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区医院(471900)杨俊晓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5月~2017年4月的10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各50例。实验组男22例,女28例,平均年龄(56.21±5.45)岁;对照组男23例,女27例,平均年龄(55.21±5.55)岁。纳入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的差异(P>0.05),可以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其基础上使用心脏康复护理干预:①心脏康复护理:心脏康复护理在临床上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以稳定患者的病情作为重点,使患者的生活能做到自理,同时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心脏康复运动,运动的强度应当以患者能够接受的强度循序渐进,在对患者进行坐位训练时,应当由依托开始慢慢发展成无依托。在对患者进行步行训练时,应当先从有人搀扶开始训练然后逐渐变成无人搀扶。第二阶段主要以帮助患者恢复至正常生活为重点。患者应当每天在家人的陪同下进行散步,同时还要对患者的心电图系统进行远程的监控防止患者因为运动量过大而对患者造成伤害。第三阶段主要以改善患者的心血管功能为主要目标。患者在进行心脏康复运动的过程当中,应当加入打太极以及慢跑的有氧运动,并且在进行这些运动时应当时刻的关注患者自身的情况一旦出现异常,应当立即停止运动,同时开展急救。②心理护理: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工作的时候应当使用亲切的态度取得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信任,同时向患者家属阐述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手术的注意事项,同时还需要耐心的解答患者家属提出的问题。在和患者进行交谈的过程当中应当密切的注意患者的心理变化必要时可以通过易性移情法暗示解惑法等方法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以此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③饮食护理:为患者制定饮食计划表,在建立饮食计划表时应当遵守定时定量,少食多餐的原则,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患者在饮食当中应当摄入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同时还需要多用香菇、木耳等食品,同时还需要降低患者对于动物脂肪的摄入。
附表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心功能对照表(±s)
附表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心功能对照表(±s)
组别(n=50) LVEF EPSS LVFS E/A LVESD实验组 58.44±4.02 7.44±1.08 26.33±3.48 0.98±0.07 31.37±2.18对照组 52.87±3.99 8.61±1.72 24.30±1.36 0.91±0.05 34.61±4.21 t 6.95 4.07 3.84 5.75 4.83 P 0.00 0.00 0.00 0.00 0.00
1.3 观察指标 使用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若患者的得分低于5分则可表示为不满意,若患者的得分在6~8分之间则可表示为一般,若患者的得分超过8分则可表示为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分析数据,使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使用卡方值进行检验,使用均值表示计数资料,使用t值进行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1 两组患者心功能对照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之后,实验组患者的心功能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经过护理干预之后,实验组患者当中护理为满意的共有34例,一般的共有13例,不满意患者共有3例,护理满意度为94.0%。对照组患者当中护理为满意的共有18例,一般的共有21例,不满意患者共有11例,护理满意度为78.0%。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冠心病属于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1],通常在临床上使用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2]。心脏康复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自我恢复能力,同时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鼓励患者积极的参与到日常的康复锻炼当中,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者恢复,在本次的研究当中,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之后,实验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均要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在临床上对冠心病患者使用心脏康复护理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预后和医患之间的关系,值得临床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