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江
江苏省宿迁市儿童医院小儿内科,江苏宿迁 223800
小儿腹泻病为儿科常见病及多发病,患儿临床症状为腹泻、呕吐[1],主要特点为大便次数增多和性状改变,病情严重者甚至可合并酸碱平衡失调、电解质紊乱以及脱水等表现。资料显示[2],小儿腹泻病的发生与儿童发育不成熟关系密切,小儿消化功能发育不成熟,会引起消化不良,而免疫发育不成熟,会造成肠道黏膜对感染的防御能力低下,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故临床治疗时及时止泻和改善症状意义重大。目前临床多以药物治疗小儿腹泻病,旨在通过控制腹泻、补液等改善病情,但效果往往不理想。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开展,有学者[3]研究发现,在小儿腹泻病治疗时增加锌制剂和维生素AD行辅助治疗,能快速改善临床症状,且对增强患儿机体抵抗力也有积极作用。基于此,现探析该院2014年1月—2018年9月收治的36例腹泻病患儿采用不同方法治疗的临床可行性,报道如下。
36例患儿均确诊为小儿腹泻病,按双盲法分组标准均分成两组,参照组男女之比为10∶8;年龄0.6~8岁,平均(4.59±1.07)岁;病程 1~11 d,平均(5.42±1.78)d。 试验组男女之比为 11∶7;年龄 0.7~7.5 岁,平均(4.64±1.12)岁;病程1~10 d,平均(5.84±1.55)d。 两组性别、年龄和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入选标准:①所有患儿均证实患有小儿腹泻病,符合《实用儿科学》中的诊断标准;②患儿均可耐受该次采用的治疗方法;③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④研究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①先天性胃肠道疾病者;②严重过敏、重度脱水或高热者;③免疫功能障碍、泌尿及呼吸系统疾病者;④严重肾、心功能不全者。
患儿入院后均尽快接受及完善相关检查,若患儿感染指标升高,需及时采取常规对症支持治疗,例如维持电解质与酸碱平衡、静脉补液、抗感染等,在该治疗前提下。
参照组采用维生素AD滴剂(国药准字H37022973)治疗,1 次/d,1 粒/次。
试验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采用锌制剂治疗,即给予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国药准字H20051506)治疗,20mL/d,2次/d。两组均持续治疗10 d。
参考《实用儿科学》[4]判定治疗效果:治疗后全身症状、体征均消失,粪便性状及排便次数均复常为显效;治疗后全身症状、体征改变明显,粪便性状明显改善,排便次数明显减少为有效;上述标准均未达到为无效。
①观察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腹泻、发热、呕吐和腹痛;②参考SF-36生活质量调查量表对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调查指标包括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活力和情感职能,每项指标评分均为100分,评分愈高,说明生活质量愈理想;③观察记录两组用药表现。
参照组治疗后的总疗效为66.67%,试验组为94.44%,参照组总疗效明显低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相比[n(%)]
参照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与试验组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对比[(±s),d]
表2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对比[(±s),d]
组别 腹泻 发热 呕吐 腹痛试验组(n=1 8)参照组(n=1 8)t值P值2.2 9±0.9 9 3.5 9±1.0 1 3.9 0 0 0.0 0 0 3.2 9±1.1 4 6.3 4±1.2 0 7.8 1 2 0.0 0 0 1.2 3±0.4 9 2.1 3±0.7 6 4.2 2 3 0.0 0 0 1.3 9±0.5 7 2.6 1±0.8 8 4.9 3 7 0.0 0 0
试验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s),分]
表3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s),分]
组别时间社会功能生理功能情感职能 活力参照组(n=1 8)试验组(n=1 8)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6 8.4 1±5.3 0 7 5.6 5±4.8 2 6 8.3 2±5.4 7 6 9.9 7±5.2 2 7 5.4 0±4.6 2 6 9.8 9±5.7 1 7 1.4 2±5.0 0 7 4.0 6±4.8 9 7 1.3 0±4.9 5 6 8.7 4±5.4 3 7 5.2 0±4.6 8 6 8.4 3±5.2 7治疗后8 6.3 5±4.7 2 8 5.5 7±4.7 2 8 6.1 5±4.4 1 8 7.4 5±4.3 0
两组患儿用药期间均未出现呕吐、恶心或腹泻加重等情况,未发生皮疹、发热等不良反应,患儿治疗依从性佳,均顺利完成治疗。
腹泻病属于婴幼儿常见病。据统计显示,每年每一儿童患上腹泻病的次数达3~5次,病死率为0.51%,故对此病进行积极防治意义重大。目前临床结合小儿腹泻病的病程可将其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类型,依照病情则可分为轻、中、重3型,患有腹泻病的患儿常常表现出免疫状态不佳的情况,临床表现为全身症状、消化道症状、脱水、低钾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等。小儿腹泻病的发生与肠腔内含有诸多无法吸收的渗透活性物质、炎症引起的液体大量渗出、肠道运动功能异常、肠腔内分泌过多的电解质等机制的相互作用相关,若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将导致病情迁延,引起脱水或中毒等症状,使患儿的生长发育、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影响。
目前小儿腹泻病常采用微生态制剂、肠黏膜保护和补充水电解质等综合治疗。据调查得知[5],锌在机体中起到维持生物膜正常结构、功能的作用,且在酶的构成与激活、激素的合成分泌中有所参与,机体维持代谢的重要途径在于肠道内锌的吸收及排出。因此,腹泻时肠道内锌吸收障碍,增加了锌的丢失,将导致锌缺乏,最终使腹泻症状加重。补充锌之后,能使患儿肠道内IGA水平有效提高,进而增强机体免疫力,推动康复进程。张玉凤等[6]研究认为,腹泻患儿血清VitA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儿童,血清VitA缺乏时,机体非特异性与特异性免疫功能受损,将会降低抗病能力,并且还会破坏到消化道黏膜的完整性,导致病原侵袭,增加感染控制的难度;另外,VitA水平过低还会导致肠粘膜上皮细胞功能障碍,使得肠道分泌与吸收功能失衡,稀水样大便较难成形。补充VitA能使机体对致病因子的抵抗能力增加,快速止泻,还可加速钙吸收,使钙磷平衡得到维持,进而使肠粘膜上皮细胞运转功能得到保障。该研究显示,试验组总疗效高达94.44%,与参照组的66.67%对比明显提高,临床症状腹痛、呕吐等改善时间均显著短于参照组,曾子扬[7]研究中对纳入的50例小儿腹泻病患者联合采用锌制剂和维生素AD治疗后,总疗效为94.00%,与试验组研究结果十分接近,表明联合治疗胜于单一治疗,在增强疗效、改善症状方面的作用更显著。通过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和用药表现发现,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均明显提高,但两组相比以试验组提高的程度更加理想,并且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说明联合用药不会使药物毒副作用增加,影响患儿的依从性,与赵慧娟[8]研究结论一致。维生素AD是一种膳食纤维素,可使肠道正常的免疫功能得到维持,还具备免疫调节作用,能在肠道黏膜免疫功能中起到重要作用。葡萄糖酸锌能补充锌含量,口服后能对肠黏膜直接产生作用,可促进肠黏膜修复,提高肠绒毛膜上皮细胞双糖酶的含量,进而使消化功能得到快速恢复,减少电解质、水的丢失,更重要的是,这种药物能增强患儿消化道屏障和免疫功能,提高对感染源的阻抗力,有利于控制疾病复发率。将维生素AD和锌制剂联合应用在小儿腹泻病辅助治疗中,能起到良好协同作用,有助于迅速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儿的生理状态,促进康复。
综上所述,在小儿腹泻病患儿辅助治疗中采用锌制剂、维生素AD有效性高,安全可靠,建议作为合理有效的用药方案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