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71000)石盼利
1.1 一般资料 临床资料采集我院2016年7月~2018年7月整形植皮治疗的96例手臂烧伤患者,按不同护理方案分两组,观察组48例,男女比例29∶19,年龄24~56岁,平均(45.03±5.11)岁;对照组48例,男女比例30∶18,年龄25~58岁,平均(45.11±5.06)岁。对比两组一般资料未显示统计差异(P>0.05),可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术后施予常规护理:密切观察手术区敷料是否渗血,若异常,遵嘱处理,并定时更换敷料,注意清洁敷料边缘皮肤;嘱患者体位更换动作轻柔;术后多食高蛋白、高维生素等食物,清淡饮食;注意术区感染,消毒纱垫、床单等,严格无菌操作;术后指导患者康复训练,并嘱家属按手册指导患者手臂运动。基于常规护理,观察组施予综合康复护理:①压迫疗法。护士在患者拆线后展开压迫治疗,配戴弹力手套,压力控制25mmHg;手套配戴后,露出手指指端,便于观察手臂血运,早期持续使用24h,连续配戴1个月后,改为晚间配戴。②温水浸浴。康复训练第1周,患肢浸泡于0.2g/L高锰酸钾溶液,水温38℃,浸泡时,利用浮力,在水中主动活动手部,20min/次,2次/d。③局部按摩。局部按摩患肢,轻柔按压。力度应作用在植皮区、植皮边缘、皮下组织、关节间隙。④肌力训练。加强训练手臂内在肌力、前壁肌力,训练手指各方向的抗阻运动,20min/次,3次/d。⑤康复指导。护士指导患者体位摆放,若手背烧伤,则腕关节呈掌屈位放置;若手掌烧伤,背屈手腕;若全手烧伤,微微背屈腕关节,并用纱布隔离各指蹼间,掌指关节呈50°~70°屈曲,伸直指间关节,拇指外展保持对掌位,必要时固定夹板。待瘢痕稳定,指导主动锻炼,对指、对掌、握拳、拇指外展或内收、手腕屈曲或旋转等指导锻炼,15~30min/次,3~4次/d。采用支具协助锻炼,支具协助患者20°直伸腕关节,70°屈曲掌指关节,全伸手指关节,支具每日配戴12h以上。
附表 两组手部功能比较(±s,分)
附表 两组手部功能比较(±s,分)
注:组间比较,aP<0.05。
分组 手部整体功能 疼痛 外观 作业能力 生活活动 患者满意度观察组(n=48) 10.23±0.25a 8.23±0.11a 9.63±0.25a 14.25±0.17a 10.01±0.24a 12.11±0.17a对照组(n=48) 16.56±0.47 15.36±0.52 17.45±0.36 19.56±0.32 14.21±0.33 15.23±0.36 t 82.3805 92.9396 123.6129 101.5273 71.3120 54.2951 a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1.3 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采用美国密歇根州手功能评估问卷(MHQ)评估两组手部功能,判断项目为手部整体功能、疼痛、外观等6个方面,每个项目1~5级评分,每项总分25分,分数越高,手部功能障碍越重。观察两组护理期间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分析 SPSS21.0软件统计数据,正态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X2检验,P<0.05为差异具统计意义。
2.1 手部功能评价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手部功能指标评分均较低(P<0.05),见附表。
2.2 并发症情况 相较于对照组33.33%的并发症,观察组并发症12.50%更低(P<0.0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手部整体功能、疼痛、外观、作业能力等相较于对照组评分均更低;这与华英[1]等的研究结果相似,提示综合康复护理有助于手臂烧伤患者功能改善,恢复手臂的劳动能力。分析原因可能为:在患者术后早期,护士针对患者展开了一系列的康复护理[2]。此外,护士指导患者手臂主动或被动运动,能缓解因手臂固定而造成的骨质疏松、肌肉萎缩等症状,预防肌腱粘连或关节僵直;同时,渐进性的主动或被动抗阻训练,能加快骨关节愈合,有利于关节软骨维持,保证肌肉弹性,降低关节挛缩几率。通过系列康复措施,能有效提升手臂功能。同时,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护理后并发症几率12.50%相较于对照组33.33%更低;进一步说明综合康复护理的效果明显,能减小并发症几率,促进手臂康复。
总结上文,手臂部烧伤整形植皮患者应用综合康复护理的效果确切,既能改善手臂功能,又能减少并发症,保证患者手臂安全,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