学生的朗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另外,每一首经典诗词都会涉及相应的情感,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诵读的同时也应当高度重视情感方面的感受,加强情感带入激发学生的情感认知,从而实现诵读兴趣的提升。例如,在魏晋诗歌教学方面,因为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具备自由的特征,所以在诵读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对山水生活形成认知,实现情感的带入强化对诗词的理解。

(四) 挖掘课堂教学资源

教师在经典诵读教学当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趣味性的环节,例如表演,这样一些具备较强操作性、趣味性的活动内容,可以让学生在扮演的同时形成相关动作、神态的表演,比如我在教学部编本二年级上册的儿歌《树之歌》这课时,以读代讲,通过师生问答读、男女生赛读、边做动作边读等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同时借助多媒体技术方式播放相应的文章背景,例如社会环境资料,借助这样的教学方式更好地提高学生对于经典美文的理解,尤其是在情感方面的感悟会比仅仅是朗诵时更多。这样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与掌握诗人的情感,这也是感受经典美文中文学色彩的重要方式之一,从而保障经典美文学习实效性。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在目前小学语文教育过程中,经典美文诵读是树人之本。经典美文芳香,韵味悠长,让浓浓的经典文化萦绕校园、萦绕课堂。借助经典诵读这种教学方式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爱学习,让小学语文课堂因经典诵读而更加精彩。更好地推动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推动学生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高玉英.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茶元素古诗文诵读研究[J].福建茶叶,2018,v.40;No.200(8):398.

[2]刘甜淇,刘峻杉.小学生经典诵读的兴趣发展——《老子》教学的行动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18,No.279(6):76-82.

[3]王淑琴.中华文化经典视域下的小学语文诵读研究[J].语文建设,2018,No.383(11):76-78.

猜你喜欢
教学实施经典诵读小学语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诵读教学实践与思考
校本特色课程的教学实施与评价
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及其研究
让伏羲教育的阳光沐浴着孩子们健康成长
唤醒、发掘、传达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成人教育中的运用分析
一场及时的春雨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