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一个崭新而永不褪色的话题,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给课堂教学效果带来了实质性的变化,可以说学科教学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文章对信息技术与本土资源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整合做出了一系列探索。
关键词: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课;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16-0115-02
一、信息技术教育与本土资源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本土资源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这意味着将本土资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信息技术相整合,将是本土资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本土资源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实践课程,其四大指定领域的内容是以融合形态呈现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试行)总则》指出,信息技术不仅是本土资源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而且是本土资源综合实践活动探究的重要内容。研究性学习是本土资源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而这种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方式作为培养创新意识的利器,贯穿于信息技术教育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
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横向纵向延伸,使综合活动课不受各种限制,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体现了21世纪综合活动的教育模式。网络信息丰富、容量大、不受教材的限制,更有利于小学生开放思维,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创造。
通过网络开展综合活动的过程中,有一个信息再次加工的过程。小学生在信息加工的时候,要通过归纳、综合、抽象、联想的思维活动,找出相关性、规律性的线索,或者从表面现象中分析事物的根源,得出创新的信息。
二、信息技术与本土资源综合实践活动整合
(1)眼中有人。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演示课件、展示网站,還要关注课堂中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强调眼中有人,就是要求教师要克服以单纯的机器操作与展示为中心的教学倾向,牢固树立“以学论教”的教学原则。
(2)人机互动。强调要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信息技术的强化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师生与计算机的多边交流沟通机制,使教学信息在师生心灵碰撞中迅速传播。强调人机互动,就是要求教师必须明确课堂是学堂,学生动起来才是目的,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才是整合的出发点和归宿。
(3)突破重点。要求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时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解决本土资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中的重点,突破难点。强调突破重点,就是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学生所需知识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信息技术教学的重点以及操作规程,然后通过信息技术这一手段“重锤”敲击,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三、整合不是被动地纳入,而是主动地适应
(1)以现代信息技术理论为理论指导,在活动内容的选择上,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协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学生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地获取信息,综合提取信息,正确地概括要学习的文字、音像等知识,查阅各类在线图书馆,做到自主学习、自主发现、自主探索,以获取新知识、新方法、新思想。在活动课程的内容设置安排上,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这一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能力。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参与性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参与各项实验、练习、操作。信息技术与本土资源综合实践课程整合的实质是课程信息化。在实践上它包括两个方面:信息技术课程化和学科课程信息化。信息技术课程化把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研究它的目标、内容与评价。学科课程信息化是把信息技术融入学科课程的各个方面去,让学科课程内容信息化、课程实施过程信息化、课程评价信息化。
(3)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的情境,激发小学生学习本土资源综合实践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和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趋近的认识倾向。一个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倾注全部热情,甚至会达到对所学知识迷恋不舍的地步;在学习后,他会产生满足感,并由此产生欢快、惬意的心情。所以,学习兴趣是人才成长的“起点”。信息技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中充分发挥了计算机及网络的作用,使教师的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更易被学生接受。教师在整个活动中可适时地调用计算机的图像、动画、声音、文本等,刺激学生视觉、听觉等多方面的感官,给学生以美好的享受,能调动学生在活动中的积极性,有效地激发了他们的兴趣。
(4)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模拟性、参与性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活动课的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教学中更要让学生参与各项实验、练习、操作。对一些不便在教学中直接让学生参与的活动,就可以运用CAI技术创设出一种模拟的参与性学习环境。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演示活动用CAI技术进行演示,不仅可以让学生看到无法亲身体验的过程和结果,同时还可以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
(5)信息技术为本土资源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信息技术是我们开展本土资源综合实践活动的好帮手,可以运用它搜集、加工、处理我们所需的学习资源。由于互联网所提供的信息有视频、动画、图像、声音、文字和数据等多种媒介,这种呈现方式符合人类吸收知识应调动多种感官的特点。这个数字资源提供的虚拟环境有利于学生开展主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学生可以上网查找、收集相关的资料。互联网的出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生动的课堂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率。
(6)运用信息技术,使本土资源综合实践活动与时代更贴近。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让学生能大量、快速地获取文字信息,综合提取重要信息,迅速做出正确的概括;也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获取所要学习的文字、音像等知识。学生在开展本土资源综合实践活动时,还常常会产生许多新奇的点子,他们需要把自己的创意转变成现实可行的东西。因此,信息技术的运用为我们提供了很多便利。
要想很好地实现信息技术教育与本土资源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教师就应在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本土资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在实践过程中,要对本土资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使之成为学习者的共享学习资源。
参考文献:
[1]郝志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反思与推进建议[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
[2]潘瑶珍.迈向深度学习:基于核心概念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单元[J].全球教育展望,2009(5).
[3]欧用生.从综合活动课程谈台湾课程统整的趋势[J].全球教育展望,2002(4).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利用地域资源开展实践活动的研究”(GS〔2018〕GHB0945)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郑晓燕(1982—),女,甘肃定西人,一级教师,本科,主要从事信息技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