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英顺
她的大哥饶国栋是老同盟会员;二哥饶国梁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她的三个子女全是中共党员。抗战全面爆发后,人称“刘太太”的她先后担任重庆妇女慰劳会委员兼劳动部部长,并从自己的“大有农场”拨地出资,让八路军重庆办事处修建办公住房、招待所、医院等。从此,红岩村便成为周恩来主持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重庆办事处在国统区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工作的指挥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她将全部房产交给国家。在重庆解放后召开的第一次庆祝大会上,邓小平拉着胸佩大红花的饶国模走到台前,向与会者介绍说:“这就是红岩村革命的妈妈”。
饶国模(1895-1960),字范英,又名绍文,出生于四川省大足县云路乡(今重庆市大足区国梁镇)一个追求民族解放独立、思想进步的知识分子家庭。饶国模的祖上都是读书人。她的祖父饶有山,自幼好学,通读四库全书,研习经史方略,一心只盼金榜题名,光宗耀祖,却不料因读书用功过度,劳累成疾,后不幸病逝。她的父亲饶树奇,走的也是和她祖父同一条道路,虽然饱读诗书,遍览经史子集、诸子百家,满腹经纶,才华过人,却屡试不第,眼看着自己已过不惑之年,饶树奇只好拿钱捐了一个九品的闲官。
饶树奇和夫人雷氏生有三子一女,饶国模排行老三。饶国模的父母亲希望他们的儿子们将来都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希望他们的女儿将来能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和国人的楷模,因此为他们兄妹四人分别取了“国栋”“国梁”“国模”“国材”这样极具代表意义的名字。
大哥饶国栋是老同盟会员,后来在国民党内做事;二哥饶国梁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弟弟饶国材抗战全面爆发后在成都加入共产党。可以说,饶国模是出生、成长在一个追求进步、富有强烈革命气氛的大家庭里,她从小就受到两个哥哥、尤其是二哥饶国梁的巨大影响,在她幼小的心灵深处牢牢地烙下了民族、民主和爱国的烙印。后来,饶国模的侄女饶友瑚于1936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与冯定(当时用笔名贝叶)结婚。冯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饶友瑚不幸因肺病于1939年病逝于红岩,现葬于红岩公墓。
从一件小事,就可以看到饶国模幼年时期的思想抱负和豪爽性格:当饶家的四个孩子发蒙读书后,一天,饶树奇把孩子们都集合起来,问他们长大后想干什么?老大国栋说:“加入同盟会,推翻清朝。”老二国梁说:“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老四国材说:“为国为民,报效祖国。”轮到女儿饶国模说了,没料到,小小年纪的饶国模走到屋中央,双手叉腰,学着两位哥哥的腔调,大声说道:“我还没有长大呀!我是女的,长大了第一不嫁人,第二学两位哥哥,为国家民族出力,做个巾帼英雄,不让你们须眉。”她的一席话,说得她父亲饶树奇连连点头,啧啧称是,心中暗想:可惜她是个女孩,要是个男的,日后定可成就一番大业。
青少年时期的饶国模思想进步,性格豪爽,追求上进,勤奋好学。她在家乡读完铜梁女子中学后,于1912年又考入成都益州女子师范学校。在此期间,她受到谭嗣同、秋瑾以及因参加广州起义而牺牲的二哥饶国梁等人革命精神的影响、鼓舞和熏陶,逐渐孕育了民族、民主和爱国主义的思想,这为她后来在红岩所做的一切,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基础。在成都益州女子师范学校读书期间,她受到男女平等思想的影响,与成都高等工业专科学校的学生刘国华勇敢地冲破封建婚姻习俗,自由恋爱,于1915年毕业后自主结婚。这时的饶国模,满怀“教育救国”的理想,先后在威远和铜梁家乡等地小学任教。
1922年,因丈夫刘国华在重庆铜元局工作,饶国模随夫携子来到重庆。因不愿在家享清福、当太太,饶国模与朋友创办了“三友实业社”,也曾投资过小煤窑,饶国模的思想由教育救国逐渐转向了实业救国。她闯社会经营商社,人称“刘太太”。
1930年,她怀着“实业救国”的理想,用自己经营活动积攒下来的一笔钱,在重庆西北郊区红岩嘴买下了三百多亩荒谷坡地,办起了以种植花卉、蔬菜和水果为主的“大有农场”。经过六七年的辛苦经营,到全面抗战爆发初期,红岩嘴“大有农场”已是花果满山,绿树成荫,花香馥郁,远近闻名。因为她丈夫姓刘,人们也称“大有农场”为“刘家花园”。此时的刘家花园,成为当时重庆为数不多的私家农场之一。
然后,就在这段时间,饶国模的丈夫刘国华在官场中沾染了封建腐朽陋习,在外纳小并向饶国模提出要娶二房。坚持近代妇女人格尊严的饶国模毅然与之分居。她变卖了在城内曾家岩的“知还山庄”,带着三个孩子,离开喧嚣的市区,住进了荒谷红岩,苦心经营她的“大有农场”,并盖了一栋小楼作为她的栖身之所。饶国模逐渐成为重庆有名的实业家和农场主。
饶国模是一个关心时事,关心国家民族利益和前途的民主进步人士,她的三个子女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对子女们的革命活动,饶国模都给与热情支持、鼓励和掩护。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形成,国共合作,团结御侮。经过协商,八路军得以在国民党统治区的一些城市设立公开的办事机构。1938年春,八路军在重庆市区机房街设立了通讯联络处,周怡任处长。同年底,因武汉沦陷而西迁重庆的八路军武汉办事处到渝,在原重庆通讯联络处和武汉办事处的基础上,成立了八路军重庆办事处,也叫第十八集团军重庆办事处,由钱之光和周怡担任正副处长,办公地点仍在城内机房街,通讯和电台机要科设在棉花街。
1939年春,考虑到驻地分散,房屋不敷使用,不方便开展工作和躲避日机空袭等原因,在重庆刚成立不久并秘密设在办事处内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重庆办事处决定在市郊寻觅新址。中共南方局书记周恩来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川东特委书记廖志高和办事处钱之光、周怡等人。在川东地下党通过各种关系物色到的几处地方中,廖志高通过比较,更加属意于饶国模郊外化龙桥靠山隐蔽的红岩嘴的“大有农场”。廖志高还让自己亲手发展成中共党员的饶国模的三个儿女刘纯化、刘参化和刘圣化做他们妈妈的工作,向饶国模传达共产党和八路军想在她的农场内建立办事处的想法。本来当时还有几处选址方案,但当周恩来看到地下党的报告中提到的关于“饶国模系广州黄花岗烈士的妹妹,本人思想进步,支持共產党。三个子女,业已加入共产党”等情况,便决定租下“刘太太”在红岩嘴的大有农场。
历史选择了红岩,历史选择了饶国模。当八路军重庆办事处处长钱之光和副处长周怡等人专门到大有农场,与饶国模商谈在她的农场内修建办事处时,饶国模是“慨然应允”和“欣然延纳”,对中国共产党表示出极大的热忱和欢迎。她激动地对钱之光说:“我是到处想找共产党都不得其门而入啊,你们今天到了我的家门口,我真是有说不出来的高兴啊!”就这样,饶国模成了中共南方局和八路军重庆办事处的“房东”。
恰好这时饶国模也正准备在自己的农场内修建房屋,便迅速地与钱之光达成协议:由办事处出资三千元,饶国模负责具体修建事宜,房屋修好后,办事处无偿使用三年,三年后若需继续使用,每年再付给租金若干,等等。
饶国模迅速地从老家铜梁请来了工人,购买了材料,在农场内一块向阳的坡地上动工修建起了中共南方局和八路军重庆办事处大楼,办事处的同志们在紧张工作之余,也都抽空参加劳动。
进入1939年,日军开始对重庆市区进行更大规模的狂轰滥炸。在“五三”“五四”大轰炸中,中共南方局和八路军重庆办事处位于城内机房街和棉花街的房屋被轰炸,在市区内已无法办公。迫不得已,办事处只得将人员设备等连夜迁往市郊红岩嘴饶国模的大有农场。
当饶国模得知八路军重庆办事处被炸毁的消息后,也连夜做好了接应准备。她把农场内部分工人的住房腾出来,并烧水煮饭,安顿中共南方局和八路军重庆办事处的同志们。办事处的机要工作需要一个安静、保密和安全的环境,饶国模就把山沟对面的一处房屋腾出,让办事处把机要电台设在那里。这时新大楼尚未建好,办事处工作人员就在路边搭起简易席棚对外办公,夜晚就睡在农场内的一些房屋里。饶国模见此情景,加快了房屋的修建速度,办事处的同志们也参加劳动。
1939年秋,南方局和八路军办事处大楼在红岩村竣工落成了。中共南方局和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机关、工作人员都搬进了这栋刚刚建成的楼房。公开的办事处设在一楼,南方局机关及其领导人住在二楼,机要科和秘密电台设在三楼。饶国模的大有农场从此成了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办事处在陪都重庆的安身立命之所。正如董必武后来所说:“八载成功大后方,红岩托足少栖惶”,“到底人民胜,红岩不枉居”。从此,这里成为国统区中的小“解放区”,成为大后方人民希望之所在。
按照事先的口头协议,八路军重庆办事处需与饶国模签订一个租房合同。但是,当钱之光去与饶国模商量这件事并归还建房款时,饶国模却坚决表示:第一,不收建房款;第二,也不愿签什么租房合同。她是真心诚意欢迎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到来,并愿意把这栋楼无偿提供给八路军办事处使用,而且随便住多久都行。用她的话来说就是“红岩有幸留英杰,英雄藉此可为家”。但周恩来和钱之光、周怡等人经过认真分析商量,拟定了一份租房合同,并把租金故意定得高高的,然后带上三千元建房款,去见饶国模,对她说:“这笔钱你收下,我们签张合同,写明租期三年,有公开合法的租赁关系,特务要找你的麻烦,你就好说话了。”在周恩来和钱之光的再三说服下,饶国模才勉强收下了建房款,并在租房合同上签了字。但后来饶国模不但没有收取办事处分文房租,相反,还在办事处困难的时候,经常给予办事处各方面的帮助和支持。
楼房建成后不久,周恩来的父亲和邓颖超的母亲从贵阳来到重庆。两位老人身体不好,年事已高,办事处的住房也十分紧张。饶国模见状,主动邀请二位老人住到她家的房屋里去。她让邓颖超的母亲杨振德住到小楼二楼上,与她隔壁,便于照顾。周恩来的父亲,则安排住在办事处西边一百多米远的农场的一排房舍里,那里空气新鲜,非常安静,便于休养。饶国模还时常陪两位老人在农场内转转,给他们讲一些四川的“龙门阵”。
1940年11月,邓颖超的母亲杨振德不幸病逝,饶国模忙着张罗后事,并把自己在小龙坎福园寺的一块地皮拨出来,安葬邓颖超的母亲。1942年7月,周恩来的父亲周懋臣在红岩村中风去世,饶国模照样忙前忙后,把周恩来的父亲也安葬在小龙坎福园寺。以后,只要是中共南方局、八路军重庆办事处和《新华日报》机关有同志病逝,饶国模都将他们安葬在小龙坎福园寺的墓地里,这里前后一共安葬了十个大人和三个小孩。1978年,邓颖超在北京家中接见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的同志时说:“当年,饶国模把我们南方局和办事处的生老病死都管完了。”
当时来往中共南方局和八路军重庆办事处的各方面人员很多,有的需要住一段时间,而且一些从事秘密工作的地下党同志不宜与从事公开工作的同志住在一起。饶国模知道后,就把办事处山沟对面、原准备给机要科用的一栋房子拨给南方局和办事处作为招待所,先后在这里住过的同志近千人之多。办事处的年轻人多,大家逐渐结婚成家,有了孩子。邓颖超找到饶国模,想借个地方办个托儿所。饶国模二话没说,马上腾出办事处大楼西边山坡上的几间房屋给办事处办托儿所用。办事处每天吃饭的人多,想学习延安,自力更生,开荒种地,自己种点蔬菜,饶国模又在农场内专门拨出了几块很好的菜地,让办事处的同志种瓜种菜,改善伙食。每当农场里的水果熟了,饶国模都要送一些给办事处的同志们尝尝鲜;逢年过节,饶国模总要送一些猪肉、年货给办事处。
从中共南方局和八路军重庆办事处迁到红岩村,每当春暖花开或中秋月圆之时,饶国模总要邀请中共南方局和八路军重庆办事处的董必武、钱之光、龙潜、孔原等人到她家楼上或院坝里坐坐,大家在一起愉快地观花赏月,品茗把酒,诗词唱和,十分愉快。她和龙潜、孔原等人还成为了很好的诗友,常有诗词唱和。她把自己对共产主义的向往和追求形容为“不弃樗材附骥尾,舍弃一切哪顾家”,表达了她要跟共产党走到底的坚定决心。展望抗战胜利、民族解放的未來,饶国模唱出了“他年凯旋高歌日,红岩即是众人家”的豪迈情怀。