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胸腔闭式引流在肺大泡自发性气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9-10-19 02:58李鲜
世界复合医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肺大泡闭式自发性

李鲜

巴中市中心医院胸心外科,四川巴中 636000

自发性气胸患者需要进入至胸心外科进行治疗,该类型患者在临床上无显著外伤,但是胸腔内却出现积气的情况,肺大泡破裂后形成气胸。该病发生原因是肺部组织破裂造成肺部和支气管内部的空气进入至胸膜腔,造成呼吸困难、胸痛以及刺激性咳嗽等问题,多发生于年轻的男性群体[1]。胸腔闭式引流是治疗气胸最常使用的方式,与传统的胸壁置胸腔管引流进行对比,这种方式可以将切口缩小,减少术后各类并发症、胸部疼痛以及活动受限等问题,降低了患者在治疗中的痛苦,患者的接受程度较高[2],该文则通过对改良胸腔闭式引流在肺大泡自发性气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一定的观察,选择2018年1—10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肺大泡自发性气胸患者,对其应用改良后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该院收治的肺大泡自发性气胸100例患者为对象,将参与实验患者按照随机信封法分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符合自发性气胸诊断标准,年龄均>18岁,具有较高的治疗依从性,未出现哮喘等症状,并且无其他脏器严重疾病。排除:精神障碍患者、手术禁忌证患者、严重血液疾病患者。对照组50例患者中男性38例,年龄位于15~69 岁之间,中位年龄为(42.53±1.32)岁,女性 12 例,年龄位于 15~48岁之间,中位年龄为(32.53±1.21)岁。 观察组50例患者中男性36例,年龄位于15~71岁之间,中位年龄为(42.68±1.12)岁,女性 14 例,年龄位于 15~50 岁之间,中位年龄为(32.62±1.29)岁。研究在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下实施,并且实验均得到患者以及家属的同意。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均使用2%利多卡因进行麻醉,使用中心静脉穿刺针对胸腔膜进行穿刺,后拔出针芯,置入导丝,沿导丝放置8~10 cm导管,将导管进行固定[3-4]。

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胸腔闭式引流技术,借助胸部CT获取肺部详细影像资料,于患者腋下区域选择合适的穿刺点,辅助患者使用半坐位,使用5 mL注射器抽取2%盐酸利多卡因5 mL进行浸润麻醉,在肋骨上缘位置进行切口,切口长度为0.5 cm,采用横切的方式,将引流管弧形一端经过切口插入至患者的胸膜腔内,连接水封瓶,观察是否存在气体溢出的情况[5]。使用一次性胸腔闭式引流穿刺套装沿切口位置置入带针胸管,在操作中针尾需要顶住手心,旋转进入,一旦阻力突然减轻表明已经进入至胸膜腔,继续插入胸膜腔内约6~8 cm,后缝合固定引流管,切口外敷纱布,胸管敷贴固定于胸部的位置,并且与一次性引流瓶进行连接,观察是否存在气泡溢出的情况,治疗完成后进行切口缝合,缝合时需要选择可吸收线,术后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监控[6]。

1.3 观察指标

①术后恢复质量:平均肺复张时间、平均置管引流时间以及拔管时间;②肺功能恢复指标:第1秒时间肺活量、通气储量、住院时间;③并发症:疼痛、堵管、皮下气肿。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统计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恢复质量比较

两组进行对比后发现观察组在术后整体的恢复质量更加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恢复质量比较[(±s),d]

表1 两组术后恢复质量比较[(±s),d]

组别 平均肺复张时间 平均置管引流时间 拔管时间对照组(n=50)观察组(n=50)t值P值4.22±1.15 2.32±1.12 8.369 0.003 6.41±0.57 5.61±0.22 9.259 0.000 7.67±1.61 6.14±0.33 6.583 0.000

2.2 两组肺功能恢复指标对比

数据对比发现观察组在术后患者肺部功能的恢复方面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效果更加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肺功能恢复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肺功能恢复指标对比(±s)

组别 第1秒时间肺活量(mL)通气储量(%)住院时间(d)对照组(n=50)观察组(n=50)t值P值2 833.52±87.48 3 298.31±96.76 25.195 0.000 87.31±6.52 103.51±8.69 10.544 0.000 8.77±1.49 5.24±1.14 10.305 0.000

2.3 两组并发症率对比

对比数据可得观察组并发症率为6.00%,对照组为20.00%,观察组并发症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率对比[n(%)]

3 讨论

肺大泡自发性气胸临床症状包括胸部剧痛,一般是突然发作,开始疼痛较为剧烈,在几个小时后疼痛可得到一定缓解,并且在发病24 h后出现疼痛减轻,甚至消失的情况;呼吸困难,该症状并非每个患者都存在,发生率占据患者中的80%左右,一般出现在严重肺漏气患者中,肺部被压缩至30%,正常的肺组织因为体积被压缩后变小,造成呼吸无法维持机体的功能,出现缺氧的问题,通过胸部X线可以对该症状进行确切的诊断[7]。一般年轻患者出现自发性气胸的原因为肺大泡的突然破裂,如何快速、简单、有效地对患者气胸状态进行缓解是医生需要关注的问题。传统的胸壁切开进行胸腔闭式引流的方式,患者承受较大的痛苦,在术后的恢复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并发症较多,因此借助微创技术进行治疗有其较为明显的优势。

上文的分析数据为两组进行对比后发现观察组在术后整体的恢复质量方更加理想,数据对比发现观察组在术后患者肺部功能的恢复方面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效果更加理想,对比数据可得观察组并发症率为6.00%,对照组为20.00%,观察组并发症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中分析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传统方法的操作较为复杂,需要由至少两名医生医务人员协作完成,并且在器械准备、消毒等方面耗费大量时间,而且需要在患者胸壁处进行切口,切口长度为2 cm,使用止血钳将胸腔撑开,可能造成肋间静脉、动脉出血的问题,创伤加大,术后容易留下瘢痕[8]。②改良胸腔闭式引流则是采用微创技术,整个过程简单、安全,仅需切开0.5 cm穿刺孔,术后的恢复更加理想,不会对患者外观造成影响,并且因为静脉导管的使用,对于胸膜、肺部脏器的刺激较小,降低了胸膜疼痛等发生的概率,患者整体治疗体验较为理想[9]。从焦同立[1]“改良胸腔闭式引流在肺大泡自发性气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的研究中可以看出,经过改良胸腔闭式引流后,患者治疗后的平均肺复张时间、平均置管引流时间、拔管时间与传统治疗的进行对比,时间方面显著降低,并且患者在治疗后第1秒时间肺活量由原来的(2 766.89±127.97)mL 提升至了(3 376.98±119.88)mL,治疗效果较好。③改良胸腔闭式引流导管质地柔软,对胸隔膜的刺激较轻,手术操作较为便捷,可以有效将气体自胸腔内引入至连接的液体中,有利于气体排出,堵管发生的概率进一步减少,同时在整个操作过程中使用无菌包装,在安全性方面更加理想,在术中尽可能减少对肺部的伤害,同时术后恢复期较短,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术后的恢复时间,并且保护肺部各项功能,如患者症状较轻无需住院,仅在急诊留观即可,全面提升了治疗的质量[10]。刘渊杰等[3]“不同胸腔闭式引流对闭合性气胸的临床效果分析”以及韦江启[4]“双腔气囊尿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效”在其研究中均指出,通过改良胸腔闭式引流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均降低,降低幅度在10%以上。

综上所述,肺大泡自发性气胸治疗中应用改良胸腔闭式引流技术,患者在术后的恢复质量方面更加理想,并且尽可能降低对肺部功能的伤害,治疗后整体的并发症率也较低,因此可以在临床范围内进行一定的推广。

猜你喜欢
肺大泡闭式自发性
不可逆转的肺大泡该如何治疗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误诊变应性鼻炎一例
奈维用于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后防止漏气的疗效观察
高炉半闭式液压油箱的开发和应用
肺大泡并发血气胸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要点
肺大泡是否应该手术切除?
液压机闭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一种闭式静压回转工作台新型结构设计
4例自发性肾破裂患者的护理
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的病因学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