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西铜
摘 要:高考志愿填报作为进入大学的最后一个关口,一直以来并未受到家长的学生足够的重视。从学校,社会,相关部门,学生本身等多方面出现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导致很多学生在报考的时候出现退档,或者调剂到大学的冷门专业。甚至还有因为对专业不感兴趣,最终选择放弃大学学业,选择重回高中进行复读的学生。
本文以安徽省高考志愿填报为例,梳理目前在志愿报考环节存在的各方出现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并对此做出进一步的思考,以探索针对各方信息出现不对称问题的解决方案,在各方努力之下打破志愿填报信息不对称的壁垒,为高中毕业生在志愿填报环节提供更为強有力的帮助。
关键词:高考志愿填报;平行志愿;信息不对称;解决方法
一、当前普遍存在的几种高考志愿填报机制
在2003年以前,我国各省区在高考中一直采用顺序志愿的填报录取方式———即按照“院校志愿+分数”进行投档。志愿优先级别高于分数优先级别是顺序志愿最被诟病的地方。
为了尽量降低考生院校志愿填报的风险,很多省份开始积极探索录取制度从“志愿优先”向“分数优先”的转变。2003年湖南省率先取消顺序志愿填报及投档模式,试行了平行志愿填报机制———“分数+院校志愿”的投档模式,将分数优先级别摆在了第一位次,高分考生被赋予优先选择学校的权利,填报的学校之间不存在“梯度”。
安徽省在2007年开始采用平行志愿的录取模式,并沿用至今。在安徽省启动新高考以前,将会一直沿用这个平行志愿的填报录取方式。
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中就提到高中将不再分文理科,高考总成绩改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的成绩,150分的分值不变。其中,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可选其一计入总分。
上海市、浙江省两地作为第一批开启高考改革的省份,在2014年底分别出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从2014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实施。
2017年浙江和上海迎来了第一届新高考改革后的高中毕业生,当年浙江省采用的志愿填报方式是“院校+专业”志愿的单层制志愿,本科普通批可以填报80个平行志愿,一个院校+一个专业为一个志愿。
二、安徽高考志愿填报的流程梳理
6月23号,安徽省教育厅公布文理科本科一批,二批,高职(专科)批,艺体类文化课最低控制分数线,同时考生回所在高中领取志愿填报报考指南。
安徽省采用的志愿填报模式是“先填后录”的模式,所有批次的志愿全部填完后,再逐个批次进行录取,在每个批次中间穿插“征集志愿”填报。
三、各个方面存在的信息不对称
那么通过了解从安徽高考结束到志愿填报的流程,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方面都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1.6月9号——6月23号
这个阶段是高考改试卷统分的时间段,在这个时间段内,大家能够做的工作就是估分,而在平行志愿下,其实位次(全省成绩排名)更为重要。
(一)这个时候报考指南(俗称“大本”)还没有下发,那么很多变动的信息,就很难提前发现。
举例:中国人民警察大学2019年开始在安徽招生,并且在提前批次和本科一批同时招生;中国消防救援学院2019年开始在安徽招生;军校2018年开始在第一批次招收无军籍学生等。
(二)学校在此期间一般没有针对性的报考指导。
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对于高中主要的考核指标在于各项达线率,例如一本达线率,二本达线率,学生具体报考哪个学校并不在考核的范围内。所以很多高中学校在高考结束以后,基本的工作就截止了,而往往学校的报考知识的普及才是最为直接和垂直有效的。
(三)班主任和高中在校老师的信息传达工作不到位
高中班主任和授课老师主要的工作重心在于教学,对于高考过后,特别是志愿填报的相关事宜,班主任和授课老师更多的是起一个传达的作用,很多时候也仅仅是在班级群中进行通知,这样的信息传达往往会出现遗漏,今年很多学生反映根本不知道提前批次的事宜,当知道的时候发现时间已经截止了。
(四)教育部门的政策宣讲信息无法全面覆盖
一般对于各项高考政策的宣讲信息,安徽省教育厅会通过官方网站和官方微信等官方平台发布,例如对刚开始在安徽招生的大学进行介绍等。但很多学生和家长并不知道通过这两个平台去了解相关信息,特别是留守学生。还有很多在外务工的学生家长,因为没有信息来源,很多官方的政策信息并不能在最重要的时间内得到有效传达。
(五)不同地区信息通达度差距大
我们从全省家长对志愿填报的了解度来看,合肥,芜湖等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家长在此方面的意识更强一些,对于这方面的知识储备,也更为充足。
一方面得益于家长对志愿填报事宜的重视,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地级市的高中对志愿填报工作的重视,会举办各种有关志愿填报的讲座。
6月23日高考分数出炉,大家在23日当天基本就可以知道自己的分数和全省位次。而在26日就开始填报提前批次的志愿,中间只有两天半左右的时间。这中间存在的最大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就在于提前批院校和分数。
(1)第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提前批的大学每年都有变动,而我们的家长没有去年大本的参照.例如2019年同济大学在安徽省理科提前批就开始招生,这对于很多家长来说是比较难发现的;
(2)国家专项和地方专项的招生院校和专业在大本上并没有体现,需要专门去官网上进行查询,而符合国家专项的学生和家长又以经济不发达地区为主;
(3)提前批的分数需要去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官网进行查询,而大部分学生和家长并不知晓,这点又加剧了信息不对称;
(4)高校专项的分数安徽省教育厅并不公布,造成这个志愿填报区域的不透明。
安徽省的征集志愿是穿插在各个批次的衔接段的,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时间稍纵即逝。
四、针对信息不对称的解决对策
针对目前高考志愿填报中存在的各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我们在这里试图讨论各方需要为此所要做的工作,以此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一)教育主管部门
1.1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是信息发布的官方来源,并且也是志愿信息的宣传者,各地的教育局需要认真贯彻省考试院的政策信息,加大宣传力度。特别是当地教育局要给辖区内所有高中学校进行政策宣讲,并且给学校老师做好政策的知识普及工作;
1.2提前发放高考志愿填报的大本,让学生和家长尽早熟悉报考信息。
(二)相关媒体
目前大家主要的信息来源是手机,所以网络新媒体应利用自身优势,做好高考志愿信息的普及工作以及政策变动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
(三)学校
高中阶段主要的工作在于教学,对于高中教学质量的考察主要是以本科达线率为考核,对于具体的志愿填报择校是没有要求的,而学生志愿填报工作都是在学校完成的。
3.1所以学校应该定期给学生做一些职业生涯规划和大学生涯规划指导,让学生提前了解这些信息,学会提前规划;
3.2此外,学校应该加强对学校老师志愿规划方面的培训,成立相关的部门,为学生的报考工作保驾护航。
(四)家长
目前很多志愿填报工作基本都是由家长来代为完成的,家长要提前学习基础的志愿填报知识。
4.1在高考之前就要学会做好模拟填报工作,对自己的孩子做好院校定位工作;
4.2关注官方媒体,高考结束后时刻关注官方媒体发布的各种信息动态;
4.3积极参加高招会,了解孩子意向大学以及相关的专业信息。
(五)学生
国内高中生整个高中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文化课学习,所以很多时候会缺少对于未来职业生涯和大学生涯的各种规划。填报高考志愿要具有发展的眼光和职业规划意识。而高中生普遍缺乏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只求分数最大化,这直接导致了他们在专业选择上的盲目性,并给个人生涯发展带来诸多困扰。[2]
5.1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志愿填报讲座活动;
5.2高考结束后,积极搜集相关知识,做好估分工作,提前对院校进行定位;
5.3对于有疑惑的问题,及时向院校进行咨询;
5.4对于最后的志愿方案,一定要进行再三审核,向周边有经验的人请教。
高考志愿填报主要的核心工作在于信息的搜集整理,要各方合力才有可能打破目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的壁垒,让考生能够更科学合理地选择到最合适的大学和专业。
参考文献:
[1]杨雅坤,陈铎,王曦.高考志愿填报机制改革的研究与探讨[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12 .
[2]孫景峰,王妍,李强.从高考志愿填报看学生生涯规划选择———以一本线附近考生为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4,第37卷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